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慈洗冤笔记4(出书版) 第7节
“那就不知道了,宋慈看过之后,便揣着信函走了。”王丹华摇头道,“当时正要吃午饭,宋慈却连饭都没吃,抓了一个太学馒头,便急着去了。我问他去哪里,他只说去去就回。”
宋慈说是去去就回,却直到下午过半,人才回来。刘克庄一直坐立不安,生怕宋慈出事,直到见宋慈平安归来,才算松了口气。刘克庄问起宋慈去了何处,宋慈说是去见了欧阳严语。
“欧阳博士不是身子抱恙吗?”刘克庄不免有些奇怪。
宋慈其实也觉得奇怪,一开始接下那封学案胥佐转交的信函,见信函是欧阳严语所写,里面说有事相商,请他到其家中相见,并嘱咐他独自一人前去,他便心生疑惑。虽说他与欧阳严语早在十五年前便已相识,但来到太学的这一年里,两人一直只以师生相处,并没有其他往来。欧阳严语突然称病休课,却私下邀他去其家中相见,此举确实令人意外。
虽然觉得奇怪,但宋慈不难猜想欧阳严语的用意。欧阳严语若是请他在太学里相见,那有可能与学业相关,但请他去家中相见,还特意嘱咐他独自前去,那就不大可能关乎学业。而在学业之外,欧阳严语与他的牵连,便只剩下他母亲的案子。带着这样的猜想,他离开太学,独自一人去往欧阳严语的住处。
十五年了,欧阳严语的住处没有变动,还是位于兴庆坊,甚至家中的一切陈设,比起当年并无多大改变,最大的不同,大抵就是多了两方牌位,那是欧阳严语发妻和独子的。前些年,发妻和独子相继患病离世,只留下年近花甲的他,与一个比他年纪还大的老仆,彼此为伴。宋慈叩响房门后,为他开门的正是那个老仆。得知他就是欧阳严语等待多时的来客,老仆小心地关好房门,将他领去了最里侧的书斋。
说是书斋,还挂有一块“穷理斋”的小匾,内里却极狭小,很老旧的书案,很老旧的书架,一切仍是十五年前宋慈初来这里时的样子,只是书架上的藏书多了不少,还有不少书籍放不下,整齐地堆放在墙角一张小桌上。物虽是,人却非,坐在书案前的欧阳严语面容沧桑,皱纹凹陷,须发花白,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容光焕发、意气十足的文人雅士了。
“学生宋慈,见过先生。”宋慈揖手行礼之时,朝欧阳严语身前的书案看了一眼。书案上收拾得很干净,除开笔墨纸砚外,便只放了一封略微泛黄的书信。
欧阳严语面有病色,一面抵嘴咳嗽,一面向老仆点头示意,老仆掩上房门,退出了书斋。面对宋慈的行礼,欧阳严语什么话也不说,拿起书案上那封书信,朝宋慈递了过来。
那封书信上写着“吾兄欧阳亲启”,字迹令宋慈浑身一震。离家将近一年,他又一次见到了父亲宋巩的笔墨。这封书信显然是宋巩写给欧阳严语的。宋慈向欧阳严语看去,目光中带有询问之意。欧阳严语略一点头,示意他可以看阅此信,他这才伸出双手,接下书信,小心拆开,看了起来。
信中笔墨不多,皆是宋巩亲笔所书,大意是宋慈将往太学求学,请欧阳严语代为照看,又说宋慈对亡母一案实难释怀,倘若宋慈有任何出格之举,请欧阳严语一定要捎信告知。宋慈看罢书信,心中不免百味杂陈。他一直不明白父亲为何对母亲的案子缄口不言,甚至试图阻拦他来临安求学,明明最终同意他来临安,却又暗自给欧阳严语捎去书信,意思是请欧阳严语盯着他,不让他接触亡母一案。多年来他一直想不明白,时至如今,他仍是想不明白。
“先生让我看阅此信,不知是何意思?”虽然心绪起伏,但宋慈的语气还算冷静,双手捧着书信,恭敬有加地还给了欧阳严语。
欧阳严语又是一阵咳嗽,将书信小心收放起来,示意宋慈在一旁凳子上坐下,方才开口说话,声音不紧不慢:“你入太学已快一年,我虽对你无过多照应,却一直有在留意着你。你品行端直,勤于学业,每次私试皆名列前茅,放眼如今的太学,实乃不可多得的可造之材。你出任提刑干办,十余日内,验尸断案,实在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不敢忘记你父亲所托,你查案一事,我本该传书建阳,但时至今日,我仍未告知你父亲。”
“先生是想提醒我,虽然做了提刑,有了查案之权,但还是不要去碰当年那起案子?”宋慈问道。
欧阳严语却摆了摆头,道:“当年那起案子,我记忆犹新,你父亲突然离开临安,不再过问此案,至今想来,我仍是不解。你通晓刑狱,短短十余日便破了好几起命案,可见身负查案大才。若你能以手中之权,查明真相,为你母亲直冤,实为一大幸事。”
“先生不打算劝阻我?”宋慈不免有些诧异,原以为欧阳严语给他看父亲的书信,是为了阻止他查案。
欧阳严语道:“人各有志,试问我就算有心劝阻,又岂能当真劝阻得了你?”
宋慈摇了一下头,他查案之志已决,别说欧阳严语劝阻,便是父亲亲自来到临安,只怕也不能令他回心转意。欧阳严语既无劝阻之意,那私下约他相见所为何事,他一时倒想不明白。
欧阳严语以手抵嘴,咳嗽了数声,道:“十多天前,太学司业何太骥的案子,是你查办的吧?”
何太骥的名字突然从欧阳严语口中说出来,多少令宋慈有些始料未及,他应了声“是”。
“凶手是斋仆李青莲,”欧阳严语眉头略皱,“你当真这么认为?”
宋慈想了一下,做出了回答:“我是这么认为的。”顿了一下又道,“不过此案背后,应该还有隐情。”
“有何隐情?”欧阳严语问道。
宋慈听到何太骥的案子被提及,这才明白欧阳严语私下约见,原来是为了何太骥的死,问他是否认为李青莲是凶手,听起来似乎话中有话,仿佛欧阳严语知道此案背后的一些隐情。对于何太骥的案子,他本就存有疑问,一直想将此案彻查清楚,自然不想错过任何知情之人。欧阳严语提起此案,没有先说自己知道什么,而是先问他对凶手的看法,再问起此案背后的隐情,可见欧阳严语心存顾虑,此举似有试探之意,倘若他遮遮掩掩,只怕欧阳严语便会生出戒心,不会对他实言相告。是以他不做任何隐瞒,如实回答道:“李青莲虽是杀害何司业的凶手,但很可能不是唯一的凶手。李青莲已然年老,身为斋仆,虽说免不了每日做体力活,力气也不算小,但何司业毕竟身形高大,又正当壮年,李青莲单凭一己之力,将何司业勒杀,再移尸岳祠,以铁链悬于房梁之上,恐怕难以办到,应该还有他人相助。再者,何司业死之前,曾对真博士提及自己有可能会死,当时何司业尚不知道李青莲的身份,那让他预感到死亡的这份威胁,就不应该是来自李青莲,而是来自别处。
“还有,前些日子刘太丞家的大夫刘鹊遇害,我追查这起命案时,意外得知何司业死前曾多次去往刘太丞家求医,每次都与刘鹊闭门相见,而刘鹊的死牵连极广,不仅牵扯到了韩太师,还与六年前叛投金国的将军虫达有关。这位将军虫达,当年很可能并未投金,而是隐姓埋名,藏身于净慈报恩寺中,直到一年前死于寺中大火。与虫达同时藏身于寺中的,还有化名为弥音的何上骐,其人乃是何司业的叔父。
“何司业一案,背后千头万绪,越往深处去查,疑点越多。再加上李青莲自尽之前,曾意味深长地对我留下遗言,说是有我在,他便可放心,似乎他知道一些内情,但又不能说出来,只能寄希望于我。因此我猜想,李青莲杀害何司业,很可能是为人利用,其背后应该还有主使,为了除掉何司业,才安排了这一出借刀杀人之计……”
听着宋慈所述,欧阳严语的手一直抓握着座椅扶手,尤其当听到关于何上骐的那几句话时,他的手一下子抓得更紧了。待宋慈说完,他叹了口气,道:“原来你都知道,我还当你被蒙在鼓里……”话未说完,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先生病得不轻,”宋慈关切道,“该当尽早看医用药。”
欧阳严语却摆手道:“些许风寒咳嗽,不碍事。”看向宋慈,老眼里透出异样光芒,“你肯对我实言相告,毫不隐瞒,那我也无须多虑了。”
宋慈知道欧阳严语这是放下戒备,准备对他实言以告了。他当即站起,躬身行礼道:“先生若是知晓此案内情,还望悉数告知,宋慈拜谢先生。”
欧阳严语道:“你不必如此,是我有事相求,就算要谢,也该是我谢你才对。”
“先生有事求我?”宋慈有些讶异。
“我是有事相求,这件事,眼下只有你能帮到我。”欧阳严语往下压了压手,示意宋慈坐下说话,“此事说来话长。你方才言语之中,提及了韩太师。这一切的源头,正是要从韩太师封禁理学说起……”
在一阵阵断断续续的咳嗽声中,欧阳严语徐徐说出了请宋慈私下相见的缘由,道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欧阳严语早年曾在蓝田书院求学,彼时有好几位朱熹门人在那里讲授理学,蓝田书院由此成为闽东和福州十邑的理学圣地,欧阳严语在学问和为人上深受影响,从此成为理学门人。后来他科举入仕,在太学出任学官,从学案胥佐到太学博士,他始终致力于传授理学。在此期间,有不少曾在蓝田书院求过学的文人志士来到临安太学,其中一小部分与欧阳严语一样,通过科举成了学官,更多人尚未考取功名,以学子的身份进入太学求学。当时朱熹的学问已传扬四海,理学在太学中大行其道,学子们公开行课也好,私下聚会也罢,大谈理学可谓蔚然成风。然而这一切,都随着十年前韩侂胄的主政而彻底改变。
彼时刚刚经历了绍熙内禅,光宗皇帝退位,赵扩登基为帝,宗室赵汝愚和外戚韩侂胄立下拥立之功,前者升右丞相执掌朝政,后者迁枢密都承旨参与政事。赵汝愚尊崇理学,起用了不少理学人士,引荐朱熹入朝出任皇帝侍讲。朱熹多次向赵汝愚进言,认为对待韩侂胄这样的外戚,只可厚加金帛赏赐,不可让其参与朝政,赵汝愚不以为意。但此事传入了韩侂胄耳中,韩侂胄就此对朱熹生出怨恨,与赵汝愚之间也是嫌隙日深。
过去韩侂胄任知閤门事时,有一位叫刘弼的官员与他同为知閤门事。刘弼曾在赵汝愚面前提起韩侂胄有定策之功,赵汝愚却嗤之以鼻,说:“他有什么大功?”赵汝愚本为宗室,还是科举状元出身,如今身为文臣之首,对外戚和武官出身的韩侂胄自然瞧不起。刘弼转而便将此事告知了韩侂胄,韩侂胄对赵汝愚更增怨恨。刘弼趁机进言,说赵汝愚是想独揽大功,韩侂胄若不趁早应对,只怕迟早会被贬往边荒之地,建言韩侂胄控制住台谏,才可保无忧。韩侂胄遂通过内批,任命多位亲信为御史,逐渐控制住了言路,随后短短一年内,他先是通过内批将朱熹贬斥出朝,后又指使言官上奏,称赵汝愚以宗室之亲担任宰相,必不利于社稷安定。大宋自立国以来,对宗室防范极严,极少有宗室之人能官居高位,手握实权。赵汝愚因此被赵扩免去丞相之职,外放福州,不久死于贬谪途中。
朱熹和赵汝愚先后遭到罢黜,朝中不少官员上奏为二人辩护,这些官员大都是理学人士,全都因此获罪,或被下狱,或遭贬黜。韩侂胄倚仗赵扩的信任,从此独揽朝政,凡有意见不合者皆被称为“道学之人”,言官为迎合韩侂胄,纷纷大肆攻击理学,弹劾朱熹“十大罪”,赵扩遂免去朱熹的一切官职,并下诏严禁理学。韩侂胄于是斥理学为伪学,禁毁理学书籍,规定科举考试凡是稍涉义理之人,一律不予录用,《论语》《孟子》《中庸》《大学》等书都被列为禁书,还订立了伪学逆党籍,名列党籍者皆遭处罚,与之稍有关系者,全都不许担任官职或参加科举。这场被称为“庆元党禁”的伪学逆党之禁,前后历时达六年之久,可谓激起了全天下文人学士的反对,尤其是那些近在咫尺的临安太学中的学官和学子,反对得尤为激烈,这其中便有欧阳严语,以及刚入太学不久的何太骥。
与欧阳严语一样,何太骥此前也在蓝田书院求过学,也深受理学影响,成为理学门人,待他考入太学时,正值理学封禁期间。何太骥虽然对外少言寡语,内里却是个心志坚定之人。当时太学有不少理学门人,因为有以杨宏中为首的“六君子”事件在前——赵汝愚被罢相外放时,以杨宏中为首的六位太学生上疏保救,被韩侂胄指为妄议朝政,全都遭到削籍编管,时人称之为“六君子”——这些理学门人不敢公开反对韩侂胄,但时常三五相聚,私下议论朝政,人人都对韩侂胄不满。何太骥也参与其中,常与人密议如何捍卫理学,对韩侂胄尤为仇视。在何太骥看来,要捍卫理学,就必须推翻当权的韩侂胄,然而韩侂胄一手遮天,皇帝又对韩侂胄言听计从,单靠上疏谏言,只会步“六君子”的后尘,可对太学学子而言,除了上疏之外,似乎没有其他能对抗韩侂胄的手段。
彼时欧阳严语已升任太学博士,身为理学门人的他,同样参与了多次这样的密会,因为何太骥反对韩侂胄的态度尤为坚决,他对何太骥印象深刻,二人的秘密来往逐渐增多,何太骥钦慕欧阳严语的理学修养,私下更是拜了欧阳严语为师。那时的欧阳严语还不知道,何太骥之所以那么仇恨韩侂胄,捍卫理学只是原因之一,另有一大原因,在于其叔父何上骐的遭遇。
何太骥早年亡母丧父,族中亲人一直不待见他,只有叔父何上骐对他照顾有加。何上骐虽然辈分比何太骥高上一辈,年龄却比何太骥大不了几岁,两人从小相伴成长,彼此之间可谓亲密无间。失去父母的那种痛苦,其实何上骐比何太骥经历得更早,他是靠着兄长,也就是何太骥父亲的抚养照顾才得以长大。何太骥失去父母之时,何上骐才刚到束发之年。这本该是读书求学的年纪,但何上骐感念兄长多年养育之恩,不愿看到何太骥吃苦受累,于是选择放弃学业,外出做工挣钱,抚养何太骥长大成人。倘若没有何上骐的这番付出,何太骥后来根本不可能有读书念学的机会,也不可能进入蓝田书院,更不可能到临安太学求学。
对于叔父的种种付出,何太骥比谁都清楚——十几岁便外出做工挣钱,后来为了挣更多的钱供他求学,不惜投身军旅,出生入死地挣军饷,甚至为此一直没有成家,始终是孤身一人。何太骥不希望叔父过得这么苦,一度想中止求学,但当下这世道,求学问考科举,那是出人头地的唯一机会,最终是何上骐以死相逼,何太骥才答应继续学业。对于这位恩如再生的叔父,何太骥感激万分,哪怕结草衔环也要报答,他立志有朝一日出人头地,一定要好好地回报叔父。
然而就在何太骥考入太学之际,他叔父所在的池州御前诸军却突生变故,副都统制虫达叛投金国,时任虫达亲兵的何上骐也跟着不知所终。传闻说虫达渡江北逃时,为了避免行踪泄露,将随行亲兵尽皆斩杀,其中几个亲兵的尸体漂至下游,才被江中船夫捞起。何太骥一度以为叔父已经遇害,为此整日整夜地悲伤难过,直到很长一段时间后的一天,他突然收到了一封信,信中请他于某日夜晚,到净慈报恩寺的西厢房投宿。此信虽未署名,但字迹很像他叔父何上骐的。他怀着激动而又忐忑的心情,如约去到净慈报恩寺,投宿于西厢房中,深夜里忽有人轻叩房门,他打开厢房的门,见到了已经剃度出家、化名为弥音的何上骐。
何上骐长时间音信全无,何太骥很担心他发生了意外,直到亲眼看见叔父还活着,不禁大喜过望。那夜在厢房之中,何太骥问起叔父这段时间的遭遇。何上骐不愿多谈,只说他是为当朝宰执韩侂胄所迫,才不得不隐姓埋名,避身于寺庙之中,只因怕何太骥太过担忧,这才现身相见,希望何太骥对外仍称他已死,不要对任何人透露他的下落。
何太骥虽不清楚叔父是如何为韩侂胄所迫,但他知道叔父不愿过多透露,定然有其苦衷。他本就因为理学之禁对韩侂胄心存不满,此时得知叔父的遭遇,对韩侂胄更增仇怨。正因为如此,他反对韩侂胄的态度才会比太学里其他人更为坚决。
虽然极度仇视韩侂胄,但何太骥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太学生,根本没有任何力量能与韩侂胄抗衡。他只能在学业上更加刻苦,短短三年时间,便从外舍升入内舍,又从内舍升入上舍,再从上舍出任学官,得以踏上仕途。在他出任学官之前,长达六年的理学之禁终于弛解,但韩侂胄对待理学的态度并无多大变化,朝堂上没有哪个理学人士能受到重用。何太骥认为只要韩侂胄在位一天,便如乌云蔽空,理学将永无出头之日,而他的叔父何上骐也只能一直隐姓埋名,委身于寺庙之中。
护卫理学,与欧阳严语私下来往,以及每隔一段时间便去净慈报恩寺与何上骐相见,这些事何太骥一直瞒着琼楼四友中的其他三人,即便这三人都是他的好友。后来李乾丧命,巫易假死,是何太骥建议巫易去净慈报恩寺,这样既可以藏身匿迹,又离临安很近,能与杨菱私下相见,巫易这才剃度出家,成为僧人弥苦,甚至巫易得以出家的空名度牒,也是何太骥通过何上骐得来的。何太骥以追求杨菱为名,逢年过节去往净慈报恩寺,一来可以看望好友巫易,二来则是与何上骐私下相见。他会把朝局的各种变化,以及临安城中的种种传闻,尤其是与韩侂胄相关的,全都仔细地讲与何上骐知道。何上骐让他探听虫达家眷的下落,他也尽力打听清楚,告知了何上骐。这样的局面持续了好几年,直到一年前的中秋前夜,净慈报恩寺那一场大火,把一切都烧没了。
在那场大火当中,巫易没能逃出寮房,丧失了性命,何上骐也留下了大片的烧伤。在得知净慈报恩寺起火后,何太骥在中秋当天赶去寺中,见到了受伤的何上骐,以及巫易已被烧焦的尸体。当年巫易在岳祠那场大火中躲过一劫,最终却还是死于大火,命数当真难以捉摸,冥冥之中似有轮回。当时何上骐的烧伤只经过了简单的处理,何太骥本想下山去城里请大夫,何上骐却阻止了他,反过来请他相助,于入夜时分在藏经阁纵火,然后趁着寺中大乱,两人抢出了两具准备火化的焦尸,秘密转移至后山,埋葬于密林深处。葬完尸体后,何上骐神情失落,把所埋尸体的身份告知了何太骥,也终于对何太骥讲出了他这些年来的遭遇。
原来何上骐早年做工挣钱,只够勉强养活自己和何太骥,为了能挣更多的钱供何太骥求学,他在弱冠之年选择了应募入军。他与何太骥一样,身形较常人更为高大,入军后勤加操练,奋勇杀敌,以挣得更多军赏。如此从军了数年,时间来到了十年前,何上骐所在的那支军队换了将首,一个此前从未有过带兵经历、只是作为韩侂胄侍从的虞候虫达,受到皇帝的破格提拔,成为何上骐所在军队的将首,奉旨领军进剿在麻溪一带作乱的峒寇。
在进剿途中,虫达对军士放任不管,任由士卒烧杀抢掠,杀良冒功。过去军中也有过这等恶行,但那只是少数,将首多少也会管管,可如今虫达却是不闻不问,百般纵容,沿途无数百姓因此遭殃。短短十几天里,何上骐目睹了太多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惨状,实在忍不下去,最终直冲军帐,打算犯颜直谏,却连虫达的面都没见到,便被守卫军帐的亲兵拿下。何上骐大声疾呼,被亲兵押了出去,处以军法,责打军棍。就在军棍即将落在他身上时,虫达突然现身,抓住军棍,制止行刑的亲兵,并亲手将他扶了起来。
当时何上骐因为受刑袒露着上身,遍身伤痕清晰可见,那都是过去数年间冲锋陷阵留下的印记。虫达指着何上骐满身的伤痕,直呼其为“壮士”,并让何上骐当众直言,为何强闯军帐。何上骐本就打算豁出去了,既然得到了说话的机会,当即不吐不快,直言军中士卒烧杀抢掠,连动乱的贼寇都不如,又指责虫达纵容军士祸害百姓,根本就算不上是个好将军。虫达并未发怒,反而直呼何上骐说得好,当场申明大宋军法,将此前烧杀抢掠最狠的一批士卒抓了起来,斩首示众,罪行稍轻的也都各打军棍,逐出军营,这里面便有时任随军郎中的刘鹊。刘鹊在这次进剿峒寇前才被招入虫达军中任职,入军不过十余日,当时他正在营帐里为伤兵疗伤,却被人告发抢掠百姓钱财,抓起来打了一通军棍,当天便被逐出了军营。刘鹊隐瞒了这段耻辱的经历,连自己的妻子居白英都未告知,随后去往临安,说是怕刘扁在太丞任上忙不过来,没工夫照理医馆,从此留在刘太丞家,替刘扁打理起了医馆。
与此同时,虫达这边军令一申,军容为之一变,全军士气大振,进剿贼寇,一举功成。至于何上骐,则受到了虫达的器重,被提拔为亲兵。在过去的数年里,何上骐操练时极为卖力,上阵时奋勇杀敌,除了能多挣一些军赏外,始终不受将官待见,反倒是那些对百姓烧杀抢掠、将抢来的财物偷偷献给将官的兵卒,轻而易举便能获得提拔。如今虫达上任,何上骐的境遇终于得以改变,被提拔为亲兵后,他作战更加奋勇,多次出生入死地护卫虫达,虫达对他也是厚加赏赐,礼遇甚重。他感激虫达的知遇之恩,从此死心塌地追随虫达。虫达经过多次剿寇平乱,因功受赏,接连高升,短短三四年间,便官至池州御前诸军副都统制,成为坐镇一方的统兵大将,何上骐作为最受信赖的亲兵,始终被虫达带在身边。
然而六年前,虫达突然在一个深夜出走军营,逃离了池州地界。当时朝廷传召虫达入京,说是别有重用,但另有传闻说,虫达过去放任士卒杀良冒功的事被朝廷查实,朝廷之所以召虫达入京,是为了夺其兵权,治其罪责。虫达突然出逃,可见此传闻未必是假。虫达出逃得很急,只有包括何上骐在内的几个亲兵跟随。离开池州后,虫达选择渡江北逃,船至江心时,其他几个亲兵审时度势,不愿再随行出逃,欲图谋叛变,拿虫达邀功,来拉何上骐入伙。何上骐不肯背叛虫达,表面上答应,私底下却向虫达告密。虫达当机立断,抢先一步动手,与何上骐一起,将几个图谋叛变的亲兵斩杀,沉尸于江中,逃去了江北。一些亲兵的尸体被发现后,虫达的行踪也就此暴露。朝廷对外宣称虫达叛投金国,治罪其留在临安的家眷,暗中却在江北一带大肆搜捕虫达。
虫达似乎对此早有预料,提前备好了几道空名度牒,与何上骐一起落发易服,扮作游方僧人,又偷偷潜渡回长江以南,不往荒僻山野处藏身,反倒往临安而去,最终来到了净慈报恩寺。虫达向德辉禅师出示度牒,假称自己是来自其他寺院的云游僧人,何上骐则是其随行的沙弥,希望能在净慈报恩寺挂单修行。德辉禅师是有道高僧,连道济禅师这样不为其他寺院所容的癫僧,都能被其收为入门弟子,对待虫达和何上骐也是不问过往,让虫达拜入其座下,赐法号道隐,又收容何上骐为弥字辈僧人,称为弥音,两人从此藏身匿迹于净慈报恩寺。净慈报恩寺虽然就在临安近郊,但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最是安全,虫达这一出不退反进,反倒是避过了朝廷的大肆搜捕。
此前在渡江北逃遭遇亲兵叛变时,正值月满中天,在斩尽杀绝所有参与叛变的亲兵后,虫达在淌满鲜血的船头坐了下来,招呼何上骐在其身边坐下。皎皎月光之下,虫达将沾满鲜血的大刀横在膝上,告诉了何上骐一个秘密,一个关于韩侂胄的秘密。他说自己正是因为知道韩侂胄的这个秘密,并手握关于这个秘密的证据,算是握住了韩侂胄的一大把柄,这才与韩侂胄闹出了不可弥合的矛盾,朝廷突然召他回京,那是韩侂胄打算除掉他,他被逼无奈才不得不出逃。他说出这一切,是想让何上骐知道,继续追随他毫无前路可言,待船靠岸之后,让何上骐自行离去。何上骐不愿独生,明知前方是死路一条,仍决心追随虫达。在净慈报恩寺安顿下来后,虫达与何上骐在人前不相往来,以免被人发觉两人之间非同寻常的关系,只偶尔私下相见,如此还算安稳地度过了几年光景。
然而韩侂胄知道虫达并未投金,仍一直在暗中搜寻他的下落,江北寻他不到,便开始将搜寻范围扩至江南,扩至大宋境内所有州府,临安府也包括在内。后来终于有官府的人查到了净慈报恩寺来,虫达虽未暴露身份,但能预感到危险离自己已是越来越近。恰在这时,德辉禅师身患重病,卧床不起,寺中僧人赶去刘太丞家,请来了名医刘扁为德辉禅师诊治。刘扁这一来,虫达的身份便暴露了。
原来刘扁与虫达早在十五年前便已相识,虫达所掌握的那个关于韩侂胄的秘密,刘扁同样知道。六年前虫达出逃后,同样知道这个秘密的刘扁开始受到韩侂胄的猜忌,不得不卸去太丞之职,离开皇宫,回到医馆,名为看诊行医,实则被韩侂胄安插眼线,一举一动都被监视起来,韩侂胄还会时不时以患病为由,请刘扁上门诊治。刘扁其实知道紫草是韩侂胄安插在自己身边的眼线,甚至知道自己的师弟刘鹊也已暗中投靠了韩侂胄,一直在秘密地监视他,他也知道韩侂胄根本没患病,请他上门诊治,只是想看他有无背叛之心。他对紫草极好,当作亲生女儿般看待,希望能感化紫草,又将医馆里的一切,除了《太丞验方》外,全都交给了刘鹊打理,至于每次去见韩侂胄,他都表现得极为慎微恭敬,不敢有丝毫怠慢。他就这么小心翼翼地度过了好几年,直到被请去净慈报恩寺看诊,在寺中与虫达偶然照了面。
刘扁知道韩侂胄一直在搜寻虫达的下落,他假装没有认出虫达,等结束看诊后,一回到临安城里,他便立刻向韩侂胄告了密。韩侂胄对自己一直心存猜忌,刘扁希望以此来换得韩侂胄的信任,哪怕这份信任只是暂时的。然而想换取韩侂胄的信任,哪有那么容易?韩侂胄要他再去见虫达,不管用什么方法,秘密将虫达除掉,以此来证明他的忠心。刘扁只好趁着再次去给德辉禅师看诊的机会,主动与虫达相见,说出自己这些年来被韩侂胄猜疑监视的经历,担心自己迟早会被韩侂胄灭口,不愿就这么坐以待毙,希望能与虫达联手,找机会除掉韩侂胄。
自从上次与刘扁照面之后,虫达便担心自己行踪暴露,甚至已开始思谋退路。他的担心很快应验,自己的确被刘扁认了出来,但他没想到的是,刘扁会再次找上门来,向他提出除掉韩侂胄的想法。其实他早就有除掉韩侂胄的心思,不然他不会选择离临安这么近的净慈报恩寺来藏身,只是数年下来,韩侂胄的权势越来越大,他找不到任何下手的机会。如今刘扁认出了他,即使刘扁不透露他的行踪,可官府的人已经来净慈报恩寺查过他的下落,他预感到了逼近的危险,继续留在净慈报恩寺,只怕迟早会被抓住,即便再选择出逃,这一次又能逃去何处?虫达从来就不是一个甘愿束手就擒、引颈就戮的人,就像当年身处那艘行至江心的渡船之上,在面对退路断绝的绝境时,他会抢先一步出手,殊死一搏。他接受了刘扁的提议,此后一直守在德辉禅师的病榻前,明面上是为了照顾德辉禅师,实则是为了与前来看诊的刘扁秘密商议对策。当时临近中秋,净慈报恩寺要举行皇家祈福大礼,皇帝将驾临寺中,韩侂胄也会随驾而至,虫达遂与刘扁定下在中秋当天毒杀韩侂胄的计划。
刘扁转过头来便将虫达的这一计划告知了韩侂胄,并称自己是假意接近虫达,以取得虫达的信任,再伺机对虫达下毒,还说自己一定会先一步动手,在中秋之前将虫达除去。韩侂胄似乎对刘扁不放心,让刘扁动手之时将刘鹊也一并带去,让刘鹊盯着他的一举一动。刘扁不敢违背,在中秋前夜何上骐来请他看诊时,他带上毒药前往,刘鹊也以随行看诊为由,一起跟着去了净慈报恩寺。
从始至终,刘扁只想向韩侂胄表明忠心,以消除韩侂胄对自己的猜忌,然而韩侂胄的心思城府远比他想象的更深。韩侂胄这等位高权重之人,一旦对人起了猜疑,这份猜疑便永不可能消除,只会越来越重。韩侂胄想除掉的人不止虫达,还有刘扁。在终于得知虫达的下落后,韩侂胄并没有立刻派人去净慈报恩寺抓捕虫达。虫达知道他的秘密,除掉虫达,必须尽可能做得密不透风,刘扁也知道他的秘密,同样不能久留其性命。刘鹊表面上是随行监视刘扁的一举一动,实则早就收到了韩侂胄的密令,要他背地里偷偷下手,将虫达和刘扁一并毒杀,事后再放一把大火,将一切烧得干干净净,不留下任何痕迹,到时韩侂胄会亲自出面善后。
刘鹊遵令行事,他并非迫于韩侂胄的威势才不得不这么做,而是对此渴望无比。对于无论是医术还是名望都远胜自己的师兄刘扁,刘鹊早已嫉恨了多年,尤其是刘扁将《太丞验方》看得极严,不让他有任何染指的机会,他早就恨不得除之而后快。至于虫达,他忘不了十年前自己入军才十余日,便被责打军棍逐出军营的耻辱,虽然虫达不知道他这个小小的随军郎中,可他却把身为将首的虫达记得死死的,如今能亲手除掉虫达,那也算是报了当年的旧恨。中秋前夜,随行去到净慈报恩寺后,刘鹊暗中动手,就在德辉禅师的禅房里,用牵机药毒杀了虫达和刘扁,抢走了刘扁随身携带的《太丞验方》,然后放了一把火毁尸灭迹。但他没想到自己离开火场时,却被何上骐意外瞧见了。
刘鹊与何上骐曾在十年前同处于虫达军中,但刘鹊在进剿峒寇时才入军,前后只在军中待了十几天,他与何上骐本就不是一类人,平日里处不到一块去,因此在士卒众多的军营里,两人一直没有见过面。何上骐被责打军棍那日,刘鹊在营帐里给伤兵治伤,没有瞧见何上骐被虫达扶起的那一幕。他从始至终没有见过何上骐,何上骐也没有见过他,如若不然,当何上骐去刘太丞家请大夫时,两人便早已认出对方了。
何上骐应该为此感到庆幸,如若他当年见过刘鹊,只怕他早就被认了出来,会与虫达一起被除掉。当时目睹禅房燃起了大火,何上骐毫不犹豫地冲了进去,试图救出虫达,却被大火所阻,只是隔着一大片火焰,看见了虫达和刘扁头足相就、状若牵机的尸体。这般死状,一看就不是被烧死的,更像是被毒死的。他当时一下子便想到了刘鹊,这个在他去请刘扁看诊时,一路心事重重地随行而来、深夜还出现在火场附近的大夫。火势太大,他无法抢出虫达的尸体,只能退出禅房,直到第二天夜里,在火化尸体之时,他靠着何太骥相助,趁乱抢出了虫达和刘扁的尸体,秘密埋葬于后山之上。他知道二人的死必有隐情,唯有保住尸体,才能留下一丝线索,而将二人入土为安,那也是不希望二人死无葬身之地。那时他还不知道刘扁密谋毒杀虫达的事,还以为刘扁是真心想与虫达一起对付韩侂胄,否则他根本不会将刘扁的尸体也加以安葬。
当夜在后山之上,在埋葬完虫达和刘扁后,何上骐把过去的种种遭遇,全都告诉了何太骥。此前何太骥只知道叔父藏身于净慈报恩寺,是为韩侂胄所逼迫,却不知道是怎么个逼迫法,直至此时方才知晓了来龙去脉。他问起韩侂胄的秘密是什么,叔父一开始不肯透露。他明白叔父的用心,但凡知道这个秘密的人,都很难有好下场,叔父不肯告诉他,那是为了他好。但他再三追问,语气极为坚决,无论如何都要知道这个秘密。何上骐拗不过,最终告诉了他。在获知这个秘密的那一刻,何太骥只觉后山上一下子阴冷了起来。好一阵之后,他才回过神来,问起了叔父接下来的打算。何上骐知道韩侂胄的秘密,自然不敢暴露自己的身份,打算继续待在净慈报恩寺,倘若有机会,他想替虫达报仇,若是没有机会,那他便一直与青灯古佛为伴,能偷生多久是多久。在后山上分别之时,何上骐让何太骥以后尽量少来净慈报恩寺见他,以免被人察觉,虫达已暴露身份死于非命,他不得不多加防备。
这次分别之后,何太骥的确很少再去见何上骐,但他内心深处怨愤难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针对韩侂胄的怨恨越来越重。他很早便有了对抗韩侂胄的心志,苦于一直找不到办法,直到得知韩侂胄藏有一个秘密,他仿佛看到了一线机会,这才坚决地要叔父把这个秘密告知他。于公,他是为了捍卫理学;于私,他是为了守护叔父,以及为挚友巫易报仇,毕竟巫易也是死于刘鹊所放的那场大火,再加上巫易死后,他虽对杨菱有情,杨菱却一直对他无意。他最终选择豁出性命,凭一己之力去挑战韩侂胄。
何太骥先是去刘太丞家找到刘鹊,一连去了好几次,名义上是看诊耳疾,前几次也的确是单纯看诊,只与刘鹊谈论病情,但最后一次见面时,他却提到了刘鹊毒杀师兄的事,吓得刘鹊赶紧关起门来,与他私下密谈。何太骥自称是虫达的故交,知道虫达死于净慈报恩寺的大火,要刘鹊给个交代,刘鹊于是把刘扁阴谋加害虫达的事说了,却把自己的干系推了个干干净净。在这次密谈结束之前,何太骥将韩侂胄的那个秘密,直接说与刘鹊听了。当时刘鹊整个人都呆住了,等到回过神来时,一切已无可挽回。刘鹊不禁想起了虫达和刘扁的下场,知道了韩侂胄的这个秘密,等待他的必将是死路一条。
一年前在净慈报恩寺,是刘鹊放了那把大火,害死了不少僧人,其中便有巫易,何太骥断然不会放过刘鹊,此举正是为了让刘鹊引火烧身,随后他便去见了韩侂胄,当着韩侂胄的面,他将那个秘密说了出来,并以此为要挟,要韩侂胄在新岁到来之前自行罢去权位,还说自己握有证据,这个证据是从虫达那里得来的,倘若韩侂胄不肯听从,或是自己有个三长两短,自会有其他人将这一证据公之于众,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
韩侂胄对这个秘密极为在意,也知道虫达曾手握相关的证据,他本以为在净慈报恩寺的那场大火之中,这个证据早已随着虫达一起灰飞烟灭,却没想到时隔一年,突然冒出来个太学司业,竟以此来威胁他。在他看来,何太骥能说出这个秘密,还能说出证据来自虫达,那就不是危言耸听。他担心贸然除掉何太骥,这个证据真的会被其他人公开,他的秘密便会公之于天下。他答应了何太骥,只要不公开这个秘密和证据,他可以在新岁到来之前奏请辞官归田,至于皇帝答不答应,那就不是他能说了算的。
暂且稳住何太骥后,韩侂胄派人偷偷潜入何太骥家中搜寻,虽然证据没能找到,但找到了几副药和一张验方,这张验方来自刘太丞家,比对笔迹,乃是刘鹊所开。韩侂胄当即派人去刘太丞家查问,得知何太骥的确去过医馆好几次,还曾与刘鹊闭门久谈。在韩侂胄看来,何太骥不可能凭空得知这个秘密和证据,定然有其来源,他怀疑这个来源便是刘鹊。韩侂胄本就对刘鹊存有疑心,毕竟刘鹊曾与刘扁在同一个屋檐下共处了将近十年,有没有可能刘扁口风不紧,避过了他安插的眼线,早就把这个秘密告知了刘鹊?再加上虫达是被刘鹊毒死的,净慈报恩寺的大火也是刘鹊放的,万一刘鹊毒杀虫达时,从虫达那里得到了这个至关重要的证据呢?韩侂胄一番推想下来,一切似乎都对上了,他认为极可能是刘鹊知道他的秘密,并将之告知了何太骥,至于虫达手里的那个证据,只怕早已落入刘鹊手中。这些都在何太骥的算计之内,他之前故意去见刘鹊,将韩侂胄的秘密透露,不只是为了报复刘鹊,更是为了守护叔父何上骐,毕竟他能获知这个秘密,必然有其来源,倘若不给出一个来源,韩侂胄只怕会追查不休,说不定还会查到何上骐的身上。
韩侂胄立刻叫来刘鹊进行查问,刘鹊并没有特别惊讶,反而目光躲闪,神色间有惧怕之意,显然是知道这个秘密的。自从毒杀了虫达和刘扁后,刘鹊便成为刘太丞家的新主人。他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医书,霸占了刘扁的家业和名声,然而过去刘扁那段提心吊胆的经历,如今则轮到他来承受了。他知道紫草是韩侂胄用以监视刘扁的眼线,如今刘扁已死,紫草却没有离开刘太丞家,那就意味着韩侂胄还要监视他。他料到韩侂胄对自己有所猜疑,但他不愿像刘扁那样忍气吞声,于是想方设法除掉了紫草这个眼线,以为自己可以不用再过那种提心吊胆的日子,没想到只舒服了一年,何太骥便突然找上门来,竟把韩侂胄的秘密告诉了他。他很清楚知道这个秘密的下场,生怕像虫达和刘扁那般被韩侂胄灭口,根本不敢将此事告知韩侂胄。面对韩侂胄的查问,他选择了矢口否认,说他当初除掉虫达和刘扁时,只从刘扁那里得到了《太丞验方》,没从虫达那里得到过任何东西,他根本不知道什么秘密,也不知道什么证据。然而刘鹊越是急着辩解,韩侂胄越是认定自己的猜想,此后不断对刘鹊施压,最终逼得刘鹊自尽,但这些都已是后话。
在认定一切源头都在刘鹊那里后,韩侂胄便不再忌惮何太骥。一如当初除掉虫达和刘扁那般,假借他人之手,将除却何太骥做得极其隐秘——利用时任浙西提点刑狱的元钦,安排下借刀杀人之计,引诱李青莲来替子复仇。
随着新岁临近,韩侂胄那边没有传来请辞归田的消息,甚至一直没有任何动静,这种可怕的平静,让何太骥察觉到了死亡的气息。自从决定向韩侂胄发难,他便没打算活命。他很清楚自己是在以卵击石,很清楚自己会有怎样的结局,但这世道太过昏暗浑浊,总该有人站出来向韩侂胄发起挑战,搅动这如一潭死水的朝局,是以他明知是死,却选择向死而去。他预感到新岁到来之际,便是自己死亡之时,这才在与真德秀去琼楼喝最后一场酒时,说出了自己可能会死、将自己葬在净慈报恩寺后山的话,然后又秘密地去见了欧阳严语。就在这间穷理斋,何太骥把所有的一切,除了韩侂胄的那个秘密,都向欧阳严语说了,算是与这位最为敬重的理学恩师诀别。倘若他当真难逃一死,他希望欧阳严语能把他的这番抉择,转告他的叔父何上骐。
欧阳严语向宋慈讲出这些事时,回想起何太骥深夜来见自己,对自己说出这一切的那一幕,不禁悔恨万分,叹息连连。当初何太骥瞒着欧阳严语和何上骐,独自向韩侂胄发难,等欧阳严语知道来龙去脉时,一切已经迟了。他劝何太骥赶紧逃离临安,何太骥却不肯这么做,随后不久,便传来了何太骥死在太学岳祠的消息。在欧阳严语眼中,自己的这位亲传弟子,比之太学“六君子”更加令人生敬,“六君子”的事尚且能传扬四海,然而何太骥的所作所为,却不得公之于众,很可能永远不为人所知。
听着欧阳严语的声声叹息,宋慈长时间静默无言。他知道何太骥的死另有隐情,甚至他破刘太丞一案时的那番推想,有不少都与欧阳严语的讲述相吻合,但当他真正得知这一切来龙去脉时,还是禁不住心潮翻涌,良久方得平复。“韩太师的秘密,”他看向欧阳严语,“先生当真不知道?”
欧阳严语摇头咳嗽,道:“太骥说这个秘密牵连太大,倘若告诉我,便是置我于死地。我一再问他,他也不肯透露分毫。”
宋慈明白,任何知道这个秘密的人,必为韩侂胄所忌,很可能会死无葬身之地,何太骥这是为了欧阳严语着想。他回想方才欧阳严语讲述的一切,凝思了片刻,道:“先生为何要把这一切告知于我?”
“我说过有事求你。”欧阳严语道,“要求你此事,这一切便须让你知道。”
“先生究竟要我做什么事?”宋慈道,“还请先生直言。”
欧阳严语叹了口气,道:“何太骥的叔父何上骐,多年来藏身于净慈报恩寺,法号弥音,此事你已经知道。昨天深夜,何上骐一身市井衣冠,私下前来见我,感谢我这些年对何太骥的照顾,又说何太骥已经离世,他在这世上了无牵挂,不愿再苟且偷生,所以意欲行刺韩侂胄,为虫达和何太骥报仇。”
“行刺?”宋慈声音一紧。
“何上骐行刺之心已坚,我怎么劝他都不听。他知道我与何太骥的关系,将他的一套衣冠留给了我,请我在他死后,若能讨得他的残躯,便将他葬在何太骥的身边,若无法讨得尸体,便将他的衣冠葬在何太骥墓前。”欧阳严语咳嗽着道,“当初太骥向韩侂胄发难,没有提前告知我,我没有机会劝阻他,眼看着他死于非命,如今我不想他叔父也步其后尘。”
宋慈之前去净慈报恩寺查案时,弥音舍戒离寺不知去向,在刘克庄追寻其踪迹未果后,宋慈便推测弥音很可能没有离开临安,如今看来果然如此,弥音不仅留在了临安,还来见过欧阳严语。他想起了弥音留给他的话,所谓“骐骥一跃”,原来竟是行刺韩侂胄的意思。但他很清楚,韩侂胄每次出行都有大批甲士随行,住处随时有甲士守卫,要凭一己之力行刺韩侂胄,可谓是难比登天,到头来只会白白葬送性命,弥音也自知“不能十步”。
他道:“先生是想让我去劝阻何上骐?”
欧阳严语点头道:“何上骐打算明日一早,趁韩侂胄上朝之时,行刺其于上朝途中。此举实在不可行,只会害了他自己,可我极尽所言,仍是劝不了他。你是查办何太骥一案的提刑官,我想求你去见何上骐,就说此案还有隐情,你并未放弃追查,终有一日能查清真相,劝他不要乱来。”咳嗽了两声,看向宋慈,“但我不希望你真追查此案,只要能劝得何上骐改变决心,不让他白白赔上性命就行。你母亲的案子,我不会劝阻你,但这起案子牵连太大,你绝不能往深了查。”
宋慈这时才算明白过来,欧阳严语之所以对他讲出一切来龙去脉,不只是希望他能帮忙劝阻何上骐,更是为了他着想。宋慈过去十几天里的所做所为,尤其是与韩侂胄的几次当面对质,已尽显其性格上的刚直,以及对每一起案件追查到底的坚决态度。欧阳严语知道宋慈一直没有放弃对此案的追查,把一切来龙去脉都说了出来,就是想让宋慈知道何太骥一案背后牵连有多大,再追查下去有多危险,希望宋慈能就此止住,知难而退。
“多谢先生提醒,查案一事,我自有分寸。”宋慈道,“不知何上骐现在何处?我这便去见他。”
“你答应我,”欧阳严语直视着宋慈,“千万不要追查此案。”
宋慈想了一想,应道:“先生放心,我知其利害,会适可而止。”
欧阳严语点了点头,这才说道:“何上骐说起行刺时,有提到过他的住处,是在朝天门附近的望仙客栈,那里是韩侂胄上朝的必经之地。”
数日前宋慈曾去过御街茶楼,见过这家客栈的招牌,就在茶楼的旁边。那里离朝天门很近,韩侂胄从吴山南园去往宫中上朝,必会途经朝天门,也必会从望仙客栈前的御街上经过。
得知了何上骐的住处,宋慈当即起身向欧阳严语行礼,道:“我此去望仙客栈,定会尽我所能,劝得何上骐回心转意。”
拜别了欧阳严语,走出这间狭小的书斋时,宋慈回头看了一眼门上小匾上的“穷理斋”三字。朱熹曾有言:“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欧阳严语取其“穷理”二字,作为书斋之名,可见其对理学信仰之深。宋慈虽在太学求学,也常听欧阳严语行课,但对于理学,他看得并没有那么重。世上的任何学问,于他而言,都有其可取之处,也有其不足之处。看过这一眼后,他离开了欧阳严语的家,快步向西而行。
在去望仙客栈之前,他要先回一趟太学。
第五章 舍生取义的刺客
“去朝天门?”
好不容易等到宋慈返回斋舍,刘克庄刚刚说出吴此仁的下落,宋慈立刻便要外出。刘克庄起初还以为宋慈是要去仁慈裘皮铺找吴此仁问话,哪知宋慈出了太学后,去武学叫上了辛铁柱,随即向南而行,那根本不是去仁慈裘皮铺的方向。直到此时,宋慈才说出了此行的目的地,刘克庄不免为之诧异。
宋慈说是去去就回,却直到下午过半,人才回来。刘克庄一直坐立不安,生怕宋慈出事,直到见宋慈平安归来,才算松了口气。刘克庄问起宋慈去了何处,宋慈说是去见了欧阳严语。
“欧阳博士不是身子抱恙吗?”刘克庄不免有些奇怪。
宋慈其实也觉得奇怪,一开始接下那封学案胥佐转交的信函,见信函是欧阳严语所写,里面说有事相商,请他到其家中相见,并嘱咐他独自一人前去,他便心生疑惑。虽说他与欧阳严语早在十五年前便已相识,但来到太学的这一年里,两人一直只以师生相处,并没有其他往来。欧阳严语突然称病休课,却私下邀他去其家中相见,此举确实令人意外。
虽然觉得奇怪,但宋慈不难猜想欧阳严语的用意。欧阳严语若是请他在太学里相见,那有可能与学业相关,但请他去家中相见,还特意嘱咐他独自前去,那就不大可能关乎学业。而在学业之外,欧阳严语与他的牵连,便只剩下他母亲的案子。带着这样的猜想,他离开太学,独自一人去往欧阳严语的住处。
十五年了,欧阳严语的住处没有变动,还是位于兴庆坊,甚至家中的一切陈设,比起当年并无多大改变,最大的不同,大抵就是多了两方牌位,那是欧阳严语发妻和独子的。前些年,发妻和独子相继患病离世,只留下年近花甲的他,与一个比他年纪还大的老仆,彼此为伴。宋慈叩响房门后,为他开门的正是那个老仆。得知他就是欧阳严语等待多时的来客,老仆小心地关好房门,将他领去了最里侧的书斋。
说是书斋,还挂有一块“穷理斋”的小匾,内里却极狭小,很老旧的书案,很老旧的书架,一切仍是十五年前宋慈初来这里时的样子,只是书架上的藏书多了不少,还有不少书籍放不下,整齐地堆放在墙角一张小桌上。物虽是,人却非,坐在书案前的欧阳严语面容沧桑,皱纹凹陷,须发花白,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容光焕发、意气十足的文人雅士了。
“学生宋慈,见过先生。”宋慈揖手行礼之时,朝欧阳严语身前的书案看了一眼。书案上收拾得很干净,除开笔墨纸砚外,便只放了一封略微泛黄的书信。
欧阳严语面有病色,一面抵嘴咳嗽,一面向老仆点头示意,老仆掩上房门,退出了书斋。面对宋慈的行礼,欧阳严语什么话也不说,拿起书案上那封书信,朝宋慈递了过来。
那封书信上写着“吾兄欧阳亲启”,字迹令宋慈浑身一震。离家将近一年,他又一次见到了父亲宋巩的笔墨。这封书信显然是宋巩写给欧阳严语的。宋慈向欧阳严语看去,目光中带有询问之意。欧阳严语略一点头,示意他可以看阅此信,他这才伸出双手,接下书信,小心拆开,看了起来。
信中笔墨不多,皆是宋巩亲笔所书,大意是宋慈将往太学求学,请欧阳严语代为照看,又说宋慈对亡母一案实难释怀,倘若宋慈有任何出格之举,请欧阳严语一定要捎信告知。宋慈看罢书信,心中不免百味杂陈。他一直不明白父亲为何对母亲的案子缄口不言,甚至试图阻拦他来临安求学,明明最终同意他来临安,却又暗自给欧阳严语捎去书信,意思是请欧阳严语盯着他,不让他接触亡母一案。多年来他一直想不明白,时至如今,他仍是想不明白。
“先生让我看阅此信,不知是何意思?”虽然心绪起伏,但宋慈的语气还算冷静,双手捧着书信,恭敬有加地还给了欧阳严语。
欧阳严语又是一阵咳嗽,将书信小心收放起来,示意宋慈在一旁凳子上坐下,方才开口说话,声音不紧不慢:“你入太学已快一年,我虽对你无过多照应,却一直有在留意着你。你品行端直,勤于学业,每次私试皆名列前茅,放眼如今的太学,实乃不可多得的可造之材。你出任提刑干办,十余日内,验尸断案,实在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不敢忘记你父亲所托,你查案一事,我本该传书建阳,但时至今日,我仍未告知你父亲。”
“先生是想提醒我,虽然做了提刑,有了查案之权,但还是不要去碰当年那起案子?”宋慈问道。
欧阳严语却摆了摆头,道:“当年那起案子,我记忆犹新,你父亲突然离开临安,不再过问此案,至今想来,我仍是不解。你通晓刑狱,短短十余日便破了好几起命案,可见身负查案大才。若你能以手中之权,查明真相,为你母亲直冤,实为一大幸事。”
“先生不打算劝阻我?”宋慈不免有些诧异,原以为欧阳严语给他看父亲的书信,是为了阻止他查案。
欧阳严语道:“人各有志,试问我就算有心劝阻,又岂能当真劝阻得了你?”
宋慈摇了一下头,他查案之志已决,别说欧阳严语劝阻,便是父亲亲自来到临安,只怕也不能令他回心转意。欧阳严语既无劝阻之意,那私下约他相见所为何事,他一时倒想不明白。
欧阳严语以手抵嘴,咳嗽了数声,道:“十多天前,太学司业何太骥的案子,是你查办的吧?”
何太骥的名字突然从欧阳严语口中说出来,多少令宋慈有些始料未及,他应了声“是”。
“凶手是斋仆李青莲,”欧阳严语眉头略皱,“你当真这么认为?”
宋慈想了一下,做出了回答:“我是这么认为的。”顿了一下又道,“不过此案背后,应该还有隐情。”
“有何隐情?”欧阳严语问道。
宋慈听到何太骥的案子被提及,这才明白欧阳严语私下约见,原来是为了何太骥的死,问他是否认为李青莲是凶手,听起来似乎话中有话,仿佛欧阳严语知道此案背后的一些隐情。对于何太骥的案子,他本就存有疑问,一直想将此案彻查清楚,自然不想错过任何知情之人。欧阳严语提起此案,没有先说自己知道什么,而是先问他对凶手的看法,再问起此案背后的隐情,可见欧阳严语心存顾虑,此举似有试探之意,倘若他遮遮掩掩,只怕欧阳严语便会生出戒心,不会对他实言相告。是以他不做任何隐瞒,如实回答道:“李青莲虽是杀害何司业的凶手,但很可能不是唯一的凶手。李青莲已然年老,身为斋仆,虽说免不了每日做体力活,力气也不算小,但何司业毕竟身形高大,又正当壮年,李青莲单凭一己之力,将何司业勒杀,再移尸岳祠,以铁链悬于房梁之上,恐怕难以办到,应该还有他人相助。再者,何司业死之前,曾对真博士提及自己有可能会死,当时何司业尚不知道李青莲的身份,那让他预感到死亡的这份威胁,就不应该是来自李青莲,而是来自别处。
“还有,前些日子刘太丞家的大夫刘鹊遇害,我追查这起命案时,意外得知何司业死前曾多次去往刘太丞家求医,每次都与刘鹊闭门相见,而刘鹊的死牵连极广,不仅牵扯到了韩太师,还与六年前叛投金国的将军虫达有关。这位将军虫达,当年很可能并未投金,而是隐姓埋名,藏身于净慈报恩寺中,直到一年前死于寺中大火。与虫达同时藏身于寺中的,还有化名为弥音的何上骐,其人乃是何司业的叔父。
“何司业一案,背后千头万绪,越往深处去查,疑点越多。再加上李青莲自尽之前,曾意味深长地对我留下遗言,说是有我在,他便可放心,似乎他知道一些内情,但又不能说出来,只能寄希望于我。因此我猜想,李青莲杀害何司业,很可能是为人利用,其背后应该还有主使,为了除掉何司业,才安排了这一出借刀杀人之计……”
听着宋慈所述,欧阳严语的手一直抓握着座椅扶手,尤其当听到关于何上骐的那几句话时,他的手一下子抓得更紧了。待宋慈说完,他叹了口气,道:“原来你都知道,我还当你被蒙在鼓里……”话未说完,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先生病得不轻,”宋慈关切道,“该当尽早看医用药。”
欧阳严语却摆手道:“些许风寒咳嗽,不碍事。”看向宋慈,老眼里透出异样光芒,“你肯对我实言相告,毫不隐瞒,那我也无须多虑了。”
宋慈知道欧阳严语这是放下戒备,准备对他实言以告了。他当即站起,躬身行礼道:“先生若是知晓此案内情,还望悉数告知,宋慈拜谢先生。”
欧阳严语道:“你不必如此,是我有事相求,就算要谢,也该是我谢你才对。”
“先生有事求我?”宋慈有些讶异。
“我是有事相求,这件事,眼下只有你能帮到我。”欧阳严语往下压了压手,示意宋慈坐下说话,“此事说来话长。你方才言语之中,提及了韩太师。这一切的源头,正是要从韩太师封禁理学说起……”
在一阵阵断断续续的咳嗽声中,欧阳严语徐徐说出了请宋慈私下相见的缘由,道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欧阳严语早年曾在蓝田书院求学,彼时有好几位朱熹门人在那里讲授理学,蓝田书院由此成为闽东和福州十邑的理学圣地,欧阳严语在学问和为人上深受影响,从此成为理学门人。后来他科举入仕,在太学出任学官,从学案胥佐到太学博士,他始终致力于传授理学。在此期间,有不少曾在蓝田书院求过学的文人志士来到临安太学,其中一小部分与欧阳严语一样,通过科举成了学官,更多人尚未考取功名,以学子的身份进入太学求学。当时朱熹的学问已传扬四海,理学在太学中大行其道,学子们公开行课也好,私下聚会也罢,大谈理学可谓蔚然成风。然而这一切,都随着十年前韩侂胄的主政而彻底改变。
彼时刚刚经历了绍熙内禅,光宗皇帝退位,赵扩登基为帝,宗室赵汝愚和外戚韩侂胄立下拥立之功,前者升右丞相执掌朝政,后者迁枢密都承旨参与政事。赵汝愚尊崇理学,起用了不少理学人士,引荐朱熹入朝出任皇帝侍讲。朱熹多次向赵汝愚进言,认为对待韩侂胄这样的外戚,只可厚加金帛赏赐,不可让其参与朝政,赵汝愚不以为意。但此事传入了韩侂胄耳中,韩侂胄就此对朱熹生出怨恨,与赵汝愚之间也是嫌隙日深。
过去韩侂胄任知閤门事时,有一位叫刘弼的官员与他同为知閤门事。刘弼曾在赵汝愚面前提起韩侂胄有定策之功,赵汝愚却嗤之以鼻,说:“他有什么大功?”赵汝愚本为宗室,还是科举状元出身,如今身为文臣之首,对外戚和武官出身的韩侂胄自然瞧不起。刘弼转而便将此事告知了韩侂胄,韩侂胄对赵汝愚更增怨恨。刘弼趁机进言,说赵汝愚是想独揽大功,韩侂胄若不趁早应对,只怕迟早会被贬往边荒之地,建言韩侂胄控制住台谏,才可保无忧。韩侂胄遂通过内批,任命多位亲信为御史,逐渐控制住了言路,随后短短一年内,他先是通过内批将朱熹贬斥出朝,后又指使言官上奏,称赵汝愚以宗室之亲担任宰相,必不利于社稷安定。大宋自立国以来,对宗室防范极严,极少有宗室之人能官居高位,手握实权。赵汝愚因此被赵扩免去丞相之职,外放福州,不久死于贬谪途中。
朱熹和赵汝愚先后遭到罢黜,朝中不少官员上奏为二人辩护,这些官员大都是理学人士,全都因此获罪,或被下狱,或遭贬黜。韩侂胄倚仗赵扩的信任,从此独揽朝政,凡有意见不合者皆被称为“道学之人”,言官为迎合韩侂胄,纷纷大肆攻击理学,弹劾朱熹“十大罪”,赵扩遂免去朱熹的一切官职,并下诏严禁理学。韩侂胄于是斥理学为伪学,禁毁理学书籍,规定科举考试凡是稍涉义理之人,一律不予录用,《论语》《孟子》《中庸》《大学》等书都被列为禁书,还订立了伪学逆党籍,名列党籍者皆遭处罚,与之稍有关系者,全都不许担任官职或参加科举。这场被称为“庆元党禁”的伪学逆党之禁,前后历时达六年之久,可谓激起了全天下文人学士的反对,尤其是那些近在咫尺的临安太学中的学官和学子,反对得尤为激烈,这其中便有欧阳严语,以及刚入太学不久的何太骥。
与欧阳严语一样,何太骥此前也在蓝田书院求过学,也深受理学影响,成为理学门人,待他考入太学时,正值理学封禁期间。何太骥虽然对外少言寡语,内里却是个心志坚定之人。当时太学有不少理学门人,因为有以杨宏中为首的“六君子”事件在前——赵汝愚被罢相外放时,以杨宏中为首的六位太学生上疏保救,被韩侂胄指为妄议朝政,全都遭到削籍编管,时人称之为“六君子”——这些理学门人不敢公开反对韩侂胄,但时常三五相聚,私下议论朝政,人人都对韩侂胄不满。何太骥也参与其中,常与人密议如何捍卫理学,对韩侂胄尤为仇视。在何太骥看来,要捍卫理学,就必须推翻当权的韩侂胄,然而韩侂胄一手遮天,皇帝又对韩侂胄言听计从,单靠上疏谏言,只会步“六君子”的后尘,可对太学学子而言,除了上疏之外,似乎没有其他能对抗韩侂胄的手段。
彼时欧阳严语已升任太学博士,身为理学门人的他,同样参与了多次这样的密会,因为何太骥反对韩侂胄的态度尤为坚决,他对何太骥印象深刻,二人的秘密来往逐渐增多,何太骥钦慕欧阳严语的理学修养,私下更是拜了欧阳严语为师。那时的欧阳严语还不知道,何太骥之所以那么仇恨韩侂胄,捍卫理学只是原因之一,另有一大原因,在于其叔父何上骐的遭遇。
何太骥早年亡母丧父,族中亲人一直不待见他,只有叔父何上骐对他照顾有加。何上骐虽然辈分比何太骥高上一辈,年龄却比何太骥大不了几岁,两人从小相伴成长,彼此之间可谓亲密无间。失去父母的那种痛苦,其实何上骐比何太骥经历得更早,他是靠着兄长,也就是何太骥父亲的抚养照顾才得以长大。何太骥失去父母之时,何上骐才刚到束发之年。这本该是读书求学的年纪,但何上骐感念兄长多年养育之恩,不愿看到何太骥吃苦受累,于是选择放弃学业,外出做工挣钱,抚养何太骥长大成人。倘若没有何上骐的这番付出,何太骥后来根本不可能有读书念学的机会,也不可能进入蓝田书院,更不可能到临安太学求学。
对于叔父的种种付出,何太骥比谁都清楚——十几岁便外出做工挣钱,后来为了挣更多的钱供他求学,不惜投身军旅,出生入死地挣军饷,甚至为此一直没有成家,始终是孤身一人。何太骥不希望叔父过得这么苦,一度想中止求学,但当下这世道,求学问考科举,那是出人头地的唯一机会,最终是何上骐以死相逼,何太骥才答应继续学业。对于这位恩如再生的叔父,何太骥感激万分,哪怕结草衔环也要报答,他立志有朝一日出人头地,一定要好好地回报叔父。
然而就在何太骥考入太学之际,他叔父所在的池州御前诸军却突生变故,副都统制虫达叛投金国,时任虫达亲兵的何上骐也跟着不知所终。传闻说虫达渡江北逃时,为了避免行踪泄露,将随行亲兵尽皆斩杀,其中几个亲兵的尸体漂至下游,才被江中船夫捞起。何太骥一度以为叔父已经遇害,为此整日整夜地悲伤难过,直到很长一段时间后的一天,他突然收到了一封信,信中请他于某日夜晚,到净慈报恩寺的西厢房投宿。此信虽未署名,但字迹很像他叔父何上骐的。他怀着激动而又忐忑的心情,如约去到净慈报恩寺,投宿于西厢房中,深夜里忽有人轻叩房门,他打开厢房的门,见到了已经剃度出家、化名为弥音的何上骐。
何上骐长时间音信全无,何太骥很担心他发生了意外,直到亲眼看见叔父还活着,不禁大喜过望。那夜在厢房之中,何太骥问起叔父这段时间的遭遇。何上骐不愿多谈,只说他是为当朝宰执韩侂胄所迫,才不得不隐姓埋名,避身于寺庙之中,只因怕何太骥太过担忧,这才现身相见,希望何太骥对外仍称他已死,不要对任何人透露他的下落。
何太骥虽不清楚叔父是如何为韩侂胄所迫,但他知道叔父不愿过多透露,定然有其苦衷。他本就因为理学之禁对韩侂胄心存不满,此时得知叔父的遭遇,对韩侂胄更增仇怨。正因为如此,他反对韩侂胄的态度才会比太学里其他人更为坚决。
虽然极度仇视韩侂胄,但何太骥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太学生,根本没有任何力量能与韩侂胄抗衡。他只能在学业上更加刻苦,短短三年时间,便从外舍升入内舍,又从内舍升入上舍,再从上舍出任学官,得以踏上仕途。在他出任学官之前,长达六年的理学之禁终于弛解,但韩侂胄对待理学的态度并无多大变化,朝堂上没有哪个理学人士能受到重用。何太骥认为只要韩侂胄在位一天,便如乌云蔽空,理学将永无出头之日,而他的叔父何上骐也只能一直隐姓埋名,委身于寺庙之中。
护卫理学,与欧阳严语私下来往,以及每隔一段时间便去净慈报恩寺与何上骐相见,这些事何太骥一直瞒着琼楼四友中的其他三人,即便这三人都是他的好友。后来李乾丧命,巫易假死,是何太骥建议巫易去净慈报恩寺,这样既可以藏身匿迹,又离临安很近,能与杨菱私下相见,巫易这才剃度出家,成为僧人弥苦,甚至巫易得以出家的空名度牒,也是何太骥通过何上骐得来的。何太骥以追求杨菱为名,逢年过节去往净慈报恩寺,一来可以看望好友巫易,二来则是与何上骐私下相见。他会把朝局的各种变化,以及临安城中的种种传闻,尤其是与韩侂胄相关的,全都仔细地讲与何上骐知道。何上骐让他探听虫达家眷的下落,他也尽力打听清楚,告知了何上骐。这样的局面持续了好几年,直到一年前的中秋前夜,净慈报恩寺那一场大火,把一切都烧没了。
在那场大火当中,巫易没能逃出寮房,丧失了性命,何上骐也留下了大片的烧伤。在得知净慈报恩寺起火后,何太骥在中秋当天赶去寺中,见到了受伤的何上骐,以及巫易已被烧焦的尸体。当年巫易在岳祠那场大火中躲过一劫,最终却还是死于大火,命数当真难以捉摸,冥冥之中似有轮回。当时何上骐的烧伤只经过了简单的处理,何太骥本想下山去城里请大夫,何上骐却阻止了他,反过来请他相助,于入夜时分在藏经阁纵火,然后趁着寺中大乱,两人抢出了两具准备火化的焦尸,秘密转移至后山,埋葬于密林深处。葬完尸体后,何上骐神情失落,把所埋尸体的身份告知了何太骥,也终于对何太骥讲出了他这些年来的遭遇。
原来何上骐早年做工挣钱,只够勉强养活自己和何太骥,为了能挣更多的钱供何太骥求学,他在弱冠之年选择了应募入军。他与何太骥一样,身形较常人更为高大,入军后勤加操练,奋勇杀敌,以挣得更多军赏。如此从军了数年,时间来到了十年前,何上骐所在的那支军队换了将首,一个此前从未有过带兵经历、只是作为韩侂胄侍从的虞候虫达,受到皇帝的破格提拔,成为何上骐所在军队的将首,奉旨领军进剿在麻溪一带作乱的峒寇。
在进剿途中,虫达对军士放任不管,任由士卒烧杀抢掠,杀良冒功。过去军中也有过这等恶行,但那只是少数,将首多少也会管管,可如今虫达却是不闻不问,百般纵容,沿途无数百姓因此遭殃。短短十几天里,何上骐目睹了太多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惨状,实在忍不下去,最终直冲军帐,打算犯颜直谏,却连虫达的面都没见到,便被守卫军帐的亲兵拿下。何上骐大声疾呼,被亲兵押了出去,处以军法,责打军棍。就在军棍即将落在他身上时,虫达突然现身,抓住军棍,制止行刑的亲兵,并亲手将他扶了起来。
当时何上骐因为受刑袒露着上身,遍身伤痕清晰可见,那都是过去数年间冲锋陷阵留下的印记。虫达指着何上骐满身的伤痕,直呼其为“壮士”,并让何上骐当众直言,为何强闯军帐。何上骐本就打算豁出去了,既然得到了说话的机会,当即不吐不快,直言军中士卒烧杀抢掠,连动乱的贼寇都不如,又指责虫达纵容军士祸害百姓,根本就算不上是个好将军。虫达并未发怒,反而直呼何上骐说得好,当场申明大宋军法,将此前烧杀抢掠最狠的一批士卒抓了起来,斩首示众,罪行稍轻的也都各打军棍,逐出军营,这里面便有时任随军郎中的刘鹊。刘鹊在这次进剿峒寇前才被招入虫达军中任职,入军不过十余日,当时他正在营帐里为伤兵疗伤,却被人告发抢掠百姓钱财,抓起来打了一通军棍,当天便被逐出了军营。刘鹊隐瞒了这段耻辱的经历,连自己的妻子居白英都未告知,随后去往临安,说是怕刘扁在太丞任上忙不过来,没工夫照理医馆,从此留在刘太丞家,替刘扁打理起了医馆。
与此同时,虫达这边军令一申,军容为之一变,全军士气大振,进剿贼寇,一举功成。至于何上骐,则受到了虫达的器重,被提拔为亲兵。在过去的数年里,何上骐操练时极为卖力,上阵时奋勇杀敌,除了能多挣一些军赏外,始终不受将官待见,反倒是那些对百姓烧杀抢掠、将抢来的财物偷偷献给将官的兵卒,轻而易举便能获得提拔。如今虫达上任,何上骐的境遇终于得以改变,被提拔为亲兵后,他作战更加奋勇,多次出生入死地护卫虫达,虫达对他也是厚加赏赐,礼遇甚重。他感激虫达的知遇之恩,从此死心塌地追随虫达。虫达经过多次剿寇平乱,因功受赏,接连高升,短短三四年间,便官至池州御前诸军副都统制,成为坐镇一方的统兵大将,何上骐作为最受信赖的亲兵,始终被虫达带在身边。
然而六年前,虫达突然在一个深夜出走军营,逃离了池州地界。当时朝廷传召虫达入京,说是别有重用,但另有传闻说,虫达过去放任士卒杀良冒功的事被朝廷查实,朝廷之所以召虫达入京,是为了夺其兵权,治其罪责。虫达突然出逃,可见此传闻未必是假。虫达出逃得很急,只有包括何上骐在内的几个亲兵跟随。离开池州后,虫达选择渡江北逃,船至江心时,其他几个亲兵审时度势,不愿再随行出逃,欲图谋叛变,拿虫达邀功,来拉何上骐入伙。何上骐不肯背叛虫达,表面上答应,私底下却向虫达告密。虫达当机立断,抢先一步动手,与何上骐一起,将几个图谋叛变的亲兵斩杀,沉尸于江中,逃去了江北。一些亲兵的尸体被发现后,虫达的行踪也就此暴露。朝廷对外宣称虫达叛投金国,治罪其留在临安的家眷,暗中却在江北一带大肆搜捕虫达。
虫达似乎对此早有预料,提前备好了几道空名度牒,与何上骐一起落发易服,扮作游方僧人,又偷偷潜渡回长江以南,不往荒僻山野处藏身,反倒往临安而去,最终来到了净慈报恩寺。虫达向德辉禅师出示度牒,假称自己是来自其他寺院的云游僧人,何上骐则是其随行的沙弥,希望能在净慈报恩寺挂单修行。德辉禅师是有道高僧,连道济禅师这样不为其他寺院所容的癫僧,都能被其收为入门弟子,对待虫达和何上骐也是不问过往,让虫达拜入其座下,赐法号道隐,又收容何上骐为弥字辈僧人,称为弥音,两人从此藏身匿迹于净慈报恩寺。净慈报恩寺虽然就在临安近郊,但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最是安全,虫达这一出不退反进,反倒是避过了朝廷的大肆搜捕。
此前在渡江北逃遭遇亲兵叛变时,正值月满中天,在斩尽杀绝所有参与叛变的亲兵后,虫达在淌满鲜血的船头坐了下来,招呼何上骐在其身边坐下。皎皎月光之下,虫达将沾满鲜血的大刀横在膝上,告诉了何上骐一个秘密,一个关于韩侂胄的秘密。他说自己正是因为知道韩侂胄的这个秘密,并手握关于这个秘密的证据,算是握住了韩侂胄的一大把柄,这才与韩侂胄闹出了不可弥合的矛盾,朝廷突然召他回京,那是韩侂胄打算除掉他,他被逼无奈才不得不出逃。他说出这一切,是想让何上骐知道,继续追随他毫无前路可言,待船靠岸之后,让何上骐自行离去。何上骐不愿独生,明知前方是死路一条,仍决心追随虫达。在净慈报恩寺安顿下来后,虫达与何上骐在人前不相往来,以免被人发觉两人之间非同寻常的关系,只偶尔私下相见,如此还算安稳地度过了几年光景。
然而韩侂胄知道虫达并未投金,仍一直在暗中搜寻他的下落,江北寻他不到,便开始将搜寻范围扩至江南,扩至大宋境内所有州府,临安府也包括在内。后来终于有官府的人查到了净慈报恩寺来,虫达虽未暴露身份,但能预感到危险离自己已是越来越近。恰在这时,德辉禅师身患重病,卧床不起,寺中僧人赶去刘太丞家,请来了名医刘扁为德辉禅师诊治。刘扁这一来,虫达的身份便暴露了。
原来刘扁与虫达早在十五年前便已相识,虫达所掌握的那个关于韩侂胄的秘密,刘扁同样知道。六年前虫达出逃后,同样知道这个秘密的刘扁开始受到韩侂胄的猜忌,不得不卸去太丞之职,离开皇宫,回到医馆,名为看诊行医,实则被韩侂胄安插眼线,一举一动都被监视起来,韩侂胄还会时不时以患病为由,请刘扁上门诊治。刘扁其实知道紫草是韩侂胄安插在自己身边的眼线,甚至知道自己的师弟刘鹊也已暗中投靠了韩侂胄,一直在秘密地监视他,他也知道韩侂胄根本没患病,请他上门诊治,只是想看他有无背叛之心。他对紫草极好,当作亲生女儿般看待,希望能感化紫草,又将医馆里的一切,除了《太丞验方》外,全都交给了刘鹊打理,至于每次去见韩侂胄,他都表现得极为慎微恭敬,不敢有丝毫怠慢。他就这么小心翼翼地度过了好几年,直到被请去净慈报恩寺看诊,在寺中与虫达偶然照了面。
刘扁知道韩侂胄一直在搜寻虫达的下落,他假装没有认出虫达,等结束看诊后,一回到临安城里,他便立刻向韩侂胄告了密。韩侂胄对自己一直心存猜忌,刘扁希望以此来换得韩侂胄的信任,哪怕这份信任只是暂时的。然而想换取韩侂胄的信任,哪有那么容易?韩侂胄要他再去见虫达,不管用什么方法,秘密将虫达除掉,以此来证明他的忠心。刘扁只好趁着再次去给德辉禅师看诊的机会,主动与虫达相见,说出自己这些年来被韩侂胄猜疑监视的经历,担心自己迟早会被韩侂胄灭口,不愿就这么坐以待毙,希望能与虫达联手,找机会除掉韩侂胄。
自从上次与刘扁照面之后,虫达便担心自己行踪暴露,甚至已开始思谋退路。他的担心很快应验,自己的确被刘扁认了出来,但他没想到的是,刘扁会再次找上门来,向他提出除掉韩侂胄的想法。其实他早就有除掉韩侂胄的心思,不然他不会选择离临安这么近的净慈报恩寺来藏身,只是数年下来,韩侂胄的权势越来越大,他找不到任何下手的机会。如今刘扁认出了他,即使刘扁不透露他的行踪,可官府的人已经来净慈报恩寺查过他的下落,他预感到了逼近的危险,继续留在净慈报恩寺,只怕迟早会被抓住,即便再选择出逃,这一次又能逃去何处?虫达从来就不是一个甘愿束手就擒、引颈就戮的人,就像当年身处那艘行至江心的渡船之上,在面对退路断绝的绝境时,他会抢先一步出手,殊死一搏。他接受了刘扁的提议,此后一直守在德辉禅师的病榻前,明面上是为了照顾德辉禅师,实则是为了与前来看诊的刘扁秘密商议对策。当时临近中秋,净慈报恩寺要举行皇家祈福大礼,皇帝将驾临寺中,韩侂胄也会随驾而至,虫达遂与刘扁定下在中秋当天毒杀韩侂胄的计划。
刘扁转过头来便将虫达的这一计划告知了韩侂胄,并称自己是假意接近虫达,以取得虫达的信任,再伺机对虫达下毒,还说自己一定会先一步动手,在中秋之前将虫达除去。韩侂胄似乎对刘扁不放心,让刘扁动手之时将刘鹊也一并带去,让刘鹊盯着他的一举一动。刘扁不敢违背,在中秋前夜何上骐来请他看诊时,他带上毒药前往,刘鹊也以随行看诊为由,一起跟着去了净慈报恩寺。
从始至终,刘扁只想向韩侂胄表明忠心,以消除韩侂胄对自己的猜忌,然而韩侂胄的心思城府远比他想象的更深。韩侂胄这等位高权重之人,一旦对人起了猜疑,这份猜疑便永不可能消除,只会越来越重。韩侂胄想除掉的人不止虫达,还有刘扁。在终于得知虫达的下落后,韩侂胄并没有立刻派人去净慈报恩寺抓捕虫达。虫达知道他的秘密,除掉虫达,必须尽可能做得密不透风,刘扁也知道他的秘密,同样不能久留其性命。刘鹊表面上是随行监视刘扁的一举一动,实则早就收到了韩侂胄的密令,要他背地里偷偷下手,将虫达和刘扁一并毒杀,事后再放一把大火,将一切烧得干干净净,不留下任何痕迹,到时韩侂胄会亲自出面善后。
刘鹊遵令行事,他并非迫于韩侂胄的威势才不得不这么做,而是对此渴望无比。对于无论是医术还是名望都远胜自己的师兄刘扁,刘鹊早已嫉恨了多年,尤其是刘扁将《太丞验方》看得极严,不让他有任何染指的机会,他早就恨不得除之而后快。至于虫达,他忘不了十年前自己入军才十余日,便被责打军棍逐出军营的耻辱,虽然虫达不知道他这个小小的随军郎中,可他却把身为将首的虫达记得死死的,如今能亲手除掉虫达,那也算是报了当年的旧恨。中秋前夜,随行去到净慈报恩寺后,刘鹊暗中动手,就在德辉禅师的禅房里,用牵机药毒杀了虫达和刘扁,抢走了刘扁随身携带的《太丞验方》,然后放了一把火毁尸灭迹。但他没想到自己离开火场时,却被何上骐意外瞧见了。
刘鹊与何上骐曾在十年前同处于虫达军中,但刘鹊在进剿峒寇时才入军,前后只在军中待了十几天,他与何上骐本就不是一类人,平日里处不到一块去,因此在士卒众多的军营里,两人一直没有见过面。何上骐被责打军棍那日,刘鹊在营帐里给伤兵治伤,没有瞧见何上骐被虫达扶起的那一幕。他从始至终没有见过何上骐,何上骐也没有见过他,如若不然,当何上骐去刘太丞家请大夫时,两人便早已认出对方了。
何上骐应该为此感到庆幸,如若他当年见过刘鹊,只怕他早就被认了出来,会与虫达一起被除掉。当时目睹禅房燃起了大火,何上骐毫不犹豫地冲了进去,试图救出虫达,却被大火所阻,只是隔着一大片火焰,看见了虫达和刘扁头足相就、状若牵机的尸体。这般死状,一看就不是被烧死的,更像是被毒死的。他当时一下子便想到了刘鹊,这个在他去请刘扁看诊时,一路心事重重地随行而来、深夜还出现在火场附近的大夫。火势太大,他无法抢出虫达的尸体,只能退出禅房,直到第二天夜里,在火化尸体之时,他靠着何太骥相助,趁乱抢出了虫达和刘扁的尸体,秘密埋葬于后山之上。他知道二人的死必有隐情,唯有保住尸体,才能留下一丝线索,而将二人入土为安,那也是不希望二人死无葬身之地。那时他还不知道刘扁密谋毒杀虫达的事,还以为刘扁是真心想与虫达一起对付韩侂胄,否则他根本不会将刘扁的尸体也加以安葬。
当夜在后山之上,在埋葬完虫达和刘扁后,何上骐把过去的种种遭遇,全都告诉了何太骥。此前何太骥只知道叔父藏身于净慈报恩寺,是为韩侂胄所逼迫,却不知道是怎么个逼迫法,直至此时方才知晓了来龙去脉。他问起韩侂胄的秘密是什么,叔父一开始不肯透露。他明白叔父的用心,但凡知道这个秘密的人,都很难有好下场,叔父不肯告诉他,那是为了他好。但他再三追问,语气极为坚决,无论如何都要知道这个秘密。何上骐拗不过,最终告诉了他。在获知这个秘密的那一刻,何太骥只觉后山上一下子阴冷了起来。好一阵之后,他才回过神来,问起了叔父接下来的打算。何上骐知道韩侂胄的秘密,自然不敢暴露自己的身份,打算继续待在净慈报恩寺,倘若有机会,他想替虫达报仇,若是没有机会,那他便一直与青灯古佛为伴,能偷生多久是多久。在后山上分别之时,何上骐让何太骥以后尽量少来净慈报恩寺见他,以免被人察觉,虫达已暴露身份死于非命,他不得不多加防备。
这次分别之后,何太骥的确很少再去见何上骐,但他内心深处怨愤难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针对韩侂胄的怨恨越来越重。他很早便有了对抗韩侂胄的心志,苦于一直找不到办法,直到得知韩侂胄藏有一个秘密,他仿佛看到了一线机会,这才坚决地要叔父把这个秘密告知他。于公,他是为了捍卫理学;于私,他是为了守护叔父,以及为挚友巫易报仇,毕竟巫易也是死于刘鹊所放的那场大火,再加上巫易死后,他虽对杨菱有情,杨菱却一直对他无意。他最终选择豁出性命,凭一己之力去挑战韩侂胄。
何太骥先是去刘太丞家找到刘鹊,一连去了好几次,名义上是看诊耳疾,前几次也的确是单纯看诊,只与刘鹊谈论病情,但最后一次见面时,他却提到了刘鹊毒杀师兄的事,吓得刘鹊赶紧关起门来,与他私下密谈。何太骥自称是虫达的故交,知道虫达死于净慈报恩寺的大火,要刘鹊给个交代,刘鹊于是把刘扁阴谋加害虫达的事说了,却把自己的干系推了个干干净净。在这次密谈结束之前,何太骥将韩侂胄的那个秘密,直接说与刘鹊听了。当时刘鹊整个人都呆住了,等到回过神来时,一切已无可挽回。刘鹊不禁想起了虫达和刘扁的下场,知道了韩侂胄的这个秘密,等待他的必将是死路一条。
一年前在净慈报恩寺,是刘鹊放了那把大火,害死了不少僧人,其中便有巫易,何太骥断然不会放过刘鹊,此举正是为了让刘鹊引火烧身,随后他便去见了韩侂胄,当着韩侂胄的面,他将那个秘密说了出来,并以此为要挟,要韩侂胄在新岁到来之前自行罢去权位,还说自己握有证据,这个证据是从虫达那里得来的,倘若韩侂胄不肯听从,或是自己有个三长两短,自会有其他人将这一证据公之于众,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
韩侂胄对这个秘密极为在意,也知道虫达曾手握相关的证据,他本以为在净慈报恩寺的那场大火之中,这个证据早已随着虫达一起灰飞烟灭,却没想到时隔一年,突然冒出来个太学司业,竟以此来威胁他。在他看来,何太骥能说出这个秘密,还能说出证据来自虫达,那就不是危言耸听。他担心贸然除掉何太骥,这个证据真的会被其他人公开,他的秘密便会公之于天下。他答应了何太骥,只要不公开这个秘密和证据,他可以在新岁到来之前奏请辞官归田,至于皇帝答不答应,那就不是他能说了算的。
暂且稳住何太骥后,韩侂胄派人偷偷潜入何太骥家中搜寻,虽然证据没能找到,但找到了几副药和一张验方,这张验方来自刘太丞家,比对笔迹,乃是刘鹊所开。韩侂胄当即派人去刘太丞家查问,得知何太骥的确去过医馆好几次,还曾与刘鹊闭门久谈。在韩侂胄看来,何太骥不可能凭空得知这个秘密和证据,定然有其来源,他怀疑这个来源便是刘鹊。韩侂胄本就对刘鹊存有疑心,毕竟刘鹊曾与刘扁在同一个屋檐下共处了将近十年,有没有可能刘扁口风不紧,避过了他安插的眼线,早就把这个秘密告知了刘鹊?再加上虫达是被刘鹊毒死的,净慈报恩寺的大火也是刘鹊放的,万一刘鹊毒杀虫达时,从虫达那里得到了这个至关重要的证据呢?韩侂胄一番推想下来,一切似乎都对上了,他认为极可能是刘鹊知道他的秘密,并将之告知了何太骥,至于虫达手里的那个证据,只怕早已落入刘鹊手中。这些都在何太骥的算计之内,他之前故意去见刘鹊,将韩侂胄的秘密透露,不只是为了报复刘鹊,更是为了守护叔父何上骐,毕竟他能获知这个秘密,必然有其来源,倘若不给出一个来源,韩侂胄只怕会追查不休,说不定还会查到何上骐的身上。
韩侂胄立刻叫来刘鹊进行查问,刘鹊并没有特别惊讶,反而目光躲闪,神色间有惧怕之意,显然是知道这个秘密的。自从毒杀了虫达和刘扁后,刘鹊便成为刘太丞家的新主人。他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医书,霸占了刘扁的家业和名声,然而过去刘扁那段提心吊胆的经历,如今则轮到他来承受了。他知道紫草是韩侂胄用以监视刘扁的眼线,如今刘扁已死,紫草却没有离开刘太丞家,那就意味着韩侂胄还要监视他。他料到韩侂胄对自己有所猜疑,但他不愿像刘扁那样忍气吞声,于是想方设法除掉了紫草这个眼线,以为自己可以不用再过那种提心吊胆的日子,没想到只舒服了一年,何太骥便突然找上门来,竟把韩侂胄的秘密告诉了他。他很清楚知道这个秘密的下场,生怕像虫达和刘扁那般被韩侂胄灭口,根本不敢将此事告知韩侂胄。面对韩侂胄的查问,他选择了矢口否认,说他当初除掉虫达和刘扁时,只从刘扁那里得到了《太丞验方》,没从虫达那里得到过任何东西,他根本不知道什么秘密,也不知道什么证据。然而刘鹊越是急着辩解,韩侂胄越是认定自己的猜想,此后不断对刘鹊施压,最终逼得刘鹊自尽,但这些都已是后话。
在认定一切源头都在刘鹊那里后,韩侂胄便不再忌惮何太骥。一如当初除掉虫达和刘扁那般,假借他人之手,将除却何太骥做得极其隐秘——利用时任浙西提点刑狱的元钦,安排下借刀杀人之计,引诱李青莲来替子复仇。
随着新岁临近,韩侂胄那边没有传来请辞归田的消息,甚至一直没有任何动静,这种可怕的平静,让何太骥察觉到了死亡的气息。自从决定向韩侂胄发难,他便没打算活命。他很清楚自己是在以卵击石,很清楚自己会有怎样的结局,但这世道太过昏暗浑浊,总该有人站出来向韩侂胄发起挑战,搅动这如一潭死水的朝局,是以他明知是死,却选择向死而去。他预感到新岁到来之际,便是自己死亡之时,这才在与真德秀去琼楼喝最后一场酒时,说出了自己可能会死、将自己葬在净慈报恩寺后山的话,然后又秘密地去见了欧阳严语。就在这间穷理斋,何太骥把所有的一切,除了韩侂胄的那个秘密,都向欧阳严语说了,算是与这位最为敬重的理学恩师诀别。倘若他当真难逃一死,他希望欧阳严语能把他的这番抉择,转告他的叔父何上骐。
欧阳严语向宋慈讲出这些事时,回想起何太骥深夜来见自己,对自己说出这一切的那一幕,不禁悔恨万分,叹息连连。当初何太骥瞒着欧阳严语和何上骐,独自向韩侂胄发难,等欧阳严语知道来龙去脉时,一切已经迟了。他劝何太骥赶紧逃离临安,何太骥却不肯这么做,随后不久,便传来了何太骥死在太学岳祠的消息。在欧阳严语眼中,自己的这位亲传弟子,比之太学“六君子”更加令人生敬,“六君子”的事尚且能传扬四海,然而何太骥的所作所为,却不得公之于众,很可能永远不为人所知。
听着欧阳严语的声声叹息,宋慈长时间静默无言。他知道何太骥的死另有隐情,甚至他破刘太丞一案时的那番推想,有不少都与欧阳严语的讲述相吻合,但当他真正得知这一切来龙去脉时,还是禁不住心潮翻涌,良久方得平复。“韩太师的秘密,”他看向欧阳严语,“先生当真不知道?”
欧阳严语摇头咳嗽,道:“太骥说这个秘密牵连太大,倘若告诉我,便是置我于死地。我一再问他,他也不肯透露分毫。”
宋慈明白,任何知道这个秘密的人,必为韩侂胄所忌,很可能会死无葬身之地,何太骥这是为了欧阳严语着想。他回想方才欧阳严语讲述的一切,凝思了片刻,道:“先生为何要把这一切告知于我?”
“我说过有事求你。”欧阳严语道,“要求你此事,这一切便须让你知道。”
“先生究竟要我做什么事?”宋慈道,“还请先生直言。”
欧阳严语叹了口气,道:“何太骥的叔父何上骐,多年来藏身于净慈报恩寺,法号弥音,此事你已经知道。昨天深夜,何上骐一身市井衣冠,私下前来见我,感谢我这些年对何太骥的照顾,又说何太骥已经离世,他在这世上了无牵挂,不愿再苟且偷生,所以意欲行刺韩侂胄,为虫达和何太骥报仇。”
“行刺?”宋慈声音一紧。
“何上骐行刺之心已坚,我怎么劝他都不听。他知道我与何太骥的关系,将他的一套衣冠留给了我,请我在他死后,若能讨得他的残躯,便将他葬在何太骥的身边,若无法讨得尸体,便将他的衣冠葬在何太骥墓前。”欧阳严语咳嗽着道,“当初太骥向韩侂胄发难,没有提前告知我,我没有机会劝阻他,眼看着他死于非命,如今我不想他叔父也步其后尘。”
宋慈之前去净慈报恩寺查案时,弥音舍戒离寺不知去向,在刘克庄追寻其踪迹未果后,宋慈便推测弥音很可能没有离开临安,如今看来果然如此,弥音不仅留在了临安,还来见过欧阳严语。他想起了弥音留给他的话,所谓“骐骥一跃”,原来竟是行刺韩侂胄的意思。但他很清楚,韩侂胄每次出行都有大批甲士随行,住处随时有甲士守卫,要凭一己之力行刺韩侂胄,可谓是难比登天,到头来只会白白葬送性命,弥音也自知“不能十步”。
他道:“先生是想让我去劝阻何上骐?”
欧阳严语点头道:“何上骐打算明日一早,趁韩侂胄上朝之时,行刺其于上朝途中。此举实在不可行,只会害了他自己,可我极尽所言,仍是劝不了他。你是查办何太骥一案的提刑官,我想求你去见何上骐,就说此案还有隐情,你并未放弃追查,终有一日能查清真相,劝他不要乱来。”咳嗽了两声,看向宋慈,“但我不希望你真追查此案,只要能劝得何上骐改变决心,不让他白白赔上性命就行。你母亲的案子,我不会劝阻你,但这起案子牵连太大,你绝不能往深了查。”
宋慈这时才算明白过来,欧阳严语之所以对他讲出一切来龙去脉,不只是希望他能帮忙劝阻何上骐,更是为了他着想。宋慈过去十几天里的所做所为,尤其是与韩侂胄的几次当面对质,已尽显其性格上的刚直,以及对每一起案件追查到底的坚决态度。欧阳严语知道宋慈一直没有放弃对此案的追查,把一切来龙去脉都说了出来,就是想让宋慈知道何太骥一案背后牵连有多大,再追查下去有多危险,希望宋慈能就此止住,知难而退。
“多谢先生提醒,查案一事,我自有分寸。”宋慈道,“不知何上骐现在何处?我这便去见他。”
“你答应我,”欧阳严语直视着宋慈,“千万不要追查此案。”
宋慈想了一想,应道:“先生放心,我知其利害,会适可而止。”
欧阳严语点了点头,这才说道:“何上骐说起行刺时,有提到过他的住处,是在朝天门附近的望仙客栈,那里是韩侂胄上朝的必经之地。”
数日前宋慈曾去过御街茶楼,见过这家客栈的招牌,就在茶楼的旁边。那里离朝天门很近,韩侂胄从吴山南园去往宫中上朝,必会途经朝天门,也必会从望仙客栈前的御街上经过。
得知了何上骐的住处,宋慈当即起身向欧阳严语行礼,道:“我此去望仙客栈,定会尽我所能,劝得何上骐回心转意。”
拜别了欧阳严语,走出这间狭小的书斋时,宋慈回头看了一眼门上小匾上的“穷理斋”三字。朱熹曾有言:“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欧阳严语取其“穷理”二字,作为书斋之名,可见其对理学信仰之深。宋慈虽在太学求学,也常听欧阳严语行课,但对于理学,他看得并没有那么重。世上的任何学问,于他而言,都有其可取之处,也有其不足之处。看过这一眼后,他离开了欧阳严语的家,快步向西而行。
在去望仙客栈之前,他要先回一趟太学。
第五章 舍生取义的刺客
“去朝天门?”
好不容易等到宋慈返回斋舍,刘克庄刚刚说出吴此仁的下落,宋慈立刻便要外出。刘克庄起初还以为宋慈是要去仁慈裘皮铺找吴此仁问话,哪知宋慈出了太学后,去武学叫上了辛铁柱,随即向南而行,那根本不是去仁慈裘皮铺的方向。直到此时,宋慈才说出了此行的目的地,刘克庄不免为之诧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