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俞嬴笑问:“相邦还有什么要问俞嬴的?”
“向只是好奇……邹子周游列国是快二十年前的事了,近些年只退居邮棠专心著书立说,教授弟子。像上大夫这样的年轻人该大多是看他的文章知道他的才对。向也拜读了邹子文章,讲仁义中庸,俨然宽厚长者,看不出这位先生的端方严肃、令人敬畏来。上大夫要找谏诤之士,怎么会想起邹子来?或许上大夫还知道……”田向停住口。
俞嬴哈哈一笑:“大儒们不都端方严肃、令人敬畏吗?”
“也不尽然。向从前认得一位大儒,是子西先生弟子,性子最是平和不过了。他的弟子调皮捣蛋,他也只叹口气,不会说一句重话。”
俞嬴看着他,他说的是阿翁。自己与田向认得,是在阿翁的最后一年。他在阿翁面前装得谦谦君子模样,阿翁每次见他,都和蔼得紧。
“便是俞国从前的相邦,子守先生。上大夫知道吗?”田向问。
俞嬴略微笑一下:“先姊之师,俞嬴自然知道。”
田向没再说回邹子的事,只是有些随意地问俞嬴:“上大夫也是儒家弟子,不知师从哪位贤者?”
俞嬴淡淡地道:“俞嬴不才,为师门蒙羞,不说也罢。”
田向眼睛里带了笑意,声音也柔和起来:“那向便不问了。上大夫这样的性子……想来令师如子守先生一样,也宽和仁厚得很。”
俞嬴看着他,恍然回到从前两人情浓的时候。自己性子要强,不知收敛,他也只是看起来性子好。两人虽然有情,却也常有口角。每次不理他,他便是这样故作宽容、有些亲昵又有些抱怨地来哄人。俞嬴受不得他装委屈,冷脸便往往绷不住了,“勉强”原谅了他。
俞嬴垂下眼:“若没有旁的事,相邦便让御者回转吧。俞嬴该回去了。”
田向“嗯”一声,没再多说什么。
车转过弯儿去,往回走,车里两人只默默地坐着。
一月后,邹子带着众弟子随公子畅来到临淄。
邹子近七十岁的老者了,却精神矍铄,体力也好,这样长途跋涉而来,只略修整,便去见齐侯。齐侯降阶相迎。
齐侯客气地问候邹子一路辛苦。邹子道:“老夫不过是行路之苦,一路却见多了民生之苦。沿途所见面有饥色者有之,卖儿鬻女者有之,四处流亡者有之。不能使黎庶饱暖,安其田宅,田氏虽得大位,安可稳哉?老夫为君上忧之。”
一见面便这么说……齐侯终于明白田向说这位邹子“端方太过”是什么意思。
齐侯耐着性子,行礼道:“先生说得是。不能使民安乐,此寡人之过也。请先生教寡人富国安民、守固战胜之道。”
邹子道:“富国安民,当薄赋敛,不与民争财;当严吏治,抑兼并民产;当少攻伐,少徭役,使民休养生息。民安则守固,则不战而服,此王道也。至于攻伐征战,小道也。老夫未曾见依靠攻伐征战可使国家持久昌盛者。”
齐侯抿抿嘴:“多谢先生以王道教寡人。”
邹子看他一眼,又道:“先前老夫曾见先君。虽于政事上,先君未纳老夫之谏,然先君‘克勤于邦,克俭于家’,谨于修身。1今观君上,冠垂明珠,履践金玉,如今已近夏末,君上还在殿里用冰,又听闻君上爱马爱犬,常常田猎于禁苑,还望君上勤修自身……”
又说了一阵子,邹子方才说完。齐侯谢邹子的谏议,又说已经为邹子及弟子们准备好了宅第,请老先生安居于临淄,早晚以教寡人云云。
邹子道:“观君上神色,不似要纳老夫之谏,老夫亦不敢受君上之宅第财货,老夫更愿居于泮学之中。若君上愿意与老夫讨论济世治民之道,老夫不敢辞。”
齐侯很多年没被人这样当面责备过了,尤其是“面刺”之后,自己还要强忍,强忍之后,还被拆穿……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又拿什么神色对邹子。
邹子行礼,与齐侯告辞。
齐侯已经忍了那么久,不好前功尽弃,礼贤下士的样子做足,再次依礼相送。
邹子出宫门,见其弟子。弟子问邹子与齐侯议政之事及齐侯为人。
邹子摇头叹气:“非纳谏之君也。不过是想把我当个幌子用罢了。”
其弟子道:“当今之世,能行王道的君主又有几个呢?老师来之前不是便有所预料吗?如今齐侯正在招贤纳士,若得与当今众贤者相聚一堂论道,我们也不算白来一趟临淄。”
邹子点头。
邹子未曾见别的大贤,倒是先见到了上卿田原。
田原依旧是那副傲慢的样子:“原曾经见过先生。先生年七十,自谓怀经邦济世之才,奔走诸国几十载而不得用,只得退居鄙野,原实在想不到会再见先生。”
邹子样子比他还要傲慢:“老夫也还记得足下。足下德行不修,才智平平,老夫也想不到过了这么多年,还会在齐侯宫门前见到足下。”
田原勃然色变,却又不能真拿邹子怎么样,只得拂袖而去。
第61章 泮宫听讲学
齐侯的求贤令发布了已差不多半年,列国士人该知道的都知道了。齐国是山东大国,不少士人的向慕之地。如今过了炎夏,也没有雨水捣乱,正是出行的好时候。有不少士人与邹子前后脚到达临淄,其中不乏在列国有名气的贤者,比如儒者郑子敏,崇信黄老之学的陶子行,研习阴阳五行之学的闵子。至于平常士人,那就更多了。
“向只是好奇……邹子周游列国是快二十年前的事了,近些年只退居邮棠专心著书立说,教授弟子。像上大夫这样的年轻人该大多是看他的文章知道他的才对。向也拜读了邹子文章,讲仁义中庸,俨然宽厚长者,看不出这位先生的端方严肃、令人敬畏来。上大夫要找谏诤之士,怎么会想起邹子来?或许上大夫还知道……”田向停住口。
俞嬴哈哈一笑:“大儒们不都端方严肃、令人敬畏吗?”
“也不尽然。向从前认得一位大儒,是子西先生弟子,性子最是平和不过了。他的弟子调皮捣蛋,他也只叹口气,不会说一句重话。”
俞嬴看着他,他说的是阿翁。自己与田向认得,是在阿翁的最后一年。他在阿翁面前装得谦谦君子模样,阿翁每次见他,都和蔼得紧。
“便是俞国从前的相邦,子守先生。上大夫知道吗?”田向问。
俞嬴略微笑一下:“先姊之师,俞嬴自然知道。”
田向没再说回邹子的事,只是有些随意地问俞嬴:“上大夫也是儒家弟子,不知师从哪位贤者?”
俞嬴淡淡地道:“俞嬴不才,为师门蒙羞,不说也罢。”
田向眼睛里带了笑意,声音也柔和起来:“那向便不问了。上大夫这样的性子……想来令师如子守先生一样,也宽和仁厚得很。”
俞嬴看着他,恍然回到从前两人情浓的时候。自己性子要强,不知收敛,他也只是看起来性子好。两人虽然有情,却也常有口角。每次不理他,他便是这样故作宽容、有些亲昵又有些抱怨地来哄人。俞嬴受不得他装委屈,冷脸便往往绷不住了,“勉强”原谅了他。
俞嬴垂下眼:“若没有旁的事,相邦便让御者回转吧。俞嬴该回去了。”
田向“嗯”一声,没再多说什么。
车转过弯儿去,往回走,车里两人只默默地坐着。
一月后,邹子带着众弟子随公子畅来到临淄。
邹子近七十岁的老者了,却精神矍铄,体力也好,这样长途跋涉而来,只略修整,便去见齐侯。齐侯降阶相迎。
齐侯客气地问候邹子一路辛苦。邹子道:“老夫不过是行路之苦,一路却见多了民生之苦。沿途所见面有饥色者有之,卖儿鬻女者有之,四处流亡者有之。不能使黎庶饱暖,安其田宅,田氏虽得大位,安可稳哉?老夫为君上忧之。”
一见面便这么说……齐侯终于明白田向说这位邹子“端方太过”是什么意思。
齐侯耐着性子,行礼道:“先生说得是。不能使民安乐,此寡人之过也。请先生教寡人富国安民、守固战胜之道。”
邹子道:“富国安民,当薄赋敛,不与民争财;当严吏治,抑兼并民产;当少攻伐,少徭役,使民休养生息。民安则守固,则不战而服,此王道也。至于攻伐征战,小道也。老夫未曾见依靠攻伐征战可使国家持久昌盛者。”
齐侯抿抿嘴:“多谢先生以王道教寡人。”
邹子看他一眼,又道:“先前老夫曾见先君。虽于政事上,先君未纳老夫之谏,然先君‘克勤于邦,克俭于家’,谨于修身。1今观君上,冠垂明珠,履践金玉,如今已近夏末,君上还在殿里用冰,又听闻君上爱马爱犬,常常田猎于禁苑,还望君上勤修自身……”
又说了一阵子,邹子方才说完。齐侯谢邹子的谏议,又说已经为邹子及弟子们准备好了宅第,请老先生安居于临淄,早晚以教寡人云云。
邹子道:“观君上神色,不似要纳老夫之谏,老夫亦不敢受君上之宅第财货,老夫更愿居于泮学之中。若君上愿意与老夫讨论济世治民之道,老夫不敢辞。”
齐侯很多年没被人这样当面责备过了,尤其是“面刺”之后,自己还要强忍,强忍之后,还被拆穿……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又拿什么神色对邹子。
邹子行礼,与齐侯告辞。
齐侯已经忍了那么久,不好前功尽弃,礼贤下士的样子做足,再次依礼相送。
邹子出宫门,见其弟子。弟子问邹子与齐侯议政之事及齐侯为人。
邹子摇头叹气:“非纳谏之君也。不过是想把我当个幌子用罢了。”
其弟子道:“当今之世,能行王道的君主又有几个呢?老师来之前不是便有所预料吗?如今齐侯正在招贤纳士,若得与当今众贤者相聚一堂论道,我们也不算白来一趟临淄。”
邹子点头。
邹子未曾见别的大贤,倒是先见到了上卿田原。
田原依旧是那副傲慢的样子:“原曾经见过先生。先生年七十,自谓怀经邦济世之才,奔走诸国几十载而不得用,只得退居鄙野,原实在想不到会再见先生。”
邹子样子比他还要傲慢:“老夫也还记得足下。足下德行不修,才智平平,老夫也想不到过了这么多年,还会在齐侯宫门前见到足下。”
田原勃然色变,却又不能真拿邹子怎么样,只得拂袖而去。
第61章 泮宫听讲学
齐侯的求贤令发布了已差不多半年,列国士人该知道的都知道了。齐国是山东大国,不少士人的向慕之地。如今过了炎夏,也没有雨水捣乱,正是出行的好时候。有不少士人与邹子前后脚到达临淄,其中不乏在列国有名气的贤者,比如儒者郑子敏,崇信黄老之学的陶子行,研习阴阳五行之学的闵子。至于平常士人,那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