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前男友一起穿越了[种田]_376
这下好了,不仅能继续读,还有了更大、更好的“教室”——这个词是莫先生从叶凡这里学的。
莫先生觉得极好,亲笔写了“甲班教室”“乙班教室”“丙班教室”等字样,让关五郎刻成小小的木牌挂在门边,打眼一瞅,俨然就是现代教室的样子。
葡萄园、面果地、菌房、运河,一连串的“工程”下来,附近的村民们,只要勤劳肯干的,都挣了不少钱,同时也意识到了读书的用处。
越来越多的孩子被大人送过来念书,束修分文不取,只需带一些米面换午饭便好——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升米恩,斗米仇”的麻烦。
学生人数变多,从前的半天课也改成了全天,莫先生一个人便忙不过来了。
就在这时,廖椁回到了北来村。
和先前不同的是,这一次他并不是受他人的指使,也没有带着任何目的。
实际上,就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回到这里。
他幼年失去双亲,靠着变卖祖产读书应试,进士及弟的那一年家中已无任何积蓄,之后便被沈雄一番慷慨激昂的话语哄来大宁县,监视李曜。
他以为自己行的是正义之举,殊不知,竟成了那卖国贼子的帮凶。
他已经清楚了沈雄的所作所为,原本想拼上一死也要到官家堂前告发。
他细细筹划,用尽心机,趁着春猎之际得以面圣。
没承想,虽然官家表现得和善,却根本容不得他提出契丹兵与沈雄之事,每每都含混过去。
一来二去,廖椁渐渐地反应过来。
那一刻,他只觉得心寒。
想他十年寒窗,数载颠簸,一心护卫的竟是这样的朝廷,竟是此等君王!
接下来的事,更是廖椁心灰意冷。
若不是莫先生派去的人暗中保护,他差一点就死在了刺客的利剑之下,种种迹象表明,那些人是沈雄派去的。
其中少不了官家的默许。
求告无门,无处可去,心神恍惚之下,廖椁不知不觉回到了北来村。
村民们对他的态度与先前大不相同,好在,至少没有赶他走,也没当面说出什么难听的话。
这一次,莫先生不再主动,他耐心地等着廖椁自己做出选择。
倘若他失了心气,即便再有才能也不堪大用。
第107章
【值此一生,得此一人】
最终,廖椁没让莫先生失望。
两天后,他身披麻衣,蓬头垢面,来到了李家门前。他没有让门房通报,只孤零零跪到了下马石旁。
这段日子他显然过得很不好,从极度消瘦的身形便能看出来。这两日似乎也没吃东西,更显得面黄肌瘦
即便如此,他依旧腰背直挺,面色坦然。
面对村民们的指指点点,他的眼中露出浓浓的悔意,还有坚定。
他冲着李家庄严的门楣再三顿首,口中高呼:“愚人廖椁,前来谢罪!”
直喊得声音嘶哑,气短神虚。
直到天黑李曜都没有露面,就连管事都没有来一个。
办事的长随与小厮从他身旁经过,看都不看一眼。
村民们从最初的记恨、埋怨,到后来渐渐变成了叹息与同情。
大伙不由地想起了从前那些日子,最艰难的时候,是廖椁带着他们、教着他们,付出劳动,得到面果。
莫先生觉得极好,亲笔写了“甲班教室”“乙班教室”“丙班教室”等字样,让关五郎刻成小小的木牌挂在门边,打眼一瞅,俨然就是现代教室的样子。
葡萄园、面果地、菌房、运河,一连串的“工程”下来,附近的村民们,只要勤劳肯干的,都挣了不少钱,同时也意识到了读书的用处。
越来越多的孩子被大人送过来念书,束修分文不取,只需带一些米面换午饭便好——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升米恩,斗米仇”的麻烦。
学生人数变多,从前的半天课也改成了全天,莫先生一个人便忙不过来了。
就在这时,廖椁回到了北来村。
和先前不同的是,这一次他并不是受他人的指使,也没有带着任何目的。
实际上,就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回到这里。
他幼年失去双亲,靠着变卖祖产读书应试,进士及弟的那一年家中已无任何积蓄,之后便被沈雄一番慷慨激昂的话语哄来大宁县,监视李曜。
他以为自己行的是正义之举,殊不知,竟成了那卖国贼子的帮凶。
他已经清楚了沈雄的所作所为,原本想拼上一死也要到官家堂前告发。
他细细筹划,用尽心机,趁着春猎之际得以面圣。
没承想,虽然官家表现得和善,却根本容不得他提出契丹兵与沈雄之事,每每都含混过去。
一来二去,廖椁渐渐地反应过来。
那一刻,他只觉得心寒。
想他十年寒窗,数载颠簸,一心护卫的竟是这样的朝廷,竟是此等君王!
接下来的事,更是廖椁心灰意冷。
若不是莫先生派去的人暗中保护,他差一点就死在了刺客的利剑之下,种种迹象表明,那些人是沈雄派去的。
其中少不了官家的默许。
求告无门,无处可去,心神恍惚之下,廖椁不知不觉回到了北来村。
村民们对他的态度与先前大不相同,好在,至少没有赶他走,也没当面说出什么难听的话。
这一次,莫先生不再主动,他耐心地等着廖椁自己做出选择。
倘若他失了心气,即便再有才能也不堪大用。
第107章
【值此一生,得此一人】
最终,廖椁没让莫先生失望。
两天后,他身披麻衣,蓬头垢面,来到了李家门前。他没有让门房通报,只孤零零跪到了下马石旁。
这段日子他显然过得很不好,从极度消瘦的身形便能看出来。这两日似乎也没吃东西,更显得面黄肌瘦
即便如此,他依旧腰背直挺,面色坦然。
面对村民们的指指点点,他的眼中露出浓浓的悔意,还有坚定。
他冲着李家庄严的门楣再三顿首,口中高呼:“愚人廖椁,前来谢罪!”
直喊得声音嘶哑,气短神虚。
直到天黑李曜都没有露面,就连管事都没有来一个。
办事的长随与小厮从他身旁经过,看都不看一眼。
村民们从最初的记恨、埋怨,到后来渐渐变成了叹息与同情。
大伙不由地想起了从前那些日子,最艰难的时候,是廖椁带着他们、教着他们,付出劳动,得到面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