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节
李显有些不好意思,不做皇帝却还是把持朝政什么的感觉有点不要脸,不过他还是点了点头。
李重义瞬间松了口气,然后就端着一张严肃的包子脸说道:“侄儿必不辜负叔父期望!”
李显摸了摸李重义的头说道:“快点长大啊,待你长大我就能退休啦。”
李重义忽然就不想长大了,他可是知道他叔父一直都想去各地周游,只是一直以来都身不由己,若是退休那岂不是……见不到了?
不过好在他现在年纪还小,真正亲政至少也要二十左右,恩还有很多年呢!
李显跟李重义说完之后,见李重义没有排斥也没有特别兴奋的样子忍不住点了点头,他不会觉得李重义不知道当皇帝怎么回事,然而知道了却觉得自己身上担子重这才是正确的继位方式、当然他跟李重义说完还没用,李显还要昭告天下呢,当然这个自然是要李贤写的,李显之前下的罪己诏已经开了个头了,李贤只要将李重义的身份罗列一下就够了,李显有人对李重义当皇帝不满。
但是没想到李重义登基之事十分顺利,虽然不是非常盛大,却也足够严肃隆重了,并且六诏派了使者来送礼,还有一些小国也派了使者来送礼,这让李显觉得……大家还是认可这个大唐的。
李重义登基之后自然就要分红,首先李显拿了大头,依旧是摄政王,在皇帝能够亲政之前他的权威就相当于皇帝,然后李旦被封为了楚王,封户上增加了不少,当然有一点是空头支票。
接下来就是郑玘和娄师德成了左右宰相,在下面就是六部尚书九卿,也是多亏了李显手上还有个人才输送基地梅花书院,要不然这点官位想要填满都不容易。
好不容易这一切都折腾完了,郑玘和娄师德一边看人一边写了谢恩的折子送上来,转头李显就得到了消息——殿下,大食又打过来啦!
李显:md!休战,我要去揍大食!
第181章 181
传来消息的是安西都护府的人,自从李显反了之后,安西都护府的位置也十分尴尬了起来,他们从站队上来讲天然就是摄政王那边的人,但是他们跟摄政王吧又不是特别亲近,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他们是要投靠哪边?
一开始安西都护府实质上的掌权人都护咎斌决定先观察一下神皇和摄政王的力量对比再说,反正他手上有兵,又是看管的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交通要道安西四镇,而且地处偏远就算一开始没有伸出援手,到时候也是有理由的。
他一点也不怕被清算,只不过万万没想到啊,还没等他好整以暇的在大势明朗之后再效忠其中一人,就不得不提前做出决定了。
大食等这个进攻机会已经等很久了,这些年来大食东征西讨除了没敢招惹大唐之,周边的国家都被他们揍的差不多了,对于大唐,大食早就心生不服了,有野心的国家都不可能甘为人下,更何况每年还要进贡大量的方雾,别的都还好说,是有这种东西就算是他们手里也不是很多,这年头石油的开采技术基本上还没有出现,因为石油太多了出现在地表才被他们弄出来,这些年下来给大唐进贡的让他们的库存减少了多少啊!
之前畏惧于大唐的火药,他们一直都没敢轻易动手,现在总算是老天开眼了,大唐那边居然起了内讧!那还说什么,不趁着他们无暇他顾的时候打过去出口气顺便占领地盘撕毁协议,那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能够派过去看守安西都护府,咎斌还是有一定能力的,但是再有能力也扛不住大食这突如其来的攻击啊。
咎斌果断认怂想了想直接写了两封奏疏长安洛阳各发一份,长史章钏负责这件事情,咎斌还忙着调兵挡住敌人的攻击呢。
章钏在知道之后立刻说道:“都护怎们能过如此?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您……您怎么能认两人为主呢?”章钏没有说的是你这样会被骂三姓家奴你造吗?
咎斌苦笑:“我也不想如此,只是如今情势太过危机,我担心……哎,管他是谁,只要能够打跑大食,大不了我不做这个都护了,可若是只给一方上奏疏,另外一方不管又怎么办?大食不是一般的国家,是要集全国之力才能打走的,否则就只能割地,到时候安西四镇的百姓就又要遭殃啦。”
章钏沉默了半晌才问道:“可若是……两边都派兵马来了呢?到时候岂不是又要打起来?”
咎斌神色变换半晌才说道:“说不得到时候就要请二位联手,若他们不同意,我就只能责兵强马壮一方为主了,纵然被骂也比丢失国土生灵涂炭强。”
章钏听了之后眼眶一红:“怎么就到了这个地步呢?”
咎斌将头盔一带叹了口气:“如今只盼着那边能够早早的派兵过来,我还能撑两天,否则……嘿。”
章钏胡乱将眼泪一擦,转头就去写奏疏了,他心里其实觉得神皇势力更大一点,但是最近这些日子得到的消息都是摄政王……哦,不,是新皇一方在节节胜利,一时之间章钏也不知道盼着谁来比较好了。
他多少明白了咎斌的顾虑,想了半晌两封奏疏都写的情真意切,写到最后章钏又哭了一场,然后将奏疏安排人手发出去之后,他就也跑到后面找了一副合适的盔甲也跟着上了城墙。
咎斌看到他的时候吓了一跳:“你怎么过来了?”
章钏情绪激昂的说道:“身为朝廷命官怎能躲在百姓身后?”
咎斌有些无奈:“你……哎,快点回去,我可不通文书,你若出了什么事谁给朝廷写奏疏啊。”
章钏咧嘴笑了笑:“到了这个时候都护又何必还执着于文辞?”
这边整个都护府都迅速运转了起来,而李显收到奏疏比神皇那边快一步,在看到大食打过来的时候,李显当时就冷笑了,真是什么牛鬼蛇神都出来了,当初怎么揍的他们哭爹喊娘都忘了!
只是长安现在有李显坐镇,所以张仁愿他们不敢过来,如果李显也走了……那么如果对方来偷袭怎么办?李重义和郑瑾两个人……他们两个有自知之明,哪怕兵法什么的都学过了,但是没有实际经验也没用,当然李显的兵法或许学的还不如他们好,但是李显有各种奇思妙想是别人比不了的。
更何况李重义如今是皇帝,虽然是匆忙登基却也用不着他亲自上战场,而郑瑾如今被李显塞去给李重义做散骑常侍,让他依旧跟着李重义混,这相当于郑家独苗,更不能扔出去了啊。
李显没办法只能让人写了一封国书,恩,是以皇帝的名义发给皇帝的,这相当于承认了神皇的地位,不过他也是没办法,谁愿意对着大食割地赔款啊?当年咱们打的他们嗷嗷叫好吗?
李显说的很简单,我要去打大食,你们可以不帮忙但是不能拖后腿,如果真的拖后腿的话就别怪我手下不留情了啊?
神皇那边收到国书之后,神皇这些日子病了还没发表什么意见,武承嗣就直接喷了回来:你还手下留情了?你要手下留情现在遍地战火是怎么回事?
李显回答的相当简单粗暴:你丫算老几,我代表我家小皇帝在说话,你没资格跟我对话,哪儿远滚哪儿去。
武承嗣收到这个简单粗暴的回应之后气的手直发抖,当时他心里暗暗发狠:等我当上了太子,你这个摄政王算什么?
只不过他也只能这么想想,多新鲜啊,摄政王仅次于皇帝了,哪怕有皇太子皇太弟在,权柄也不一定能够比得上摄政王不是?不过武承嗣想什么他也不敢发声了,李显说的很明白了,这封国书是皇帝发的,只不过他家小皇帝太小所以由他代发,在名义上他还真没资格跟李显呛声,除非神皇批准,然而神皇……如今还病着呢。
不过好在武曌也不过是感染风寒,发作的并不算大,还能理事,只是在听说武承嗣已经率先回嘴之后,神皇看着武承嗣的眼神显得有些意味深长,现在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武承嗣才是太子人选,当然这个所有人也不包含以武玄辉和狄仁杰为首的李唐派。
是的,好多人虽然在大周做官心里却还是向着李唐的,他们之所以没有走主要就是想要劝服神皇不要对儿子赶尽杀绝。
武玄辉和狄仁杰最近是非常煎熬的,他们两个都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但是到了如今还能怪谁呢?
武曌在看完国书之后轻笑一声:“他还能怎么不客气?”这一点她和武承嗣的想法是一样的,长安那边的兵力他们心里多少都清楚,李显想要快刀斩乱麻只怕没那么容易。
倒是武曌很想趁着现在赶紧将李显他们摆平,然后再去攻打大食,颇有一些攘外必先安内的意思,所以她还在犹豫。
李显那边一看就知道神皇打的什么主意,他只好又发了一封国书警告道:马上就要过年了,你们要是坚持打也无所谓,明年的祭祀……对不起啊,我只管我家地盘了,你们爱怎么样怎么样吧。
卧槽!怎么忘了这码事儿呢?这封国书一出整个洛阳都慌了,前些年李显刚登基结果被武曌软禁然后错过祭祀导致春夏大雪之类的自然灾害泛滥他们可是记得清清楚楚啊,这万一对方真的不管了,李唐的地盘一片风调雨顺,他们这里各种自然灾害,那还怎么玩?
就算兵力多对方拖也能把他们给拖死啊,更何况如今对方其实就是缺人,之前情报显示人家的各种粮食武器之类的充足的很,比洛阳这边强多了。
武曌在看到这封国书之后也不禁哑然,她也险些忘了这件事情,虽然说就算李显不祭祀也不一定会真的出现各种自然灾害,但是这是能够影响民心的,看看朝堂上这段时间的浮躁气氛,连读圣贤书的官员们都这样,老百姓会更加深信不疑。
到时候真的觉得这边日子过不下去了,到时候老百姓自然会跑到李唐那边去,武曌只能叹了口气,让武玄辉拟国书,同意暂时停战,当然也是有限定的,那就是大食退兵之前停战。
她也想了,放李显去跟大食死磕,不管哪边赢,到时候都是疲惫之师,他们正好坐收渔翁之利。更何况,现在洛阳这边的国库也支撑不了远线作战,否则他们何至于被长安一共才四路的兵马压着打?
李显收到国书之后一想就明白了洛阳那边的意思,当时他就嗤笑了一声,在他看来这并不是一步好棋,虽然洛阳那边不派兵似乎不用承担损失,但是李显他们这边一路到安西都护府的地盘说不定就都被李显收服了,到时候安西都护府也是他们的囊中之物。
不要小看西域啊,丝绸之路的利润多大?之前这些税金都是交到洛阳那边的,如今……他打跑了大食就必定是长安的囊中物啦。
只不过……派谁去呢?李显有些犹豫,他有些不相信洛阳那边,神皇本身就不是个正人君子,咳咳,恩,应该说她颇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意思,洛阳那边吧,端方君子之前都快被杀没了,有那么一个两个的话语权也并不是非常重,万一到时候偷袭怎么办?
所以还是要派人去坐镇的,别的地方还好,前线地方一定要守住才行,李显想来想去,直接将裴延休和刘锦遥给拆开了,之前让他们两个行军一路是担心他们两个经验不够,现在经过这一场厮杀两个人表现的都不错,至少在面对张仁愿的时候也没处于下风,哪怕进攻做不好,守城也绰绰有余。
然后李显把娄师德给调了回来,让他同自己一同西进去会会大食,结果娄师德一封奏疏过来劝李显三思,还说他一个人就够了,李显必须坐镇朝廷——他怕小皇帝威严不够,压不住那些大臣。
是啦,现在的大臣都还满腔热血的想要为国抛头颅洒热血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就没有党争了,或许现在还没到党争的地步,只不过抱团取暖是避免不了的,将来发展大了可不就是党争?
如今小皇帝还在学习阶段,也没什么功勋能够让他虎躯一震收服四方,长安必须有一个老资历的朝臣坐镇,不是李显就是娄师德要么就是郑玘,这三个人一个摄政王两个宰相,娄师德还是首相,然而……娄师德现在是李唐这边的顶梁柱,如果是大一点的战争就要让他上阵了。
李显无奈想了想也是,不过他却将之前看好的一些武将胚子给塞了进去,让娄师德带带,如果娄师德能够找到喜欢的学生那就再好不过啦。
而这个时候郑玘的书信也到了,他让李显把郑瑾给他打包过去!李显看到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就是:亲,你开什么玩笑?
然而接下来郑玘说的十分有道理,打天下是个非常非常漫长的事情,尤其是大唐这边情况还比较复杂,周围的附属国家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趁机反一反,那么长安与洛阳之争若是真的时间长的话,十年都未必能够打下来,郑瑾今年已经十五岁了,作为宰相的弟弟他不用去考科举一样有官做,但是郑玘想要全方位的培养郑瑾,最好将来能够接他的班,天下这么乱,如果是一个文能提笔写风流,武能上马领军士那就再好不过了。
李显想了想,十五的时候郑玘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中进士了,郑瑾是应该锻炼一下了,不过他跟郑玘这种明显的封建家长制作风不太一样,他把郑瑾找了来跟他谈了谈。
郑瑾在听说要去跟郑玘一起守城的时候眼睛都亮了,李显难得看他这么兴奋的样子,有些好笑,大概每个男孩子听到上战场这种事情都会热血沸腾吧?他在这个年纪的时候也会幻想一下,不过他比较怂,真的让他去他还真不一定敢。
当初踏上这条路还是因为李治,郑瑾干脆利落的答应了,李显就让他回去准备,有杨氏和郑临江在,李显就不用忙着给他准备衣物什么的,只要给他配好各种护卫就行了。
李重义知道之后颇为舍不得郑瑾,非常小大人的叹了口气说道:“要是我也能上战场就好了。”
李显摸了摸他的头没有训他,如今的李重义比他当年也好不到哪里去,坐上这个位子就相当于钉在了长安,除非天下太平,他还能去个行宫游玩,否则……轻易是不能走的,因为若是他出了什么事情,整个李唐都要乱一乱。
郑瑾走了没两天,娄师德就回来了,虽然派他去打大食,但是娄师德也要过来补给一下,然后留下一些伤员在补充一下兵源再过去的。
娄师德可以说是日夜兼程回来的,李显看到他的时候他脸上颇有风霜,李显看着娄师德越发干瘦的样子心中非常过意不去,这位大将军已经有六十高龄了,别人这个年纪都已经在家养老安度晚年了,结果现在还要为大唐去征战四方。
可是除了他,旧日的大将都凋零的差不多了,新生代能够独当一面的也没有多少,更何况打仗打的是士气,拍一个两朝老将过去比派个新手过去更容易稳定军心。
李显为了让娄师德打的容易一点,直接让他带了六门虎蹲炮,四个热气球——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改进之后,热气球已经能够做到轻微的控制方向了,不会跟之前一样落到什么地方还要人过去收回来,这一次自己就能够飞回来,只不过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要绕个圈才能回来了。
娄师德在拿到热气球之后着实开心不已,他早就想要尝试这个东西了,只不过之前技术不成熟,不适合在对敌的时候用,李显那次打退张仁愿是因为对方不熟悉热气球,然后热气球上的人找了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降落这才回收了。
等对方熟悉了,如果还不能控制方向,真的用这玩意那岂不是相当于给对方送军备么?热气球的技术含量其实不是特别高,一研究就能研究透,谁敢用啊。
娄师德带着热气球开开心心的就走了,脑内已经开始想出了很多以热气球和虎蹲炮为中心的军阵,人家是专业打仗的,跟李显这种简单粗暴的使用方式是不一样的,他会本能的节省。
送走娄师德之后,李显着实松了口气,然后就开始研究,马上快要过年了,这个年必须过的红红火火,而且明年最好改元,可是改成什么年号还没有想好,还要去跟三省那边磨牙。
恩,因为重新建立了朝廷,所以所有的官职都恢复了高宗时期的称号,李显看着熟悉的官职名称也是不用那么头疼了。
最后商量出来的年号就叫宣正,于是正旦那天就改元成了宣正元年。宣正元年,李显做的最大的事情大概就是开科举了。
当然洛阳那边自然也开科举,文科和武科一起进行,李显直接把郑玘给拽了回来让他跟三省的人一起商量着出试卷,至于李显则开始思考武科举要考什么?这个时候的武科举可不是说弄个擂台两个人上去打,打的那个就赢,一路赢到最后的就是武状元,这样选出来的只是一个会打架的武夫而已,而打仗跟打架是不一样的。
首先射击,哦,就是射箭是必须要考的,然后就是跑步,这个是锻炼体能,然后……要不要再来个障碍跑之类的?李显努力回忆着上辈子特种兵要求训练的项目,虽然说不一定非要让这些人跟特种兵是一个概念,但是可以减轻一点嘛。
不过……特种兵?李显拍了拍脑袋,他之前其实就想弄这么一支队伍来着,只不过那个时候不敢这么弄,连章程都不敢写上去,毕竟章程里写的只是纸面上的一些东西,到底要训到什么程度,这个除了李显估计谁都说不好,但是彼时李显不是皇子就是太子要么就是摄政王,无论哪个身份,他手上都不适合有这么一支战斗力强大的武装力量。
然而现在时机差不多了,李重义从来不怀疑李显,有什么好怀疑的呢?叔父如果自己想当皇帝直接登基就行了,哪里还有他什么事儿呢?李重义这个孩子被教养的是非常光明正大的,帝王的多疑他还没学会,李显和郑玘也没想过要教他这个,当个皇帝如果谁都怀疑的话,这个皇帝是当不好的,因为他不会知人善任。
李显写个武科举的考试项目然后衍生出了一个特种部队的训练计划,这个而是谁都没想到的,郑玘看了一眼也没说话直接就让李显自己去鼓捣了,有这么一支机动部队是有好处的,至少很多暗面的任务都可以交给他们。
长安和洛阳两地同时开始科举让很多想要参加文科的士人都有些举棋不定,毕竟在哪边了就相当于站队了,这个可要好好考虑。
而武科举这边其实就简单很多了,武曌那边能够给十分丰厚的优待,李显这边也不弱,再加上文人清高,武人有的时候也差不到哪里去,所以到了最后两边参加科举的人数基本上也相当于持平了,考虑到如今李显的地盘还是不如武曌那边大,有这么一个开局大家都很满意了。
只是万万没想到,这一次科举李显还引来了一个大家都以为他早就死了的人——骆宾王!
骆宾王来长安只有一个目的,他要上书给摄政王李显:该给皇帝找老师啦。
李显:咦?
第182章 182
骆宾王的到来让李显吓了一跳,在看到身形佝偻满面风霜的骆宾王之后,李显只觉得自己脑袋里那初唐四杰的风流形象顿时崩塌了四分之一,骆宾王大概年轻的时候也是个清秀少年,当然说美男子也算不上的,只是五官端正而已,大概是近些年来东躲西藏过的不太如意,所以看上去老了很多。
李显再也没想到这位居然还能囫囵个的出来,当初徐敬业谋反,骆宾王作为那份檄书的作者是受到朝野瞩目的,李显记得当时徐敬业的部下王那相眼见起兵不成就直接砍了己方的二十五个主要人物,带着二十五颗头颅投降了,当时说里面就有骆宾王的首级。
现在骆宾王突然又冒了出来,李显生怕是别人冒认,不过冒认骆宾王并没有什么意义,甚至还会背上很大的政治包袱,并不十分划算,所以当时李显也是大半都相信了。
等检查过后,李显看了骆宾王证明身份的文书,虽然是多年以前的,但是也更可信一点,连忙让人好好将他安置了,安置之后李显也叹了口气,这年头不是文学家都能当好官的,骆宾王这个人大概是太正义了,所以在官场混的太艰难了,这样的人去任实职不太合适,李显开始思考给他安排一个闲职。
毕竟骆宾王一直在拥护李唐皇室,如今冒着风险从藏身之地跑到了长安,李显不能不照顾一下这位,然后骆宾王就奉上了一份上书,这份上书是直接给李显的,李显本来以为他要自荐为官,结果就接到了对方要求给皇帝找老师的上书。
李显看到骆宾王的上书这才反应过来,坏了,忘记给李重义安排老师了!当然这也不怪他,之前李重义的老师不是李显就是郑玘,要是让李重义当个太子吧,李显还能记得给他配个太傅之类的,然而人家都当皇帝了,这个老师的身份算什么?而且老师也不是能随便找的,李重义如今十一岁正是重塑三观的时候,万一被别人引歪了,那他和郑玘这么多年的教育岂不是白费了?
不过骆宾王说的也很对,李显想了想转头跟郑玘说:“给你加个太傅的衔吧。”
李重义是皇帝不是太子,在唐朝的官职之中其实是有太师,太傅,太保三个职位的,只不过这三个职位太过重要,轻易不会设置,现在正好是时候。
李重义瞬间松了口气,然后就端着一张严肃的包子脸说道:“侄儿必不辜负叔父期望!”
李显摸了摸李重义的头说道:“快点长大啊,待你长大我就能退休啦。”
李重义忽然就不想长大了,他可是知道他叔父一直都想去各地周游,只是一直以来都身不由己,若是退休那岂不是……见不到了?
不过好在他现在年纪还小,真正亲政至少也要二十左右,恩还有很多年呢!
李显跟李重义说完之后,见李重义没有排斥也没有特别兴奋的样子忍不住点了点头,他不会觉得李重义不知道当皇帝怎么回事,然而知道了却觉得自己身上担子重这才是正确的继位方式、当然他跟李重义说完还没用,李显还要昭告天下呢,当然这个自然是要李贤写的,李显之前下的罪己诏已经开了个头了,李贤只要将李重义的身份罗列一下就够了,李显有人对李重义当皇帝不满。
但是没想到李重义登基之事十分顺利,虽然不是非常盛大,却也足够严肃隆重了,并且六诏派了使者来送礼,还有一些小国也派了使者来送礼,这让李显觉得……大家还是认可这个大唐的。
李重义登基之后自然就要分红,首先李显拿了大头,依旧是摄政王,在皇帝能够亲政之前他的权威就相当于皇帝,然后李旦被封为了楚王,封户上增加了不少,当然有一点是空头支票。
接下来就是郑玘和娄师德成了左右宰相,在下面就是六部尚书九卿,也是多亏了李显手上还有个人才输送基地梅花书院,要不然这点官位想要填满都不容易。
好不容易这一切都折腾完了,郑玘和娄师德一边看人一边写了谢恩的折子送上来,转头李显就得到了消息——殿下,大食又打过来啦!
李显:md!休战,我要去揍大食!
第181章 181
传来消息的是安西都护府的人,自从李显反了之后,安西都护府的位置也十分尴尬了起来,他们从站队上来讲天然就是摄政王那边的人,但是他们跟摄政王吧又不是特别亲近,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他们是要投靠哪边?
一开始安西都护府实质上的掌权人都护咎斌决定先观察一下神皇和摄政王的力量对比再说,反正他手上有兵,又是看管的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交通要道安西四镇,而且地处偏远就算一开始没有伸出援手,到时候也是有理由的。
他一点也不怕被清算,只不过万万没想到啊,还没等他好整以暇的在大势明朗之后再效忠其中一人,就不得不提前做出决定了。
大食等这个进攻机会已经等很久了,这些年来大食东征西讨除了没敢招惹大唐之,周边的国家都被他们揍的差不多了,对于大唐,大食早就心生不服了,有野心的国家都不可能甘为人下,更何况每年还要进贡大量的方雾,别的都还好说,是有这种东西就算是他们手里也不是很多,这年头石油的开采技术基本上还没有出现,因为石油太多了出现在地表才被他们弄出来,这些年下来给大唐进贡的让他们的库存减少了多少啊!
之前畏惧于大唐的火药,他们一直都没敢轻易动手,现在总算是老天开眼了,大唐那边居然起了内讧!那还说什么,不趁着他们无暇他顾的时候打过去出口气顺便占领地盘撕毁协议,那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能够派过去看守安西都护府,咎斌还是有一定能力的,但是再有能力也扛不住大食这突如其来的攻击啊。
咎斌果断认怂想了想直接写了两封奏疏长安洛阳各发一份,长史章钏负责这件事情,咎斌还忙着调兵挡住敌人的攻击呢。
章钏在知道之后立刻说道:“都护怎们能过如此?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您……您怎么能认两人为主呢?”章钏没有说的是你这样会被骂三姓家奴你造吗?
咎斌苦笑:“我也不想如此,只是如今情势太过危机,我担心……哎,管他是谁,只要能够打跑大食,大不了我不做这个都护了,可若是只给一方上奏疏,另外一方不管又怎么办?大食不是一般的国家,是要集全国之力才能打走的,否则就只能割地,到时候安西四镇的百姓就又要遭殃啦。”
章钏沉默了半晌才问道:“可若是……两边都派兵马来了呢?到时候岂不是又要打起来?”
咎斌神色变换半晌才说道:“说不得到时候就要请二位联手,若他们不同意,我就只能责兵强马壮一方为主了,纵然被骂也比丢失国土生灵涂炭强。”
章钏听了之后眼眶一红:“怎么就到了这个地步呢?”
咎斌将头盔一带叹了口气:“如今只盼着那边能够早早的派兵过来,我还能撑两天,否则……嘿。”
章钏胡乱将眼泪一擦,转头就去写奏疏了,他心里其实觉得神皇势力更大一点,但是最近这些日子得到的消息都是摄政王……哦,不,是新皇一方在节节胜利,一时之间章钏也不知道盼着谁来比较好了。
他多少明白了咎斌的顾虑,想了半晌两封奏疏都写的情真意切,写到最后章钏又哭了一场,然后将奏疏安排人手发出去之后,他就也跑到后面找了一副合适的盔甲也跟着上了城墙。
咎斌看到他的时候吓了一跳:“你怎么过来了?”
章钏情绪激昂的说道:“身为朝廷命官怎能躲在百姓身后?”
咎斌有些无奈:“你……哎,快点回去,我可不通文书,你若出了什么事谁给朝廷写奏疏啊。”
章钏咧嘴笑了笑:“到了这个时候都护又何必还执着于文辞?”
这边整个都护府都迅速运转了起来,而李显收到奏疏比神皇那边快一步,在看到大食打过来的时候,李显当时就冷笑了,真是什么牛鬼蛇神都出来了,当初怎么揍的他们哭爹喊娘都忘了!
只是长安现在有李显坐镇,所以张仁愿他们不敢过来,如果李显也走了……那么如果对方来偷袭怎么办?李重义和郑瑾两个人……他们两个有自知之明,哪怕兵法什么的都学过了,但是没有实际经验也没用,当然李显的兵法或许学的还不如他们好,但是李显有各种奇思妙想是别人比不了的。
更何况李重义如今是皇帝,虽然是匆忙登基却也用不着他亲自上战场,而郑瑾如今被李显塞去给李重义做散骑常侍,让他依旧跟着李重义混,这相当于郑家独苗,更不能扔出去了啊。
李显没办法只能让人写了一封国书,恩,是以皇帝的名义发给皇帝的,这相当于承认了神皇的地位,不过他也是没办法,谁愿意对着大食割地赔款啊?当年咱们打的他们嗷嗷叫好吗?
李显说的很简单,我要去打大食,你们可以不帮忙但是不能拖后腿,如果真的拖后腿的话就别怪我手下不留情了啊?
神皇那边收到国书之后,神皇这些日子病了还没发表什么意见,武承嗣就直接喷了回来:你还手下留情了?你要手下留情现在遍地战火是怎么回事?
李显回答的相当简单粗暴:你丫算老几,我代表我家小皇帝在说话,你没资格跟我对话,哪儿远滚哪儿去。
武承嗣收到这个简单粗暴的回应之后气的手直发抖,当时他心里暗暗发狠:等我当上了太子,你这个摄政王算什么?
只不过他也只能这么想想,多新鲜啊,摄政王仅次于皇帝了,哪怕有皇太子皇太弟在,权柄也不一定能够比得上摄政王不是?不过武承嗣想什么他也不敢发声了,李显说的很明白了,这封国书是皇帝发的,只不过他家小皇帝太小所以由他代发,在名义上他还真没资格跟李显呛声,除非神皇批准,然而神皇……如今还病着呢。
不过好在武曌也不过是感染风寒,发作的并不算大,还能理事,只是在听说武承嗣已经率先回嘴之后,神皇看着武承嗣的眼神显得有些意味深长,现在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武承嗣才是太子人选,当然这个所有人也不包含以武玄辉和狄仁杰为首的李唐派。
是的,好多人虽然在大周做官心里却还是向着李唐的,他们之所以没有走主要就是想要劝服神皇不要对儿子赶尽杀绝。
武玄辉和狄仁杰最近是非常煎熬的,他们两个都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但是到了如今还能怪谁呢?
武曌在看完国书之后轻笑一声:“他还能怎么不客气?”这一点她和武承嗣的想法是一样的,长安那边的兵力他们心里多少都清楚,李显想要快刀斩乱麻只怕没那么容易。
倒是武曌很想趁着现在赶紧将李显他们摆平,然后再去攻打大食,颇有一些攘外必先安内的意思,所以她还在犹豫。
李显那边一看就知道神皇打的什么主意,他只好又发了一封国书警告道:马上就要过年了,你们要是坚持打也无所谓,明年的祭祀……对不起啊,我只管我家地盘了,你们爱怎么样怎么样吧。
卧槽!怎么忘了这码事儿呢?这封国书一出整个洛阳都慌了,前些年李显刚登基结果被武曌软禁然后错过祭祀导致春夏大雪之类的自然灾害泛滥他们可是记得清清楚楚啊,这万一对方真的不管了,李唐的地盘一片风调雨顺,他们这里各种自然灾害,那还怎么玩?
就算兵力多对方拖也能把他们给拖死啊,更何况如今对方其实就是缺人,之前情报显示人家的各种粮食武器之类的充足的很,比洛阳这边强多了。
武曌在看到这封国书之后也不禁哑然,她也险些忘了这件事情,虽然说就算李显不祭祀也不一定会真的出现各种自然灾害,但是这是能够影响民心的,看看朝堂上这段时间的浮躁气氛,连读圣贤书的官员们都这样,老百姓会更加深信不疑。
到时候真的觉得这边日子过不下去了,到时候老百姓自然会跑到李唐那边去,武曌只能叹了口气,让武玄辉拟国书,同意暂时停战,当然也是有限定的,那就是大食退兵之前停战。
她也想了,放李显去跟大食死磕,不管哪边赢,到时候都是疲惫之师,他们正好坐收渔翁之利。更何况,现在洛阳这边的国库也支撑不了远线作战,否则他们何至于被长安一共才四路的兵马压着打?
李显收到国书之后一想就明白了洛阳那边的意思,当时他就嗤笑了一声,在他看来这并不是一步好棋,虽然洛阳那边不派兵似乎不用承担损失,但是李显他们这边一路到安西都护府的地盘说不定就都被李显收服了,到时候安西都护府也是他们的囊中之物。
不要小看西域啊,丝绸之路的利润多大?之前这些税金都是交到洛阳那边的,如今……他打跑了大食就必定是长安的囊中物啦。
只不过……派谁去呢?李显有些犹豫,他有些不相信洛阳那边,神皇本身就不是个正人君子,咳咳,恩,应该说她颇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意思,洛阳那边吧,端方君子之前都快被杀没了,有那么一个两个的话语权也并不是非常重,万一到时候偷袭怎么办?
所以还是要派人去坐镇的,别的地方还好,前线地方一定要守住才行,李显想来想去,直接将裴延休和刘锦遥给拆开了,之前让他们两个行军一路是担心他们两个经验不够,现在经过这一场厮杀两个人表现的都不错,至少在面对张仁愿的时候也没处于下风,哪怕进攻做不好,守城也绰绰有余。
然后李显把娄师德给调了回来,让他同自己一同西进去会会大食,结果娄师德一封奏疏过来劝李显三思,还说他一个人就够了,李显必须坐镇朝廷——他怕小皇帝威严不够,压不住那些大臣。
是啦,现在的大臣都还满腔热血的想要为国抛头颅洒热血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就没有党争了,或许现在还没到党争的地步,只不过抱团取暖是避免不了的,将来发展大了可不就是党争?
如今小皇帝还在学习阶段,也没什么功勋能够让他虎躯一震收服四方,长安必须有一个老资历的朝臣坐镇,不是李显就是娄师德要么就是郑玘,这三个人一个摄政王两个宰相,娄师德还是首相,然而……娄师德现在是李唐这边的顶梁柱,如果是大一点的战争就要让他上阵了。
李显无奈想了想也是,不过他却将之前看好的一些武将胚子给塞了进去,让娄师德带带,如果娄师德能够找到喜欢的学生那就再好不过啦。
而这个时候郑玘的书信也到了,他让李显把郑瑾给他打包过去!李显看到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就是:亲,你开什么玩笑?
然而接下来郑玘说的十分有道理,打天下是个非常非常漫长的事情,尤其是大唐这边情况还比较复杂,周围的附属国家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趁机反一反,那么长安与洛阳之争若是真的时间长的话,十年都未必能够打下来,郑瑾今年已经十五岁了,作为宰相的弟弟他不用去考科举一样有官做,但是郑玘想要全方位的培养郑瑾,最好将来能够接他的班,天下这么乱,如果是一个文能提笔写风流,武能上马领军士那就再好不过了。
李显想了想,十五的时候郑玘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中进士了,郑瑾是应该锻炼一下了,不过他跟郑玘这种明显的封建家长制作风不太一样,他把郑瑾找了来跟他谈了谈。
郑瑾在听说要去跟郑玘一起守城的时候眼睛都亮了,李显难得看他这么兴奋的样子,有些好笑,大概每个男孩子听到上战场这种事情都会热血沸腾吧?他在这个年纪的时候也会幻想一下,不过他比较怂,真的让他去他还真不一定敢。
当初踏上这条路还是因为李治,郑瑾干脆利落的答应了,李显就让他回去准备,有杨氏和郑临江在,李显就不用忙着给他准备衣物什么的,只要给他配好各种护卫就行了。
李重义知道之后颇为舍不得郑瑾,非常小大人的叹了口气说道:“要是我也能上战场就好了。”
李显摸了摸他的头没有训他,如今的李重义比他当年也好不到哪里去,坐上这个位子就相当于钉在了长安,除非天下太平,他还能去个行宫游玩,否则……轻易是不能走的,因为若是他出了什么事情,整个李唐都要乱一乱。
郑瑾走了没两天,娄师德就回来了,虽然派他去打大食,但是娄师德也要过来补给一下,然后留下一些伤员在补充一下兵源再过去的。
娄师德可以说是日夜兼程回来的,李显看到他的时候他脸上颇有风霜,李显看着娄师德越发干瘦的样子心中非常过意不去,这位大将军已经有六十高龄了,别人这个年纪都已经在家养老安度晚年了,结果现在还要为大唐去征战四方。
可是除了他,旧日的大将都凋零的差不多了,新生代能够独当一面的也没有多少,更何况打仗打的是士气,拍一个两朝老将过去比派个新手过去更容易稳定军心。
李显为了让娄师德打的容易一点,直接让他带了六门虎蹲炮,四个热气球——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改进之后,热气球已经能够做到轻微的控制方向了,不会跟之前一样落到什么地方还要人过去收回来,这一次自己就能够飞回来,只不过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要绕个圈才能回来了。
娄师德在拿到热气球之后着实开心不已,他早就想要尝试这个东西了,只不过之前技术不成熟,不适合在对敌的时候用,李显那次打退张仁愿是因为对方不熟悉热气球,然后热气球上的人找了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降落这才回收了。
等对方熟悉了,如果还不能控制方向,真的用这玩意那岂不是相当于给对方送军备么?热气球的技术含量其实不是特别高,一研究就能研究透,谁敢用啊。
娄师德带着热气球开开心心的就走了,脑内已经开始想出了很多以热气球和虎蹲炮为中心的军阵,人家是专业打仗的,跟李显这种简单粗暴的使用方式是不一样的,他会本能的节省。
送走娄师德之后,李显着实松了口气,然后就开始研究,马上快要过年了,这个年必须过的红红火火,而且明年最好改元,可是改成什么年号还没有想好,还要去跟三省那边磨牙。
恩,因为重新建立了朝廷,所以所有的官职都恢复了高宗时期的称号,李显看着熟悉的官职名称也是不用那么头疼了。
最后商量出来的年号就叫宣正,于是正旦那天就改元成了宣正元年。宣正元年,李显做的最大的事情大概就是开科举了。
当然洛阳那边自然也开科举,文科和武科一起进行,李显直接把郑玘给拽了回来让他跟三省的人一起商量着出试卷,至于李显则开始思考武科举要考什么?这个时候的武科举可不是说弄个擂台两个人上去打,打的那个就赢,一路赢到最后的就是武状元,这样选出来的只是一个会打架的武夫而已,而打仗跟打架是不一样的。
首先射击,哦,就是射箭是必须要考的,然后就是跑步,这个是锻炼体能,然后……要不要再来个障碍跑之类的?李显努力回忆着上辈子特种兵要求训练的项目,虽然说不一定非要让这些人跟特种兵是一个概念,但是可以减轻一点嘛。
不过……特种兵?李显拍了拍脑袋,他之前其实就想弄这么一支队伍来着,只不过那个时候不敢这么弄,连章程都不敢写上去,毕竟章程里写的只是纸面上的一些东西,到底要训到什么程度,这个除了李显估计谁都说不好,但是彼时李显不是皇子就是太子要么就是摄政王,无论哪个身份,他手上都不适合有这么一支战斗力强大的武装力量。
然而现在时机差不多了,李重义从来不怀疑李显,有什么好怀疑的呢?叔父如果自己想当皇帝直接登基就行了,哪里还有他什么事儿呢?李重义这个孩子被教养的是非常光明正大的,帝王的多疑他还没学会,李显和郑玘也没想过要教他这个,当个皇帝如果谁都怀疑的话,这个皇帝是当不好的,因为他不会知人善任。
李显写个武科举的考试项目然后衍生出了一个特种部队的训练计划,这个而是谁都没想到的,郑玘看了一眼也没说话直接就让李显自己去鼓捣了,有这么一支机动部队是有好处的,至少很多暗面的任务都可以交给他们。
长安和洛阳两地同时开始科举让很多想要参加文科的士人都有些举棋不定,毕竟在哪边了就相当于站队了,这个可要好好考虑。
而武科举这边其实就简单很多了,武曌那边能够给十分丰厚的优待,李显这边也不弱,再加上文人清高,武人有的时候也差不到哪里去,所以到了最后两边参加科举的人数基本上也相当于持平了,考虑到如今李显的地盘还是不如武曌那边大,有这么一个开局大家都很满意了。
只是万万没想到,这一次科举李显还引来了一个大家都以为他早就死了的人——骆宾王!
骆宾王来长安只有一个目的,他要上书给摄政王李显:该给皇帝找老师啦。
李显:咦?
第182章 182
骆宾王的到来让李显吓了一跳,在看到身形佝偻满面风霜的骆宾王之后,李显只觉得自己脑袋里那初唐四杰的风流形象顿时崩塌了四分之一,骆宾王大概年轻的时候也是个清秀少年,当然说美男子也算不上的,只是五官端正而已,大概是近些年来东躲西藏过的不太如意,所以看上去老了很多。
李显再也没想到这位居然还能囫囵个的出来,当初徐敬业谋反,骆宾王作为那份檄书的作者是受到朝野瞩目的,李显记得当时徐敬业的部下王那相眼见起兵不成就直接砍了己方的二十五个主要人物,带着二十五颗头颅投降了,当时说里面就有骆宾王的首级。
现在骆宾王突然又冒了出来,李显生怕是别人冒认,不过冒认骆宾王并没有什么意义,甚至还会背上很大的政治包袱,并不十分划算,所以当时李显也是大半都相信了。
等检查过后,李显看了骆宾王证明身份的文书,虽然是多年以前的,但是也更可信一点,连忙让人好好将他安置了,安置之后李显也叹了口气,这年头不是文学家都能当好官的,骆宾王这个人大概是太正义了,所以在官场混的太艰难了,这样的人去任实职不太合适,李显开始思考给他安排一个闲职。
毕竟骆宾王一直在拥护李唐皇室,如今冒着风险从藏身之地跑到了长安,李显不能不照顾一下这位,然后骆宾王就奉上了一份上书,这份上书是直接给李显的,李显本来以为他要自荐为官,结果就接到了对方要求给皇帝找老师的上书。
李显看到骆宾王的上书这才反应过来,坏了,忘记给李重义安排老师了!当然这也不怪他,之前李重义的老师不是李显就是郑玘,要是让李重义当个太子吧,李显还能记得给他配个太傅之类的,然而人家都当皇帝了,这个老师的身份算什么?而且老师也不是能随便找的,李重义如今十一岁正是重塑三观的时候,万一被别人引歪了,那他和郑玘这么多年的教育岂不是白费了?
不过骆宾王说的也很对,李显想了想转头跟郑玘说:“给你加个太傅的衔吧。”
李重义是皇帝不是太子,在唐朝的官职之中其实是有太师,太傅,太保三个职位的,只不过这三个职位太过重要,轻易不会设置,现在正好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