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第115节
“虽然这是人间最富贵的地方,可到底不比家中自在。不过你也不用太拘着了,说句大些的话,你就是来做客的,虽有些不便,也不用太看轻了自己。真有什么不妥,你大可让人传话出来。”
“没有没有,我在这里,真、真挺好的……”这么说着,她眼圈也有些发红。真的说起来,李太后对她是没什么不好的,就算她答应喜鹊进宫,心中未尝没有帮刘承佑压人质的想法。可在衣食住行上那真不会亏了喜鹊,而现在宫中虽然不是太宽裕,多养一个人也不算什么。就这几天,喜鹊就多了两套的头面,那耀眼的珠宝,漂亮的做工,她过去真是见都没见过。还有那些宫女,对她也很是恭敬,她一直都是伺候人的,什么时候被人这么伺候过啊……总之,这段日子所经历的,都是她过去做梦都想不到的,也是真富贵,可压力也不是一般的大。
她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就怕闯了祸自己受骂挨罚事小,再连累了刘灿。而且李太后给她找的教导嬷嬷也是严厉的很,不说行走坐卧,就是吃个饭,不仅怎么拿筷子,怎么夹菜,甚至连怎么咀嚼都有要求!所以若论舒服,还真不如她早年在伙房里烧火呢。不过现在刘灿来看她了,还对她说了这样的话,她就觉得,哪怕是受再多的累也是值得了。
见她这样,刘灿哪有不明白的?叹了口气:“难为你了。”
喜鹊连连摇头,她正要再说点什么,就见那边的宫女频频往这边看,她抿了下嘴:“大郎君,我……要先回去了。”
“不急。”刘灿说着,伸手帮她别了一下头发,“她们不是还没催你吗?还是太后给你定了时限?”
喜鹊的脸轰的一下红了,讷讷的说不出话,刘灿看了她一眼,收回手,暗暗的在心中叹了口气:“你先回去吧。”
喜鹊有些愕然的抬起头,有些弄不明白为何刘灿刚才还说不急呢,转而又变了,刘灿笑了笑:“我想起来陛下那边还有些话要说,就不多留了你了,这个给你,虽是在宫里,多些银钱也方便。”
“不不,我不要,上次拿的……”
“拿着!”
她态度坚定,喜鹊只有红着脸收了,然后一步三回头的往前走,刘灿始终微笑的看着她,心中微微的有些叹息。她并不想喜鹊真的喜欢上她的,可她们现在这样的关系还真不容易。
“看来要什么时候对她表露身份了,不过……总要过了这一阵。”她这么想着,也就把这个问题丢到了一边,再怎么说,喜鹊目前也只是一件小事。
她回到刘承佑那里的时候,刘李二人已经把事情说完了,正在喝茶,看到她就招呼她一起坐下,刘灿跟着喝了一杯茶,就同李业一起离开了,待走出宫门,她拉了李业一把:“舅爷可知道郑赛出事的地方是属于谁的吗?”
李业点点头,刘灿又道:“此事陛下可知道吗?”
“我尚且没对陛下说。”李业说的有些纠结,要说这事他是要对刘承佑说的,可如此一来就有些得罪郭崇了——这事他想想就觉得操蛋,明明是他的人被杀了,他却还害怕得罪人!但他也是真怕。他虽身为国舅,却没有真的在臣子圈里混开,郭崇是难得对他还算和蔼的武将,虽然现在有些失势了吧,可也是一方大将,他还是非常看重的。
“那不知舅爷可去找郭将军说过吗?”
“这个……也还没有。”
“那舅爷不如去找将军一下,把这事说开了,省的留下什么芥蒂。”
李业一怔,然后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刘灿想的没错,当郭崇知道郑赛死在自己摊子前的时候,头都大了!他是一个有野心的人,虽然现在他已经年过半百,可依然觉得自己不比十七八的时候错多少——他依然能喝一大碗驴肉汤,能耍上两个套路的大刀,而在这个时代,他相信自己是能再闯下一番事业的。可是,他不得志!
他不得志是有很多原因的,不过最关键的,一是史弘肇的打压,二是杨王二人的冷淡。四大臣里,三个都不看好他,剩下一个郭威对他也是平平,而他呢,虽有野心,偏偏又做不出那种卑躬屈膝,谄媚献上的事情。所以就有些不冷不热,不上不下了,最后没奈何,就去烧了刘承佑的冷灶,而在这里他又有些担心杨王等人,只让自己的儿子去接近刘承佑,自己却是不往前凑的。他的谋主有对他说这样出不来什么效果,他却有自己的顾虑——杨史等人现在是还承认刘承佑,可谁知道以后会如何?若刘承佑有了太子,会不会再抬举那个孩子?或者就算没有孩子,也还有……
有些事是不敢想的,他若与刘承佑走的太近,真到了那一天,那他就彻底被打入冷宫了!而反过来,他只要没事,总能保住郭子允的,而且,这个冷灶他也算一早就烧了,所以若刘承佑真有翻身的那一天,他总会比现在更近一步。
刘承佑早先的表现是让他极为失望的——看歌舞、喝酒,在宫中摔打物品……如此作为,这灶是热不起来的,就在他准备放弃的时候,刘灿来了。要说郭崇一开始就多么重视刘灿也不尽然,但他比别人好的一点是,他的位置不够高,不会以俯视的态度去看刘灿,看密州刘家,刘灿来那一天,他也去看了,离得远,也看到了那个庞然大物,他不是太理解那么大的船到底有什么威力,但他能想到,能造那样的船,难道就不能造同样的攻成武器吗?而拥有这种技术的刘家,怎么,也不会弱小的啊!
第240章 玉米羹 (十二)
刘灿曾想过郭崇的用心。她想了很多,比如郭崇是不是想借她更近一步的接近刘承佑,或者郭崇有什么玄虚,其实都是她想多了,郭崇就是单纯的相与她交好。
作为一个有些失势,而又还有野心的武将,郭崇会尽力的拉拢任何一个他认为值得拉拢的人,刘灿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在郭崇的计划里,现在是他的蛰伏期,一旦这个期限结束,他就能一跃而起,鹏程万里,而早先结好的这些人都会是他的助力——最最起码,也不会是他的挡路石!
至于为什么一直不和刘灿有太过正式的接触?也很简单,朝中那四位对刘家一直有抵触情绪,在没有明确想到刘家能做什么时候,他又何必去犯这个忌讳?从这点来看,他好像同样没有必要亲自接触刘灿,不过他不这么看。再怎么说,刘灿也是刘家的大郎君,这个分量不是郭子允能相比的,其次,也就是接触了,他才能更明晰的判断刘家到底值不值得他更近一步的接触——本来,他已经准备更近一步了,向刘灿示警,就是他率先做出来的示好,在他的计划里,他准备邀请刘灿进家,然后做一番小谈,再之后看看刘灿或者说刘家对未来的打算。
从某个方面来说,他这已经是更加偏向于刘承佑了。虽然他还有耐心,但他更渴望能尽快露脸,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从刘承佑这段时期的表现,他觉察到了一些机会,一些事若让他单独做,他不见得敢,可要能找到联手的,那做了,也就做了!但还没等他邀请刘灿,郑赛就在他的汤馆前被杀了!
郑赛只是一个小人物,但他是李业的亲信,那么这件事,李业会如何看他?刘承佑又会如何看待?这个时候就算他跳出来表示要为刘承佑效忠,他又一定会相信吗?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一瞬间,他竟想到一个有些哀哀戚戚的形容词。
就在郭崇上下无措的时候,同样姓郭,职业也是将军的郭威则悠哉多了,听到郑赛死的消息,他有些莞尔的一笑,带了几分讽刺的评价:“那个杀才,终于还是忍不住了,不过这样也好,杀个人,他也出了气,此事也就过去了。”
“将军此话差矣。”王峻连连摇头,“这事,与史将军那里固然是过去了,可与陛下那里呢?”
郭崇皱了下眉,王峻接道:“陛下已不是当日的陛下了,又怎么会这么轻易善罢甘休?若我所料不错,陛下近日就要有大动作,将军万万不要大意。”
“那依你说又要如何?”
“……将军不如调出来。”
“调出来?”
“若将军有别的志向也就罢了,但我看将军忠心耿耿一心为国,却是没有别的心思的。”说到这里,他停了下,看了眼郭威,郭威面色如水,目光深沉,忠心吗?若是刘知远还在的话,他的忠心自然是无二的,但现在是刘承佑……郭威对刘承佑是不满意的,别说开创英明,甚至连守成也算不上,可他同刘知远,到底有情分……
“将军?”
“……你继续说。”
王峻遗憾的叹了口气,接着道:“同时,将军也不想掺和到这些事情里,所以我想,比如将军先暂时离开,等这里的事平稳了再说。”
郭威想了想,觉得王峻的这个建议还是靠谱的。他既然两边都不想靠,那就让那两边人自己去杀个痛快好了,不管是刘承佑压住了杨史等人——其实这个可能在他看来是不大的,哪怕有了刘家的加入,刘承佑也很难做到这一点,所以他觉得更大的可能是杨史等人废了刘承佑,换上新帝。
他顾念早先的情分,可如果都是刘知远的子孙,那换谁上不是上?也许下一个会更好一些?
“不过在将军离开前应该先见一个人。”
“谁?”
“郭崇,或者刘灿?”
郭威一怔,王峻道:“陛下身边人虽多,可堪用的,也就这两个,他若想做什么,也必定要用这两者之一。将军若先与这两人交好,将来有个万一,也好回来收拾局面!”
郭威的眼眯了一下,王峻虽说的含蓄,他还是能听明白的。这意思就是让他隐隐的和刘灿或者郭崇结一个很松散的联盟。这个联盟的作用就是万一将来刘承佑失败身死(或者被困),他回来收拾局面能有一个来自刘承佑那边的人接应。这事乍看起来有些说不通,其实却是好理解的。别看郭子允天天跟着刘承佑,要说他对刘承佑有多少忠心——恐怕刘承佑都不太相信,否则以他的身份,早就该升到一定层次了,同理,郭崇的忠心也就更可想而知了。至于刘灿,刘承佑虽然对她深信不疑,郭威却是不信她能有多少忠心的。这两人虽然会帮刘承佑做事,可要刘承佑不行了,却绝对不会与他共亡的。当然,真到了那时候,他们的日子也不会有多好过,所以他若回来收拾局面,这两人不论哪个都没有理由拒绝他。
同样的道理,他想回来收拾局面,也需要一个大义的名分。
郭威没有说话,而是在心中快速的盘算起这件事,离开,对他有没有什么坏处?他想了想,应该是没有的。和杨玢王章不同,他是一个武将,依仗的是手底下的士兵。只要有这些兵在,那谁都动摇不了他的地位——刘承佑也不行!而好处呢,却是显而易见的,避开了内斗的局面,还给将来留了余地。
郭威不喜欢眼下的局面,可这不代表他没有野望。若将来真的不可开交,他自然是那第一人。当然,这场内斗也有可能是刘承佑获胜,那他也和现在没什么区别。李业是不说了,哪就是个提不起来的;就是刘家,一时半会儿也起不来——毕竟现在当家做主的还是刘成,刘灿再不同于一般青年,也还只是个大郎君,同时,他一直到目前也还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至于郭崇,他是要比史弘肇强些,但郭威相信,自己还是压得住的。
所以最坏的局面,也就是眼下这样,而若有一丝变化,他就要比现在更好。他左思右想,心中越来越认可王峻的这个意见,那么现在所需要考虑的就是到底是联络郭崇,还是刘灿?
“你的意见呢?”他抬起头问道,王峻想了想道,“我听说大郎君同刘灿是有情分的,若从这个方面来说,是应该联络刘灿的,可那样一来,这关系大半就落到大郎君身上了……”
郭威皱了下眉:“郭崇在朝中日久,而且此人性格犹豫,恐难成大事。”
“所以此事,还是要将军来决断!”
王峻拱手道,郭威沉吟了片刻:“就按你说的,郭崇吧……你找个时间,我同他见一面。”
“将军此时与他相见,他一定更加感激,将来更好合作!”
郭威慢慢的点了下头,王峻低下头,一笑——终于走到这一步了!是的,现在形势紧张;是的,现在的刘承佑已经不是当年的刘承佑了。可是,若有郭威在,这场内斗还不见得能发展起来——杨史等人不傻,总要考虑他的意见,可他现在这一离开,这三人,也就等于没有缰绳了,那么哪怕刘承佑还是早先的提线木偶,他们也要斗个你死我活,至于现在嘛,当然会斗的更厉害!
他低着头,自然也就没有看到郭威看他的目光多了几分深沉,不过这目光也就是一闪而过,再之后,就挪到了别的地方——野心、野心,是人,都是要有野心的啊……
当刘灿知道郭威要调离的时候,不由得一呆,早在现代她就对这件事很疑惑——刘承佑是怎么把郭威给调离出去的!
在这个问题上,大多人的看法是刘承佑傻x,他要想收拾四大,那就要一起动手,漏了郭威,那是明摆的给自己挖坟;不过当时她也听一个地陪说了另外一种看法,那就是刘承佑把郭威调出去是非常正确的,因为郭威若在,刘承佑不见得能杀得了杨史三人!郭威是什么人?那是在之后被手下黄旗加身的后周太祖,别管这里面有多少安排,有多少黑手,起码他在士兵中的威望是非常高的,这就像现代明星开演唱会,绝对有安排好的粉丝,也很可能有虚假票房,可这个明星也是一定要有足够的号召力,否则这个演唱会根本办不起来!
所以,若是郭威仍在开封,那么就凭他自己,就有可能是一堵墙,把刘承佑的剑给挡回去了。一开始她是认可第一种看法的,但当她来到这里后,就认为第二种看法更正确。郭威是四大里最不参合事的,却是威望最高的。那么问题就来了,郭威是怎么离开开封的呢?刘灿毕竟不是专门研究历史的,在这里她没有什么确实的记忆。来到这里后,她在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有些纳闷,因为第一,刘承佑是没有这个能力的,朝政上他完全说不上话,更不要说调离郭威了;那么是杨史三人把他排挤出去的?可是他们三人也是没有这个能力的啊!郭威若不想走,这三个哪个能调他?哪个敢调他?
现在她知道了,是郭威自己走的。蓦地,刘灿就觉得眼前开了一个深坑,那是既定的命运……
第241章 玉米羹 (十三)
在很久很久以前,刘灿看过一句话——人定胜天。
那个时候她是非常相信这句话的,她相信自己无所不能,相信自己只要想,就一定能达成目标。后来她才知道,这四个字,其实更像是一个童话。
天是什么?很虚无缥缈,可环境、大势,又有几个人能只凭个人之力战胜的?比如她早先,从工作上来说,已经算是他们那个公司不错的了,在父母辈的朋友中,只从收益上讲,也是拔尖的,可只是在她那个层次而言,到了那里她就知道,要想再进一步,真的是很难了。这就像传说中的玻璃天花板,那是一个阶层所决定的隔阂。
而到了这里,她相信自己是能战胜环境的,是能改变命运的,她也真的做到了一些,但是当郭威要离开的消息传来,她不由得感觉到了命运的嘲弄——这段时间,不管发生什么,她都在尽力的想办法拖延刘承佑出手,但是现在她知道,她很难再拖延下去了。
郭威,不仅时杨史等人的缰绳,也是刘承佑的!
“大郎君,赵队长来了。”她正想着,身后传来周东旺的声音,她回过头,“请他进来。”
周东旺出去了,很快,有些亢奋又有些纠结的赵匡胤走了进来,他看了刘灿一眼,低下头吸了口气,然后才抬头道:“大郎,你找我?”
“恩,吃饭了吗?”
“还没有。”
“那一起吃顿饭吧,让厨房把我点的菜送上来吧。”
周东旺应了声,过了一会儿,就有厨房的厨娘提着食盒上来了,刘灿挥挥手,让他们下去,自己亲自打开了盖子。她先拿出一个竹筐,上面是一碗炸酱,两个黑面窝窝,再之后又拿出一个大碗,那碗是带着盖的,打开,赵匡胤就闻到一股从未有过的香气,他不自觉的吸了吸鼻子。
“这是玉米羹。”
“玉米?”赵匡胤一怔,一时没能反应过来,他听过大米小米高粱米,可就没听过什么玉米啊。
“从海外发现的。”穿越人士三大宝,玉米、红薯和土豆。这三个东西,绝对是稳定江山、收拢人心,制霸天下的神兵利器!不过要得到这三样,也绝对要凭借运气的。虽然中国很早就与世界交流,可这三个东西都差不多是到明朝中晚期才流传到国内,并被种到地下成为粮食的,而真正推广开来,则是到了清朝。现在有很多人说清朝如何如何,人民有多少多少,其实要是没有这三样东西,它也是绝对养活不了那么多人的。
不过这并不是说,更早一些时候没有这几样东西,更大的可能是没有被重视。所以早在同郭荣做生意的时候,她就让人留心这些种子,但是一直到千年才由石守信从海外发现。可是东西虽找到了,也不是能马上推广开来的,要研究要试验,一直到今年才小面积的种出了一些。
赵匡胤很有兴趣的看了眼玉米羹,正要说什么,那边刘灿已经拿起一个碗给她盛了起来,他连忙伸手:“大郎君,这……”
“坐下吧。今天没什么好东西,说起来是我这个做主人的怠慢了,就让我给你盛碗饭吧,怎么,害怕我盛不好?”
她这么一说,赵匡胤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只有有些讪讪的收回手。刘灿给他盛了一碗,放在他面前,虽然没有菜,这碗玉米羹也是下了功夫的,洒了鸡蛋花,放了冰糖,喝起来格外香甜,再加上这是刘灿亲手盛的,赵匡胤只觉得这是他喝过的最好喝的羹汤。
“好喝吗?”
赵匡胤用力点头。
“这种玉米,开出的花很有特色,不过更有特色的,是它的产量,若是精心照料,环境合适,它的亩产……能达到五百公斤。”
赵匡胤差点把嘴中的汤吐出去。自来到密州后,刘灿就开始规定新的度量衡,毕竟过去的误差太大,同样一尺,在有些地方能是三点三寸,有些地方是三点二寸,日常生活里也许没有太大影响,可要制作什么器具就会带来很大困扰了。她知道这种事,地方越小越好管理,所以在一开始就做了规定,所以虽然很多老人还习惯用过去的称呼,可新生代的,特别是经过演武场学习的,已经习惯这些新名词了。赵匡胤没有下过地,但也知道,平常的高粱能有四五百斤就算不错了,而这玉米,却能超过一倍?
“这、这……大郎,这种东西……”
“二郎,你有什么愿望吗?”
赵匡胤一怔:“愿望?”
“是的,你对自己的未来,对自己家族的未来,乃至对整个密州的未来……可有什么想法吗?”
刘灿慢慢的喝着粥,轻轻的开口,她虽然问的随意,赵匡胤却有一种这个问题很重要的感觉。他想了想:“大郎既然问了,我也就不藏着掖着了,我希望能成为大郎身边的第一人!”
“第一人?”
“是。”赵匡胤抿着嘴,直视着刘灿,“我希望,能成为大郎最得力的心腹,最能干的手下;我希望,能成为大郎最依赖的那个人!”
说到这里,他的两眼都如同带着一种光彩,刘灿不由得微微动容,之后,却在心中叹了口气。她相信赵匡胤说的是真的,因为在郭荣出事前,他的确是他最能干的手下,很多几乎算是苛刻的难题他都解决了。可是,也是他,在郭荣死后,立刻黄袍加身的。
这就是崇拜强者的心理吗?只要你够强,他就会是你最忠诚最能干的手下!
“那你对密州,乃至这个国家呢?”
“没有没有,我在这里,真、真挺好的……”这么说着,她眼圈也有些发红。真的说起来,李太后对她是没什么不好的,就算她答应喜鹊进宫,心中未尝没有帮刘承佑压人质的想法。可在衣食住行上那真不会亏了喜鹊,而现在宫中虽然不是太宽裕,多养一个人也不算什么。就这几天,喜鹊就多了两套的头面,那耀眼的珠宝,漂亮的做工,她过去真是见都没见过。还有那些宫女,对她也很是恭敬,她一直都是伺候人的,什么时候被人这么伺候过啊……总之,这段日子所经历的,都是她过去做梦都想不到的,也是真富贵,可压力也不是一般的大。
她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就怕闯了祸自己受骂挨罚事小,再连累了刘灿。而且李太后给她找的教导嬷嬷也是严厉的很,不说行走坐卧,就是吃个饭,不仅怎么拿筷子,怎么夹菜,甚至连怎么咀嚼都有要求!所以若论舒服,还真不如她早年在伙房里烧火呢。不过现在刘灿来看她了,还对她说了这样的话,她就觉得,哪怕是受再多的累也是值得了。
见她这样,刘灿哪有不明白的?叹了口气:“难为你了。”
喜鹊连连摇头,她正要再说点什么,就见那边的宫女频频往这边看,她抿了下嘴:“大郎君,我……要先回去了。”
“不急。”刘灿说着,伸手帮她别了一下头发,“她们不是还没催你吗?还是太后给你定了时限?”
喜鹊的脸轰的一下红了,讷讷的说不出话,刘灿看了她一眼,收回手,暗暗的在心中叹了口气:“你先回去吧。”
喜鹊有些愕然的抬起头,有些弄不明白为何刘灿刚才还说不急呢,转而又变了,刘灿笑了笑:“我想起来陛下那边还有些话要说,就不多留了你了,这个给你,虽是在宫里,多些银钱也方便。”
“不不,我不要,上次拿的……”
“拿着!”
她态度坚定,喜鹊只有红着脸收了,然后一步三回头的往前走,刘灿始终微笑的看着她,心中微微的有些叹息。她并不想喜鹊真的喜欢上她的,可她们现在这样的关系还真不容易。
“看来要什么时候对她表露身份了,不过……总要过了这一阵。”她这么想着,也就把这个问题丢到了一边,再怎么说,喜鹊目前也只是一件小事。
她回到刘承佑那里的时候,刘李二人已经把事情说完了,正在喝茶,看到她就招呼她一起坐下,刘灿跟着喝了一杯茶,就同李业一起离开了,待走出宫门,她拉了李业一把:“舅爷可知道郑赛出事的地方是属于谁的吗?”
李业点点头,刘灿又道:“此事陛下可知道吗?”
“我尚且没对陛下说。”李业说的有些纠结,要说这事他是要对刘承佑说的,可如此一来就有些得罪郭崇了——这事他想想就觉得操蛋,明明是他的人被杀了,他却还害怕得罪人!但他也是真怕。他虽身为国舅,却没有真的在臣子圈里混开,郭崇是难得对他还算和蔼的武将,虽然现在有些失势了吧,可也是一方大将,他还是非常看重的。
“那不知舅爷可去找郭将军说过吗?”
“这个……也还没有。”
“那舅爷不如去找将军一下,把这事说开了,省的留下什么芥蒂。”
李业一怔,然后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刘灿想的没错,当郭崇知道郑赛死在自己摊子前的时候,头都大了!他是一个有野心的人,虽然现在他已经年过半百,可依然觉得自己不比十七八的时候错多少——他依然能喝一大碗驴肉汤,能耍上两个套路的大刀,而在这个时代,他相信自己是能再闯下一番事业的。可是,他不得志!
他不得志是有很多原因的,不过最关键的,一是史弘肇的打压,二是杨王二人的冷淡。四大臣里,三个都不看好他,剩下一个郭威对他也是平平,而他呢,虽有野心,偏偏又做不出那种卑躬屈膝,谄媚献上的事情。所以就有些不冷不热,不上不下了,最后没奈何,就去烧了刘承佑的冷灶,而在这里他又有些担心杨王等人,只让自己的儿子去接近刘承佑,自己却是不往前凑的。他的谋主有对他说这样出不来什么效果,他却有自己的顾虑——杨史等人现在是还承认刘承佑,可谁知道以后会如何?若刘承佑有了太子,会不会再抬举那个孩子?或者就算没有孩子,也还有……
有些事是不敢想的,他若与刘承佑走的太近,真到了那一天,那他就彻底被打入冷宫了!而反过来,他只要没事,总能保住郭子允的,而且,这个冷灶他也算一早就烧了,所以若刘承佑真有翻身的那一天,他总会比现在更近一步。
刘承佑早先的表现是让他极为失望的——看歌舞、喝酒,在宫中摔打物品……如此作为,这灶是热不起来的,就在他准备放弃的时候,刘灿来了。要说郭崇一开始就多么重视刘灿也不尽然,但他比别人好的一点是,他的位置不够高,不会以俯视的态度去看刘灿,看密州刘家,刘灿来那一天,他也去看了,离得远,也看到了那个庞然大物,他不是太理解那么大的船到底有什么威力,但他能想到,能造那样的船,难道就不能造同样的攻成武器吗?而拥有这种技术的刘家,怎么,也不会弱小的啊!
第240章 玉米羹 (十二)
刘灿曾想过郭崇的用心。她想了很多,比如郭崇是不是想借她更近一步的接近刘承佑,或者郭崇有什么玄虚,其实都是她想多了,郭崇就是单纯的相与她交好。
作为一个有些失势,而又还有野心的武将,郭崇会尽力的拉拢任何一个他认为值得拉拢的人,刘灿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在郭崇的计划里,现在是他的蛰伏期,一旦这个期限结束,他就能一跃而起,鹏程万里,而早先结好的这些人都会是他的助力——最最起码,也不会是他的挡路石!
至于为什么一直不和刘灿有太过正式的接触?也很简单,朝中那四位对刘家一直有抵触情绪,在没有明确想到刘家能做什么时候,他又何必去犯这个忌讳?从这点来看,他好像同样没有必要亲自接触刘灿,不过他不这么看。再怎么说,刘灿也是刘家的大郎君,这个分量不是郭子允能相比的,其次,也就是接触了,他才能更明晰的判断刘家到底值不值得他更近一步的接触——本来,他已经准备更近一步了,向刘灿示警,就是他率先做出来的示好,在他的计划里,他准备邀请刘灿进家,然后做一番小谈,再之后看看刘灿或者说刘家对未来的打算。
从某个方面来说,他这已经是更加偏向于刘承佑了。虽然他还有耐心,但他更渴望能尽快露脸,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从刘承佑这段时期的表现,他觉察到了一些机会,一些事若让他单独做,他不见得敢,可要能找到联手的,那做了,也就做了!但还没等他邀请刘灿,郑赛就在他的汤馆前被杀了!
郑赛只是一个小人物,但他是李业的亲信,那么这件事,李业会如何看他?刘承佑又会如何看待?这个时候就算他跳出来表示要为刘承佑效忠,他又一定会相信吗?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一瞬间,他竟想到一个有些哀哀戚戚的形容词。
就在郭崇上下无措的时候,同样姓郭,职业也是将军的郭威则悠哉多了,听到郑赛死的消息,他有些莞尔的一笑,带了几分讽刺的评价:“那个杀才,终于还是忍不住了,不过这样也好,杀个人,他也出了气,此事也就过去了。”
“将军此话差矣。”王峻连连摇头,“这事,与史将军那里固然是过去了,可与陛下那里呢?”
郭崇皱了下眉,王峻接道:“陛下已不是当日的陛下了,又怎么会这么轻易善罢甘休?若我所料不错,陛下近日就要有大动作,将军万万不要大意。”
“那依你说又要如何?”
“……将军不如调出来。”
“调出来?”
“若将军有别的志向也就罢了,但我看将军忠心耿耿一心为国,却是没有别的心思的。”说到这里,他停了下,看了眼郭威,郭威面色如水,目光深沉,忠心吗?若是刘知远还在的话,他的忠心自然是无二的,但现在是刘承佑……郭威对刘承佑是不满意的,别说开创英明,甚至连守成也算不上,可他同刘知远,到底有情分……
“将军?”
“……你继续说。”
王峻遗憾的叹了口气,接着道:“同时,将军也不想掺和到这些事情里,所以我想,比如将军先暂时离开,等这里的事平稳了再说。”
郭威想了想,觉得王峻的这个建议还是靠谱的。他既然两边都不想靠,那就让那两边人自己去杀个痛快好了,不管是刘承佑压住了杨史等人——其实这个可能在他看来是不大的,哪怕有了刘家的加入,刘承佑也很难做到这一点,所以他觉得更大的可能是杨史等人废了刘承佑,换上新帝。
他顾念早先的情分,可如果都是刘知远的子孙,那换谁上不是上?也许下一个会更好一些?
“不过在将军离开前应该先见一个人。”
“谁?”
“郭崇,或者刘灿?”
郭威一怔,王峻道:“陛下身边人虽多,可堪用的,也就这两个,他若想做什么,也必定要用这两者之一。将军若先与这两人交好,将来有个万一,也好回来收拾局面!”
郭威的眼眯了一下,王峻虽说的含蓄,他还是能听明白的。这意思就是让他隐隐的和刘灿或者郭崇结一个很松散的联盟。这个联盟的作用就是万一将来刘承佑失败身死(或者被困),他回来收拾局面能有一个来自刘承佑那边的人接应。这事乍看起来有些说不通,其实却是好理解的。别看郭子允天天跟着刘承佑,要说他对刘承佑有多少忠心——恐怕刘承佑都不太相信,否则以他的身份,早就该升到一定层次了,同理,郭崇的忠心也就更可想而知了。至于刘灿,刘承佑虽然对她深信不疑,郭威却是不信她能有多少忠心的。这两人虽然会帮刘承佑做事,可要刘承佑不行了,却绝对不会与他共亡的。当然,真到了那时候,他们的日子也不会有多好过,所以他若回来收拾局面,这两人不论哪个都没有理由拒绝他。
同样的道理,他想回来收拾局面,也需要一个大义的名分。
郭威没有说话,而是在心中快速的盘算起这件事,离开,对他有没有什么坏处?他想了想,应该是没有的。和杨玢王章不同,他是一个武将,依仗的是手底下的士兵。只要有这些兵在,那谁都动摇不了他的地位——刘承佑也不行!而好处呢,却是显而易见的,避开了内斗的局面,还给将来留了余地。
郭威不喜欢眼下的局面,可这不代表他没有野望。若将来真的不可开交,他自然是那第一人。当然,这场内斗也有可能是刘承佑获胜,那他也和现在没什么区别。李业是不说了,哪就是个提不起来的;就是刘家,一时半会儿也起不来——毕竟现在当家做主的还是刘成,刘灿再不同于一般青年,也还只是个大郎君,同时,他一直到目前也还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至于郭崇,他是要比史弘肇强些,但郭威相信,自己还是压得住的。
所以最坏的局面,也就是眼下这样,而若有一丝变化,他就要比现在更好。他左思右想,心中越来越认可王峻的这个意见,那么现在所需要考虑的就是到底是联络郭崇,还是刘灿?
“你的意见呢?”他抬起头问道,王峻想了想道,“我听说大郎君同刘灿是有情分的,若从这个方面来说,是应该联络刘灿的,可那样一来,这关系大半就落到大郎君身上了……”
郭威皱了下眉:“郭崇在朝中日久,而且此人性格犹豫,恐难成大事。”
“所以此事,还是要将军来决断!”
王峻拱手道,郭威沉吟了片刻:“就按你说的,郭崇吧……你找个时间,我同他见一面。”
“将军此时与他相见,他一定更加感激,将来更好合作!”
郭威慢慢的点了下头,王峻低下头,一笑——终于走到这一步了!是的,现在形势紧张;是的,现在的刘承佑已经不是当年的刘承佑了。可是,若有郭威在,这场内斗还不见得能发展起来——杨史等人不傻,总要考虑他的意见,可他现在这一离开,这三人,也就等于没有缰绳了,那么哪怕刘承佑还是早先的提线木偶,他们也要斗个你死我活,至于现在嘛,当然会斗的更厉害!
他低着头,自然也就没有看到郭威看他的目光多了几分深沉,不过这目光也就是一闪而过,再之后,就挪到了别的地方——野心、野心,是人,都是要有野心的啊……
当刘灿知道郭威要调离的时候,不由得一呆,早在现代她就对这件事很疑惑——刘承佑是怎么把郭威给调离出去的!
在这个问题上,大多人的看法是刘承佑傻x,他要想收拾四大,那就要一起动手,漏了郭威,那是明摆的给自己挖坟;不过当时她也听一个地陪说了另外一种看法,那就是刘承佑把郭威调出去是非常正确的,因为郭威若在,刘承佑不见得能杀得了杨史三人!郭威是什么人?那是在之后被手下黄旗加身的后周太祖,别管这里面有多少安排,有多少黑手,起码他在士兵中的威望是非常高的,这就像现代明星开演唱会,绝对有安排好的粉丝,也很可能有虚假票房,可这个明星也是一定要有足够的号召力,否则这个演唱会根本办不起来!
所以,若是郭威仍在开封,那么就凭他自己,就有可能是一堵墙,把刘承佑的剑给挡回去了。一开始她是认可第一种看法的,但当她来到这里后,就认为第二种看法更正确。郭威是四大里最不参合事的,却是威望最高的。那么问题就来了,郭威是怎么离开开封的呢?刘灿毕竟不是专门研究历史的,在这里她没有什么确实的记忆。来到这里后,她在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有些纳闷,因为第一,刘承佑是没有这个能力的,朝政上他完全说不上话,更不要说调离郭威了;那么是杨史三人把他排挤出去的?可是他们三人也是没有这个能力的啊!郭威若不想走,这三个哪个能调他?哪个敢调他?
现在她知道了,是郭威自己走的。蓦地,刘灿就觉得眼前开了一个深坑,那是既定的命运……
第241章 玉米羹 (十三)
在很久很久以前,刘灿看过一句话——人定胜天。
那个时候她是非常相信这句话的,她相信自己无所不能,相信自己只要想,就一定能达成目标。后来她才知道,这四个字,其实更像是一个童话。
天是什么?很虚无缥缈,可环境、大势,又有几个人能只凭个人之力战胜的?比如她早先,从工作上来说,已经算是他们那个公司不错的了,在父母辈的朋友中,只从收益上讲,也是拔尖的,可只是在她那个层次而言,到了那里她就知道,要想再进一步,真的是很难了。这就像传说中的玻璃天花板,那是一个阶层所决定的隔阂。
而到了这里,她相信自己是能战胜环境的,是能改变命运的,她也真的做到了一些,但是当郭威要离开的消息传来,她不由得感觉到了命运的嘲弄——这段时间,不管发生什么,她都在尽力的想办法拖延刘承佑出手,但是现在她知道,她很难再拖延下去了。
郭威,不仅时杨史等人的缰绳,也是刘承佑的!
“大郎君,赵队长来了。”她正想着,身后传来周东旺的声音,她回过头,“请他进来。”
周东旺出去了,很快,有些亢奋又有些纠结的赵匡胤走了进来,他看了刘灿一眼,低下头吸了口气,然后才抬头道:“大郎,你找我?”
“恩,吃饭了吗?”
“还没有。”
“那一起吃顿饭吧,让厨房把我点的菜送上来吧。”
周东旺应了声,过了一会儿,就有厨房的厨娘提着食盒上来了,刘灿挥挥手,让他们下去,自己亲自打开了盖子。她先拿出一个竹筐,上面是一碗炸酱,两个黑面窝窝,再之后又拿出一个大碗,那碗是带着盖的,打开,赵匡胤就闻到一股从未有过的香气,他不自觉的吸了吸鼻子。
“这是玉米羹。”
“玉米?”赵匡胤一怔,一时没能反应过来,他听过大米小米高粱米,可就没听过什么玉米啊。
“从海外发现的。”穿越人士三大宝,玉米、红薯和土豆。这三个东西,绝对是稳定江山、收拢人心,制霸天下的神兵利器!不过要得到这三样,也绝对要凭借运气的。虽然中国很早就与世界交流,可这三个东西都差不多是到明朝中晚期才流传到国内,并被种到地下成为粮食的,而真正推广开来,则是到了清朝。现在有很多人说清朝如何如何,人民有多少多少,其实要是没有这三样东西,它也是绝对养活不了那么多人的。
不过这并不是说,更早一些时候没有这几样东西,更大的可能是没有被重视。所以早在同郭荣做生意的时候,她就让人留心这些种子,但是一直到千年才由石守信从海外发现。可是东西虽找到了,也不是能马上推广开来的,要研究要试验,一直到今年才小面积的种出了一些。
赵匡胤很有兴趣的看了眼玉米羹,正要说什么,那边刘灿已经拿起一个碗给她盛了起来,他连忙伸手:“大郎君,这……”
“坐下吧。今天没什么好东西,说起来是我这个做主人的怠慢了,就让我给你盛碗饭吧,怎么,害怕我盛不好?”
她这么一说,赵匡胤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只有有些讪讪的收回手。刘灿给他盛了一碗,放在他面前,虽然没有菜,这碗玉米羹也是下了功夫的,洒了鸡蛋花,放了冰糖,喝起来格外香甜,再加上这是刘灿亲手盛的,赵匡胤只觉得这是他喝过的最好喝的羹汤。
“好喝吗?”
赵匡胤用力点头。
“这种玉米,开出的花很有特色,不过更有特色的,是它的产量,若是精心照料,环境合适,它的亩产……能达到五百公斤。”
赵匡胤差点把嘴中的汤吐出去。自来到密州后,刘灿就开始规定新的度量衡,毕竟过去的误差太大,同样一尺,在有些地方能是三点三寸,有些地方是三点二寸,日常生活里也许没有太大影响,可要制作什么器具就会带来很大困扰了。她知道这种事,地方越小越好管理,所以在一开始就做了规定,所以虽然很多老人还习惯用过去的称呼,可新生代的,特别是经过演武场学习的,已经习惯这些新名词了。赵匡胤没有下过地,但也知道,平常的高粱能有四五百斤就算不错了,而这玉米,却能超过一倍?
“这、这……大郎,这种东西……”
“二郎,你有什么愿望吗?”
赵匡胤一怔:“愿望?”
“是的,你对自己的未来,对自己家族的未来,乃至对整个密州的未来……可有什么想法吗?”
刘灿慢慢的喝着粥,轻轻的开口,她虽然问的随意,赵匡胤却有一种这个问题很重要的感觉。他想了想:“大郎既然问了,我也就不藏着掖着了,我希望能成为大郎身边的第一人!”
“第一人?”
“是。”赵匡胤抿着嘴,直视着刘灿,“我希望,能成为大郎最得力的心腹,最能干的手下;我希望,能成为大郎最依赖的那个人!”
说到这里,他的两眼都如同带着一种光彩,刘灿不由得微微动容,之后,却在心中叹了口气。她相信赵匡胤说的是真的,因为在郭荣出事前,他的确是他最能干的手下,很多几乎算是苛刻的难题他都解决了。可是,也是他,在郭荣死后,立刻黄袍加身的。
这就是崇拜强者的心理吗?只要你够强,他就会是你最忠诚最能干的手下!
“那你对密州,乃至这个国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