穿成科举文男主的锦鲤妻 第47节
  黎三郎和方青青一前一后的走着,哪怕他们是名正言顺的新婚夫妇,可是民风如此断然不可能像上辈子方青青所见到的夫妻或者情侣那样当中拥抱或者牵手什么的。
  方青青落后黎三郎一步走在后面,不过她有注意到,秀才郎走得很慢仅仅只是比她往前了半个身位而已。
  两个人边走路边说话,年前黎三郎去拜访夫子的时候刚好发生了一件事,他觉得首先应该跟媳妇商量所以回来之后没有跟爹娘讲过。
  可是年三十晚上也不是讲那件事的好时机,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在外面先跟媳妇商量妥当了回去之后就可以直接告诉爹娘了。
  “夫子推荐我过完年之后去府学试试,院试的时候我考中了头名案首,去了府学可以不通过破格录取的。
  在府学读书肯定比在县城里的学馆要好,而且对我参加乡试也是有好处的,青青你觉得如何呢?”
  所谓的科举考试具体内容要求什么的,其实方青青也都只是一知半解,以往也只是在电视小说中知道中举中状元等等。
  真正中间读书的过程,她其实知道的不多。
  却是没有想到,这件事黎三郎会跟她商量。
  不过既然是他的夫子提出来的,而且在原书中也确实写到过,黎三郎是在府学读书然后中举的。
  所以,她只是说道:“三郎哥哥,你好好的去读书就行了,我和爹娘都不需要你操心太多的。”
  无非也就是,秀才郎在县城的时候,方青青还可以找借口给他送饭。
  虽然明面上他休假的时间不多,两个人也可以经常见面的。
  如果他去了府城,按照现在车马的速度进程,他们绝对会变成一年大概能相会一次的牛郎织女了。
  忽然的,方青青心里也有点不是滋味了。
  不过她知道,做人目光不能太短浅,黎三郎有学问也有着大志向。
  好男儿志在四方,未来的状元郎,又怎么能一直将他拘在这一方寸的小地方?
  停顿了一下,黎三郎才说道:
  “我知道你心里不好受,不想看我出远门,我也很无奈。青青,你要知道,光凭着现在我秀才的身份还无法给爹娘和你带来荣耀。
  唯有现在下功夫苦读,中举以后,才能想法子让你们日子都过得好一些。”
  虽然最开始夫子给黎三郎取大名的时候,寓意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不过这个时候的黎三郎或者说是还年轻或者说是眼界问题吧,还没有想的那么高远,最开始想要去考科举的目的也只是为了让生活可以更好一些。
  其实方青青觉得她一个人住一屋反而是更好,而且如果她想要改变书中原主的下场,光是逃过了那一场生死意外还不够。
  说句老实话,哪怕现在看起来黎三郎人品还不错,可是这世上能够共苦却不能同甘的人太多了。
  财帛动人心,谁又能保证以后黎三郎不会做陈世美?
  所以,她现在必须努力的给自己积攒资本,另外和黎家人搞好关系。
  哪怕最后中状元的黎三郎依旧是要迎娶高门贵女,到时候她自己也有钱有势可以不靠男人生活,这样的状态才是最好的。
  哼,如果最终狗男人做了陈世美,她也就没必要浪费积分给他买救命药丸了。
  忽然的,方青青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或者说是那本科举文中明晃晃的存在着的一个极大的bug。
  依照系统分析以及她偷偷地把脉研究过黎三郎的身体,确定了他的体弱是自娘胎里带来的。
  以目前的医术来说,一般的大夫也只能给他调理身体无法真正治愈的。
  也就是说,在没有发生奇迹的情况之下,秀才郎注定了一辈子就只能是个病秧子。
  像是现在黎三郎的身体看着也只是比旁人瘦弱一些还能正常的去县城学馆里读书,都是因为方青青偷偷地用灵泉水给他养着。
  甚至为了他能一直活着,方青青还在努力的积攒积分要给他买救命药丸。
  这样一来,原书中描写的一切就很值得让人怀疑了,别的不说参加科举考试好的身体那是必须的。
  因为一直都是待在农家小院空闲时间不少,方青青也曾在系统里借阅过相关书籍了解古代关于科举考试的相关规定。
  远的不说,就说今年的乡试将会在八|九月份的金秋时节,也就是俗称的“秋闱”。
  乡试要连考三场,每场都要考两三天,而这中间应考的考生吃住都要在里面。
  那么多天的吃喝拉撒都关在一个小屋子里,跟坐牢没多大的区别,别说是黎三郎那样病弱的身体。
  正常人都不一定能撑得过,至少方青青翻阅书籍的时候看到过不止一次的类似描写,有些人别说是三场一场考试都未必撑得住。
  晕倒在里头的不知道有多少,有些考生咬牙撑着考完了三场出来也会大病一场的。
  而在书中对这些情节都是一笔带过的,只说黎三郎考神开挂了一般的一路考过去最终出现在天子眼前。
  这,就有点不现实了,就算乡试他熬过去了。
  那明显已经败坏的身体,还能一路坐车坐船到京城?
  这种设定,本身,已经是最不合理的存在了。
  方青青一脸的恍惚,却是没时间和系统探讨一番。
  因为黎三郎发觉身边人的脸||色||不对之后紧张的询问着:“青青,你,你不高兴了?”
  “没有,不是啦,三郎哥哥。”方青青赶紧回了一句。
  还是等晚上她再好好的去空间里研究一番,有些疑惑也想要咨询一下系统。
  为了避免秀才郎过于担心,最终方青青也只是说道:
  “三郎哥哥,你放心,我都知道的。
  短暂的分离是为了更好的明天,我只希望三郎哥哥在外头一切顺利,读书辛苦也要爱惜自己的身体。
  其实我和娘的心思一样,不求大富大贵只希望三郎哥哥能够一直陪在我身边。”
  第74章 女生外向
  两个人边走边说着话,沿路上还遇到过好几个本村的小嫂子,她们要不抱着孩子要不手里拎着菜。
  一般都是没有男人陪同在身边,更别提是像黎三郎这样。
  他手里拎着一个小包袱,而走在一旁的方青青反倒是两手空空的。
  于是回娘家这不到一刻钟的路程,方青青收获了无数的眼刀子,也因为或多或少的阻碍他们走路都慢了许多。
  等黎三郎和方青青终于走回到同一村子里的老方家时,距离他们离开黎家已经差不多过去两刻钟。
  方老头刘氏,还有方大哥方大嫂知道今天幺妹和幺妹夫要上门来拜年,都特意在屋子里等着。
  眼见得他们这会儿还没到,方大嫂还时不时地到院子里瞅瞅。
  就因为要等着幺妹,方大嫂也是特意推迟了回娘家的日子的,在她心里一直都是拿幺妹当成自己闺女一般疼爱的。
  还没有进方家的院子呢,远远的方青青已经开始喊起来了:“爹,娘,我们来给你们拜年了。”
  大概这就是婆家与娘家的区别,黎三郎看着自己回了娘家更加活泼的小媳妇,不禁脸上的笑容都加大了几分。
  黎三郎先是一一给岳父岳母大舅哥见礼,又把手里拎着的小包袱递了上去,笑着说道:“爹娘新年好,这是我娘准备的一点礼物,希望爹娘会喜欢。”
  刘氏伸手接过了小包袱,脸上笑成了一朵花,嘴里却是说道:“哎呀,亲家母这么客气干什么。你们俩过来吃饭我就很开心,下次空着手回来就行,家里要供三郎读书花销也大。”
  “知道了。”方青青随口应道。
  黎三郎却是认真解释着:“我一直在外面读书,回来的次数少,害得青青也不能经常来看您二老。这点小礼物,我娘说了,也就是一些糖果什么的拿来让二老甜甜嘴的。”
  刘氏没有多想,于是就将小包袱收下搁在屋角了。
  这个时候一般人家里都不富裕,像她几个儿子带着媳妇回娘家,一般也就地里扯几把菜。
  看黎家人准备的还有油纸包,刘氏没有多想,以为是女婿在城里带回来的点心之类的。
  因为一开始闺女就是嫁过去冲喜的,身份上低了一等,而青青年纪小人情世故上许多不懂的。
  刘氏总担心着幺妹在婆家会被欺负,可是现在看到这小夫妻感情很好的样子,而且她闺女嫁人以后明显长高长胖了。
  刘氏的慈母之心总算是略微得到安慰了。
  方大嫂泡了茶请黎三郎坐下,大家一起闲话了几句互相拜年说了几句“新年好”,彼此交流了一下对于过年的心得体会。
  然后方大嫂就去灶房那边忙碌了。
  就是刘氏,也以帮忙为借口,把闺女叫去了后面。
  自有一番悄悄话要说,而堂屋里,则是几个大男人在那里应酬寒暄。
  这种局面方青青也是在快要出门的时候想到的,今天是因为跟秀才郎一起回娘家,有好些话好些事不可能当着他的面对着家里人做的。
  索性,等出了正月黎三郎去了府学念书,她自己的私人空间就会多多了。
  而且那个时候她在老黎家也基本上待稳定了,这个时候因为娘家路近经常回去看看,就不会有人说闲话了。
  因此,方青青只是粗略的看了一下,她爹的腿差不多可以走路但还是一瘸一拐的肯定现在还无法恢复到以前的最佳状态。
  黎三郎还在这里,她不可能出手去把脉,读书识字她可以借口自己聪明多学几次就会了。
  可是这医术,并不是看了书就能会的,而且往往一个大夫光是看书学个七八上十年也不见得懂得多少。
  她是在空间有着视频录像教学的便利,要不然也不会进步这么快的,空间里的东西更加不可能当着秀才郎的面拿出来。
  上手把脉还没有那个条件,可以先想办法在娘家这边试试,然后再将试验对象的范围扩大。
  这一次就只是拿来了婆婆准备的年礼,等下次她一个人回来的时候方青青打算再多带一些东西,反正秀才郎是现成的好借口。
  而且昨晚她还在商城里买了一个好东西,像是灵泉针对秀才郎的身体作用大一些,帮他调理身体。
  针对方老头的腿伤喝了也只是聊胜于无,但是昨晚方青青上完一节课之后再商城闲逛的时候,看到一种药丸。
  专门针对人身体的外伤的修复作用的,一万个积分,跟黑玉断续膏相比当然不算贵。
  方青青马上买了下来,只是感觉这个药丸气味有点独特,就不知道该如何神不知鬼不觉的让她爹喝进肚子里了。
  其实灶房里主要是方大嫂在忙碌着,她很能干,一个人就可以搞定许多的事情。
  而且正月里边许多都是大菜,虽然方家条件不好毕竟是新姑爷带着幺妹回娘家的,所以一早做好了两个大肉菜。
  年前方老四特意去外面弄回来的大鱼也留了一条,这些都提前做好了,现在只需要准备两个小菜就差不多了。
  于是灶房里就只见方大嫂一个人在那忙碌着,灶膛里搁的是大柴,都不需要特别安排人烧火。
  于是方青青就不知道,她娘特意把她拉到这后面来还一副神神秘秘的样子所为何事。
  瞅了瞅外面堂屋秀才郎一人应对岳父大舅兄,三个人也说得挺高兴的样子,刘氏暗自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