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节
大燕以儒治国,文人情怀之中总有一股舍身为义的气节所在。人固然有自私自利,可在国家大义之前总是知道是非好歹吧?
更何况是以万民供养的帝王呢?
谁能都能卖国,谁都能通敌,可江山社稷之主怎么能?
这些大臣以为再燕帝再不堪,也不会犯下这般千古之罪,然而人心这东西,从来没有底线可言。
终于在万般无奈之下,顾如是问李璃:“王爷,您消息如此灵通,当真没有任何准备吗?”
其他人也跟着看过来的时候,无论如何,他们似乎能指望的也只有这位年轻又深不可见底的王爷。
而这个时候李璃也没再卖关子,他轻轻点点头说:“有。”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眼前一亮,仿佛心口的窒息微微松了松,迫不及待地望着他。
李璃那双洁白如玉的双手交握在胸前,眼神里带着一股令人心安的冷静,说:“为今之计,就是让乱更乱,大燕乱了,大夏怎么能独善其身呢?”
第138章 大军
两军发起再一次试探交战, 保留了主力,不过半日便又双双撤了军,形成对峙的局面。
只是这次双方打扫战场上留下的士兵人数, 发生了变化。
军营大帐中,晓飞往里走一步, 高声道:“元帅, 几位将军来了。”
像卫平,卢劲这些跟着樊之远一路从小兵爬到大将, 可以说是有过命的兄弟之情的人,平时闯樊之远的大帐也跟回自己窝一样,从不会这么郑重地让人通报。
但是现在,或者说从抓到那大夏的两个斥候开始,就变得不一样了。
“进。”樊之远的声音依旧冷得跟雪渣子, 他们从未听到过晓飞描述的那股温柔春风,显然那都是对怡亲王。
不过这些皮糙肉厚且粗俗的兵痞却听见这个声音反而安心了下来,甭管外头谣言怎么疯传, 至少这位元帅依旧镇定地让人心安。
卫平及几位樊家军将领走进去,给樊之远行礼之后, 他们互相看了看, 也玩不了那拐弯抹角的把戏,大咧咧的卢劲直接就嚷道:“元帅, 这次交战,北营的那群混蛋明显没有听从您的指挥, 难道就这么放过了?”
樊之远身后的晓飞代为回答道:“卢将军,不是没听, 而是有所保留,增援迟缓, 方将军解释一时没领会元帅的意思,错失良机,从军法上看,其实也并不算违背军令。”
这事显然没有瞒过樊之远,他都知道,但是已经过去两日,也没见他有所动作,这让樊家军上下不免有些担忧。
卫平道:“元帅,北营的方将军虽然不是沈家一系,不过在定北侯出事之后,受朝廷举荐接手了青狼关的兵力……”他说到这里,其实已经很明白了,“他还算克制本分,没有不听指挥,也禁止手下的兵议论纷纷,可是西翼那边,跟督查御史走得很近,大多数谣言便是从那边传出来的,若是再放任下去,怕是整个大军都会人心惶惶。”
卫平的话得到众人的认同,另一位将军接着分析:“经过这次交战,只要大夏的主帅不是傻子,就知道咱们大军出了问题,若是有奸细在这里,必定知道这些流言。这么好的机会,末将以为对方是绝对不能错过,怕是在近期就会大举进犯,到时候,这一个两个另有心思,怎么打?”
“没错,不能再这么下去了,元帅,不然别说余下的燕荆四州,就是守住这边关都困难啊!”
“要是败了,朝廷那边该怎么交代,王爷能替将军周旋吗?”
“怕是连王爷也会被连累!”
这你一言我一语,将局势一点一点掰扯清楚,然后越说越令人心惊。
虽然都是些大老粗,可是行兵打仗哪儿只能有勇武就行,嗅危险的鼻子比谁都灵敏,乍然之间他们似乎明白了。
只见樊之远说:“三日之内,必有大战。”
一瞬间,所有疑云密布开朗起来,卢劲咬着牙道:“这帮子混蛋!知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祖宗是哪个?”
贼喊捉贼,尤为可恶!
然而现在不是追究这些的时候,最重要的事得尽快清除这些谣言,稳定军心,打赢这场战,将燕荆四州夺回来,否则再多的辩解也是徒劳。
可是那些真的只是谣言吗?
这些跟着樊之远出生入死的将领,一直没问也没敢问,可是从大夏斥候听到的那些与谣言串联起来,其实内心深处已经摇摆了起来。
“将军……”没有喊元帅,这是他们樊家军的统领,跟随着,他们才所向披靡。
其实樊之远是不是魏澜,他们不在乎,因为他们知道,为了大燕几近生死,命悬一线也不后退的樊之远是绝不会辜负背后的万千百姓。
而在北境苦苦挣扎的边关百姓也不关心,他们失去了定北侯,好不容易迎来了樊之远,就盼望这这场战胜利,得到长久的安定。
可真正左右局势的恰恰不是他们,所以才更加为樊之远着急。
樊之远看着这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双双坚定的目光望着自己,里面闪烁的不是怀疑,不是失望,是一如既往的信任,还有卑微地渴求一个真相,让他们不知所放的心有处可安。
樊之远的心被触动着,他轻轻点头道:“我从乱葬岗里活下来的时候,身上就背负了定北侯府上上下下百口性命,我发誓终有一日要让他们沉冤昭雪。可我魏家驻守北疆,刻在骨血里的便是忠君为国,即使重活一次,换了名字,亦是如此。”
时常啐着冰渣的声音里,这次没有糊人一脸寒风呼啸,他们体会到了那份柔和和感动,然而拂面而过的时候也带来了满满的悲哀和沉重,鲜血淋漓地凑成了两个大字——冤和忠。
“有您这句话就够了。”卫平缓缓地抬起手用力地抱起拳,眼睛微红,“别人管不着,可我卫平这辈子就追随将军!”
“对,还有我卢劲,泥腿子出身,就只有一身武力和满腔热血,是将军赏识,提携至今,今日放话,您去哪儿,我就去哪儿,就是死也得走在将军前面。”
“没有将军,就没有樊家军,别人不理解,难道我们跟着出生入死的还不懂吗?隐姓埋名又如何,比那些为了权势上赶着做两姓家奴的强过数倍!”
“将军,我们信你。”
樊之远轻轻颔首,眼底带着一丝欣慰,让那冷肃的脸变得柔和道:“我们会胜利的。”
但是这场战并非只有樊家军,樊之远就是再有能力也无法拿这几万人抵挡大夏几十万进攻。
“元帅,方将军、罗将军、王将军等几位求见。”
门口传来守卫亲兵的禀告,而这些将军显然不是来表决心,乃另有目的。
卫平看了看樊之远,不禁道提醒:“这些都是老资格了,在军中有一定的威信,怕是来向您要个说法的。”
北疆远离京城,鱼龙混杂,驻守各处边关城池最强大的自然是樊家军,其次便是这些受一方关卡的将领。
左相的手伸不到这里,他能拉拢的只有一些虾兵蟹将散散谣言,真正的目的便是动摇这些守将的心思。
樊之远崛起太快,从参军到如今的统帅,满打满算也不过五年的时间,曾经有沈家作为靠山,武宁侯的面子得给,接着又有李璃撑腰,不敢动。可是定北侯余孽一出,李璃跟着被拖下水,这个时候,那点不服气一起,加上各自利益,便来浑水摸鱼。
樊家军上下能分析出来的局面,这些老将自然也能。他们看得出来,大夏进攻在即,而樊之远退无可退,吃不起败仗。想要胜利,必须快速稳定军心,外头谣言纷纷,急需要有人快速平息,而能做的,只有这些驻守北疆还有些威信的老将。
只要这些老家伙们坚持信任元帅,上下一心,这种妖言惑众根本翻不起大浪。
可是他们凭什么白白帮忙?就算吃了败仗,朝廷怪罪下来,自有樊之远顶着,等通敌卖国的罪名一实,樊家军几万精兵便可由着他们瓜分,岂不是更好?
然而毕竟是大燕人,他们终究不愿让大夏铁骑再一次踏破国门,只是在此之前,樊之远是不是得拿出点诚意来?
方将军进来的第一句话便是痛心疾首地质问:“元帅,大敌当前,外头如此谣传,全军上下皆议论纷纷,再这样下去,这仗还怎么打?您是不是该给我们一句准话?”
这种开场白,樊之远猜得出他们想说什么,不过他不喜欢拐弯抹角,直接回了一句:“诸位放心,我没通敌,更没卖国。”
这真的非常“准话”,让接下去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几位将军都噎了一下。
“那为何要放跑那两个斥候?不是让其传递消息又是什么? ”
其实这个问题,樊家军上下也挺疑惑,然后樊之远依旧用那副冷冰冰的面孔,说出简短的四个字:“战略所需。”
“什么战略?元帅,您可否解释一下,不然如何向几十万将士交代?”
“方将军,就是因为战略,才不能解释。”晓飞待自己的元帅回答。
“难道就放任谣言这般流传吗?到时候大敌来临,军心浮动,如何应对?”
樊之远站起来,走到他们的面前,没有任何闪烁的眸光里倒影着所有的人,冷静到仿佛不受天地间任何事物影响,似乎永远胜券在握地说:“大敌已经来临,这里就是战场。诸位,若是对樊某人还有点信心,还知道自己是大燕的守将,就回去管好自己的兵,等打败敌军,收复河山,本帅自会为各位请功,无需这般试探。”
“元帅似乎胸有成竹?”
樊之远点头:“对,朝廷一日封樊某为主帅,我便是大燕边境最坚强的盾牌,战死沙场,我辈宿命,诸位只需听从号令便可。翻某向来身先士卒,必死在诸位前面。”
樊之远这话让帐营中的樊家军将士齐齐挺胸,眼中流露出自豪。
然而樊之远话锋一转,眸光中的温度骤然冷却,似乎吸取了周围所有的温暖,让帐内如同外头的寒雪,啐满冰渣子的声音迎面而来。
“当然,诸位大可以像之前那样阳奉阴违,作壁上观,甚至不顾关内百万百姓,背后捅刀,以便向皇帝摇尾投诚,就看我能不能战胜大夏,回来收拾你们。”
多年刀口舔血,脚下白骨累累,不管樊之远多年轻,他的确就是那个力挽狂澜,阻止大夏南下的将军!一刀一枪,所有的功勋战火中拼杀而来,而不是只老狗,远远看着两虎相斗下那块肥肉,等待着两败俱伤趁机夺取的倒把分子。
樊之远没有怀柔,没有示弱,没有任何的妥协,就问你们敢不敢豪赌一把,他回不回得来?
一时之间没拿到任何好处,却吃了一张空饼及满口冰渣的老将军们僵住了。
而在此之前的一个月,在大燕朝廷为樊之远的身份乱成一锅粥的时候,同一时间的大夏却直接沸腾了。
第139章 通敌
通敌卖国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无赦的, 不论是谁,上至皇宫贵族,下至百姓, 谁的头上若被按上了这个罪名,文诛笔伐, 天下声讨, 永远钉在耻辱柱上不得翻身,为千古罪人, 自然更无资格继承大统,掌握权柄。
而大夏的四皇子怎么也想不到这罪名会落在自己的头上。
谁能想到姜直的身份在被确认的瞬间,就变成了他通敌的罪证。而客死他乡,借粮不成,反而死不瞑目的二皇子成了他卖国的证据。
夏皇老了, 实在太老了,他的儿子们如嗅着腐肉围坐在皇位边上的鬣狗,一个个垂涎着老父亲座下的同时, 眼里又闪烁着狡诈凶残的光,时刻准备着将自己的兄弟一口咬死。
李璃说过, 在左相借着四皇子的手栽赃定北侯的时候, 后者勾结外鬼的罪名也就成立了。
根本无需确切的证据,只要一个似是而非的谣言, 一个他人不知的内幕,大夏的几位皇子就能联合起来, 齐心协力地将握着兵权,眼看着就能摘得胜利果实的四皇子推向深渊。
大燕定北侯的副将居然隐姓埋名在虎威大将军身边, 没有人会觉得是姜直走投无路,被逼无奈地成为四皇子牵制左相的棋子, 让放在眼皮底下监视,他们只会想到里应外合。
这几年樊之远如神兵突降地建立起樊家军,强硬地将大夏军赶出大燕国土,甚至被夺回了好不容易占据的燕荆五州,明明在此之前大夏南下势如破竹,形势一片大好!算算时间,姜直在大夏军中站稳脚跟樊之远崛起正是一前一后,可不就是内外勾结的一出好戏?
更不用说被百姓寄予莫大的期望,前往大燕借粮的二皇子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在大燕。
赵宇有句话说的不错,八卦小报就是在大夏国都也是广受欢迎。不知什么时候,那一期由诸位大人共同草拟,公布于众的临山围场事件的八卦小报在大夏流传开来,传的大街小巷都是。
平时大夏人民想看个小报还得通过特殊途径购买,还是好几期以前的,而这次得到的却容易极了,不少书铺暗中都有卖。
这其中若是没有别有用心之人,自是无人相信,不过又如何呢?
几位皇子看到这些简直欣喜若狂,不仅没有制止,找出其中借机生事的宵小,反而推波助澜,激起了民众对四皇子的愤怒。
王鑫一掌将赵宇归西,他什么时候归顺四皇子远在大燕的李璃难以调查,可在这件事上几位皇子“众志成城”,互相配合,真的让他们找到了结党营私的证据。
而这一次,直接将夏帝对大宗师若兰的信任给破碎了。
年迈的夏帝即使已经掌控不住几个儿子,由着他们互相攻讦,可是次子死在若兰关门弟子手里,却是怎么也难以释怀。
此事一爆出,若兰一掌断了自己心脉,以死谢罪。
而同时,夏帝八百里急诏送去边关召四皇子及大将军回京——受查。
如此突然,正是因为传出了被樊之远抓走的两个斥候又被放回了大夏营地的消息!
这个举动,在大燕是说不清的通敌之举,而在大夏更是如此。
更何况是以万民供养的帝王呢?
谁能都能卖国,谁都能通敌,可江山社稷之主怎么能?
这些大臣以为再燕帝再不堪,也不会犯下这般千古之罪,然而人心这东西,从来没有底线可言。
终于在万般无奈之下,顾如是问李璃:“王爷,您消息如此灵通,当真没有任何准备吗?”
其他人也跟着看过来的时候,无论如何,他们似乎能指望的也只有这位年轻又深不可见底的王爷。
而这个时候李璃也没再卖关子,他轻轻点点头说:“有。”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眼前一亮,仿佛心口的窒息微微松了松,迫不及待地望着他。
李璃那双洁白如玉的双手交握在胸前,眼神里带着一股令人心安的冷静,说:“为今之计,就是让乱更乱,大燕乱了,大夏怎么能独善其身呢?”
第138章 大军
两军发起再一次试探交战, 保留了主力,不过半日便又双双撤了军,形成对峙的局面。
只是这次双方打扫战场上留下的士兵人数, 发生了变化。
军营大帐中,晓飞往里走一步, 高声道:“元帅, 几位将军来了。”
像卫平,卢劲这些跟着樊之远一路从小兵爬到大将, 可以说是有过命的兄弟之情的人,平时闯樊之远的大帐也跟回自己窝一样,从不会这么郑重地让人通报。
但是现在,或者说从抓到那大夏的两个斥候开始,就变得不一样了。
“进。”樊之远的声音依旧冷得跟雪渣子, 他们从未听到过晓飞描述的那股温柔春风,显然那都是对怡亲王。
不过这些皮糙肉厚且粗俗的兵痞却听见这个声音反而安心了下来,甭管外头谣言怎么疯传, 至少这位元帅依旧镇定地让人心安。
卫平及几位樊家军将领走进去,给樊之远行礼之后, 他们互相看了看, 也玩不了那拐弯抹角的把戏,大咧咧的卢劲直接就嚷道:“元帅, 这次交战,北营的那群混蛋明显没有听从您的指挥, 难道就这么放过了?”
樊之远身后的晓飞代为回答道:“卢将军,不是没听, 而是有所保留,增援迟缓, 方将军解释一时没领会元帅的意思,错失良机,从军法上看,其实也并不算违背军令。”
这事显然没有瞒过樊之远,他都知道,但是已经过去两日,也没见他有所动作,这让樊家军上下不免有些担忧。
卫平道:“元帅,北营的方将军虽然不是沈家一系,不过在定北侯出事之后,受朝廷举荐接手了青狼关的兵力……”他说到这里,其实已经很明白了,“他还算克制本分,没有不听指挥,也禁止手下的兵议论纷纷,可是西翼那边,跟督查御史走得很近,大多数谣言便是从那边传出来的,若是再放任下去,怕是整个大军都会人心惶惶。”
卫平的话得到众人的认同,另一位将军接着分析:“经过这次交战,只要大夏的主帅不是傻子,就知道咱们大军出了问题,若是有奸细在这里,必定知道这些流言。这么好的机会,末将以为对方是绝对不能错过,怕是在近期就会大举进犯,到时候,这一个两个另有心思,怎么打?”
“没错,不能再这么下去了,元帅,不然别说余下的燕荆四州,就是守住这边关都困难啊!”
“要是败了,朝廷那边该怎么交代,王爷能替将军周旋吗?”
“怕是连王爷也会被连累!”
这你一言我一语,将局势一点一点掰扯清楚,然后越说越令人心惊。
虽然都是些大老粗,可是行兵打仗哪儿只能有勇武就行,嗅危险的鼻子比谁都灵敏,乍然之间他们似乎明白了。
只见樊之远说:“三日之内,必有大战。”
一瞬间,所有疑云密布开朗起来,卢劲咬着牙道:“这帮子混蛋!知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祖宗是哪个?”
贼喊捉贼,尤为可恶!
然而现在不是追究这些的时候,最重要的事得尽快清除这些谣言,稳定军心,打赢这场战,将燕荆四州夺回来,否则再多的辩解也是徒劳。
可是那些真的只是谣言吗?
这些跟着樊之远出生入死的将领,一直没问也没敢问,可是从大夏斥候听到的那些与谣言串联起来,其实内心深处已经摇摆了起来。
“将军……”没有喊元帅,这是他们樊家军的统领,跟随着,他们才所向披靡。
其实樊之远是不是魏澜,他们不在乎,因为他们知道,为了大燕几近生死,命悬一线也不后退的樊之远是绝不会辜负背后的万千百姓。
而在北境苦苦挣扎的边关百姓也不关心,他们失去了定北侯,好不容易迎来了樊之远,就盼望这这场战胜利,得到长久的安定。
可真正左右局势的恰恰不是他们,所以才更加为樊之远着急。
樊之远看着这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双双坚定的目光望着自己,里面闪烁的不是怀疑,不是失望,是一如既往的信任,还有卑微地渴求一个真相,让他们不知所放的心有处可安。
樊之远的心被触动着,他轻轻点头道:“我从乱葬岗里活下来的时候,身上就背负了定北侯府上上下下百口性命,我发誓终有一日要让他们沉冤昭雪。可我魏家驻守北疆,刻在骨血里的便是忠君为国,即使重活一次,换了名字,亦是如此。”
时常啐着冰渣的声音里,这次没有糊人一脸寒风呼啸,他们体会到了那份柔和和感动,然而拂面而过的时候也带来了满满的悲哀和沉重,鲜血淋漓地凑成了两个大字——冤和忠。
“有您这句话就够了。”卫平缓缓地抬起手用力地抱起拳,眼睛微红,“别人管不着,可我卫平这辈子就追随将军!”
“对,还有我卢劲,泥腿子出身,就只有一身武力和满腔热血,是将军赏识,提携至今,今日放话,您去哪儿,我就去哪儿,就是死也得走在将军前面。”
“没有将军,就没有樊家军,别人不理解,难道我们跟着出生入死的还不懂吗?隐姓埋名又如何,比那些为了权势上赶着做两姓家奴的强过数倍!”
“将军,我们信你。”
樊之远轻轻颔首,眼底带着一丝欣慰,让那冷肃的脸变得柔和道:“我们会胜利的。”
但是这场战并非只有樊家军,樊之远就是再有能力也无法拿这几万人抵挡大夏几十万进攻。
“元帅,方将军、罗将军、王将军等几位求见。”
门口传来守卫亲兵的禀告,而这些将军显然不是来表决心,乃另有目的。
卫平看了看樊之远,不禁道提醒:“这些都是老资格了,在军中有一定的威信,怕是来向您要个说法的。”
北疆远离京城,鱼龙混杂,驻守各处边关城池最强大的自然是樊家军,其次便是这些受一方关卡的将领。
左相的手伸不到这里,他能拉拢的只有一些虾兵蟹将散散谣言,真正的目的便是动摇这些守将的心思。
樊之远崛起太快,从参军到如今的统帅,满打满算也不过五年的时间,曾经有沈家作为靠山,武宁侯的面子得给,接着又有李璃撑腰,不敢动。可是定北侯余孽一出,李璃跟着被拖下水,这个时候,那点不服气一起,加上各自利益,便来浑水摸鱼。
樊家军上下能分析出来的局面,这些老将自然也能。他们看得出来,大夏进攻在即,而樊之远退无可退,吃不起败仗。想要胜利,必须快速稳定军心,外头谣言纷纷,急需要有人快速平息,而能做的,只有这些驻守北疆还有些威信的老将。
只要这些老家伙们坚持信任元帅,上下一心,这种妖言惑众根本翻不起大浪。
可是他们凭什么白白帮忙?就算吃了败仗,朝廷怪罪下来,自有樊之远顶着,等通敌卖国的罪名一实,樊家军几万精兵便可由着他们瓜分,岂不是更好?
然而毕竟是大燕人,他们终究不愿让大夏铁骑再一次踏破国门,只是在此之前,樊之远是不是得拿出点诚意来?
方将军进来的第一句话便是痛心疾首地质问:“元帅,大敌当前,外头如此谣传,全军上下皆议论纷纷,再这样下去,这仗还怎么打?您是不是该给我们一句准话?”
这种开场白,樊之远猜得出他们想说什么,不过他不喜欢拐弯抹角,直接回了一句:“诸位放心,我没通敌,更没卖国。”
这真的非常“准话”,让接下去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几位将军都噎了一下。
“那为何要放跑那两个斥候?不是让其传递消息又是什么? ”
其实这个问题,樊家军上下也挺疑惑,然后樊之远依旧用那副冷冰冰的面孔,说出简短的四个字:“战略所需。”
“什么战略?元帅,您可否解释一下,不然如何向几十万将士交代?”
“方将军,就是因为战略,才不能解释。”晓飞待自己的元帅回答。
“难道就放任谣言这般流传吗?到时候大敌来临,军心浮动,如何应对?”
樊之远站起来,走到他们的面前,没有任何闪烁的眸光里倒影着所有的人,冷静到仿佛不受天地间任何事物影响,似乎永远胜券在握地说:“大敌已经来临,这里就是战场。诸位,若是对樊某人还有点信心,还知道自己是大燕的守将,就回去管好自己的兵,等打败敌军,收复河山,本帅自会为各位请功,无需这般试探。”
“元帅似乎胸有成竹?”
樊之远点头:“对,朝廷一日封樊某为主帅,我便是大燕边境最坚强的盾牌,战死沙场,我辈宿命,诸位只需听从号令便可。翻某向来身先士卒,必死在诸位前面。”
樊之远这话让帐营中的樊家军将士齐齐挺胸,眼中流露出自豪。
然而樊之远话锋一转,眸光中的温度骤然冷却,似乎吸取了周围所有的温暖,让帐内如同外头的寒雪,啐满冰渣子的声音迎面而来。
“当然,诸位大可以像之前那样阳奉阴违,作壁上观,甚至不顾关内百万百姓,背后捅刀,以便向皇帝摇尾投诚,就看我能不能战胜大夏,回来收拾你们。”
多年刀口舔血,脚下白骨累累,不管樊之远多年轻,他的确就是那个力挽狂澜,阻止大夏南下的将军!一刀一枪,所有的功勋战火中拼杀而来,而不是只老狗,远远看着两虎相斗下那块肥肉,等待着两败俱伤趁机夺取的倒把分子。
樊之远没有怀柔,没有示弱,没有任何的妥协,就问你们敢不敢豪赌一把,他回不回得来?
一时之间没拿到任何好处,却吃了一张空饼及满口冰渣的老将军们僵住了。
而在此之前的一个月,在大燕朝廷为樊之远的身份乱成一锅粥的时候,同一时间的大夏却直接沸腾了。
第139章 通敌
通敌卖国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无赦的, 不论是谁,上至皇宫贵族,下至百姓, 谁的头上若被按上了这个罪名,文诛笔伐, 天下声讨, 永远钉在耻辱柱上不得翻身,为千古罪人, 自然更无资格继承大统,掌握权柄。
而大夏的四皇子怎么也想不到这罪名会落在自己的头上。
谁能想到姜直的身份在被确认的瞬间,就变成了他通敌的罪证。而客死他乡,借粮不成,反而死不瞑目的二皇子成了他卖国的证据。
夏皇老了, 实在太老了,他的儿子们如嗅着腐肉围坐在皇位边上的鬣狗,一个个垂涎着老父亲座下的同时, 眼里又闪烁着狡诈凶残的光,时刻准备着将自己的兄弟一口咬死。
李璃说过, 在左相借着四皇子的手栽赃定北侯的时候, 后者勾结外鬼的罪名也就成立了。
根本无需确切的证据,只要一个似是而非的谣言, 一个他人不知的内幕,大夏的几位皇子就能联合起来, 齐心协力地将握着兵权,眼看着就能摘得胜利果实的四皇子推向深渊。
大燕定北侯的副将居然隐姓埋名在虎威大将军身边, 没有人会觉得是姜直走投无路,被逼无奈地成为四皇子牵制左相的棋子, 让放在眼皮底下监视,他们只会想到里应外合。
这几年樊之远如神兵突降地建立起樊家军,强硬地将大夏军赶出大燕国土,甚至被夺回了好不容易占据的燕荆五州,明明在此之前大夏南下势如破竹,形势一片大好!算算时间,姜直在大夏军中站稳脚跟樊之远崛起正是一前一后,可不就是内外勾结的一出好戏?
更不用说被百姓寄予莫大的期望,前往大燕借粮的二皇子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在大燕。
赵宇有句话说的不错,八卦小报就是在大夏国都也是广受欢迎。不知什么时候,那一期由诸位大人共同草拟,公布于众的临山围场事件的八卦小报在大夏流传开来,传的大街小巷都是。
平时大夏人民想看个小报还得通过特殊途径购买,还是好几期以前的,而这次得到的却容易极了,不少书铺暗中都有卖。
这其中若是没有别有用心之人,自是无人相信,不过又如何呢?
几位皇子看到这些简直欣喜若狂,不仅没有制止,找出其中借机生事的宵小,反而推波助澜,激起了民众对四皇子的愤怒。
王鑫一掌将赵宇归西,他什么时候归顺四皇子远在大燕的李璃难以调查,可在这件事上几位皇子“众志成城”,互相配合,真的让他们找到了结党营私的证据。
而这一次,直接将夏帝对大宗师若兰的信任给破碎了。
年迈的夏帝即使已经掌控不住几个儿子,由着他们互相攻讦,可是次子死在若兰关门弟子手里,却是怎么也难以释怀。
此事一爆出,若兰一掌断了自己心脉,以死谢罪。
而同时,夏帝八百里急诏送去边关召四皇子及大将军回京——受查。
如此突然,正是因为传出了被樊之远抓走的两个斥候又被放回了大夏营地的消息!
这个举动,在大燕是说不清的通敌之举,而在大夏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