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漂泊异乡
  信陵君与春申君、田横等各国统帅们一一饯别后回到魏军大营。
  他把卫庆等将官请到大帐,在告别宴上不禁垂泪道:
  “无忌窃符夺军犯的是不赦之罪,但虽为救赵,实际上也捍卫了魏国的安全。
  今幸而胜秦,可说不负魏国。
  诸位回去后请把我的苦衷向大王奏明,得邀天恩,咱们自有再见之日;
  若大王不能谅解,无忌便将漂泊终生,永为异乡之鬼了!
  来,干此一杯,就此别过!”
  说罢,泪下如雨。
  回忆同生死、共忧患的这数十个日日夜夜,今天面对,说是“生离”实同“死别”。
  众将胸中也阵阵酸痛,唏嘘不已,卫庆见信陵君心情凄悲,哽咽劝道:
  “公子不必伤心,便一同返回大梁又有何妨?
  大王终是兄长,您又身建奇功,他还真能治罪于您?
  果不肯赦,我等以身家性命力争!”
  信陵君仰天长叹:
  “逼死西门氏主仆,可知大王对我怨恨之极,已绝手足之情。
  无忌为国获罪,虽无愧于天下,却实难入大梁一步。
  代马依风,狐死首丘,今后怕要永怀思乡之悲了。
  拜托诸君代向家乡父老们致意,别了!”
  正是“故国千里,异乡十年”,一声“别了”泪落君前。
  信陵君的三千门客全都愿意随公子羁留邯郸,只是芒豹要把哥哥的灵柩送回故乡。
  芒氏兄弟在大会战中立了无数功劳,又有一个为国捐躯,回去定能得到优待,所以信陵君没有阻拦。
  卫庆带着魏军和阵亡的灵车凯旋而归,大梁城立刻沸腾起来。
  魏国人也久受秦国的欺压,满怀几代人的刻骨深仇;
  现在信陵君大败秦王,自家子弟还是抗秦的主力,报仇雪恨出了气,怎能不兴高采烈?
  尽管阵亡家属们难免悲切,大多数人却是家家置酒,为庆祝信陵君的胜利而干杯!
  但是,在这喜气洋洋的氛围中,安釐王却耷拉着脸、皱着眉,好像赌钱输光了老本。
  辛垣衍何等心机!
  马上赶入宫中向安釐王一拱到地:
  “恭喜大王。”
  安釐王的态度很冷淡:
  “何喜之有?”
  辛垣衍微微一笑:
  “邯郸之战,虽是信陵君披坚执锐赴前敌,但是运筹帷幄,制胜于千里之外者,大王也。
  没有大王的英明决断,没有魏国军队的浴血奋战,无忌一匹夫耳,凭他自己能打败五十万秦军?
  魏国者,乃大王之魏国,信陵君终是大王的臣下。
  他奉的是大王的令,用的是大王的兵,他打了胜仗,自然应该首先归功于大王。
  魏军大败强秦,可以使大王的威名远播,天下震服,为什么不是喜事?
  臣以为还应该大大的庆贺一番。”
  这一段妙论,把信陵君的辛苦全转化为安釐王的功劳,他听了当然舒服,不过:
  “这仗毕竟是无忌领头打的,我还得把他当成功臣迎进大梁城吗?”
  “那可不行!”
  辛垣衍的真正目的就在于这一点上:
  “他虽有征战之劳,但窃符夺军,擅杀大将,都是不赦之罪。
  功、过各论,方见大王赏罚分明、公正无私。
  依臣愚见,可以免其死罪,废为庶人,永逐他乡,不得回国。”接着又附安釐王之耳悄声说:
  “从此他就是寄人篱下的平民百姓,无权无财没有兵,就再不也能威胁魏国了。”
  然后又大声说:
  “他的封邑嘛,可以发还他的家属做为生活费用,使他在魏还有牵挂。
  在外面他就更不敢胡作非为了,反显出大王的宽厚仁慈,大王意下如何?”
  安釐王最顾虑的就是信陵君胜秦后势力强大,威胁到自己的安全。
  正如辛垣衍之策能为自己除掉这块心病,他当然满意。
  立即下令全国召开祝捷大会,大力宣传安釐王在抗秦救赵中所发挥的伟大领导作用。
  在朝内更是大小宴席接连不断,从文武群臣到嫔妃近侍,举杯如林、齐声欲扬安釐王建立了空前绝后的丰功伟绩。
  但卫庆一再哀求安釐王允许信陵君回国,则遭到拒绝和训斥。
  对这些血战归来的将士们,态度却非常冷淡,没有给予任何的奖赏和抚慰。
  有的人甚至因为强调信陵君的功劳而被加上“攻击国君”的罪名,开除军籍、投入监狱;
  芒豹回来后,按照“功、过分明”的原则,仍被追究杀人之罪,再次绑赴刑场……
  卫庆知道自己从此失去信任,芒豹之死更让他感到意冷心灰,便以伤病为由请求归田。
  这一次,安釐王到是很爽快的答应了他的请求,而且参加这次大战的许多将官也陆续离职……
  消息传到邯郸,信陵君放声大哭,痛惜芒豹之死,深恨自己当时没有拦住他;
  也极怨安釐王的薄情寡义,盛怒之下,当众立誓:
  永不回魏!从此定居邯郸。
  从苏秦倡议“合纵”历时数十年,其间几经沉浮,都没取得什么成果;
  只有这次,信陵君大旗一举,天下响应,击败了不可一世的秦军,为各国争得了十年太平。
  为什么以前的“合纵之盟”屡屡流产,而信陵君却能大获全胜?
  从根本上说,苏秦、齐愍王、楚怀王等倡议“合纵”都是为了一己之利;
  而信陵君却是建立在“义”的基础上,也就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
  所以能够真正的合“天下之力”抗强秦,当然就能够成为胜利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