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要来客人了
有银子好办事,三间房子两天功夫就起来了,这还是子胥提了诸多要求才放缓速度的。子胥回京城置办了家具和日用品,质量比大兴县这边强出一大截。
他还给苏家带了一些生活用品,给苏小落带了一个式样新颖的梳妆台,上面的铜镜更加清晰。
“子胥大哥这份礼物太贵重了,我不能收。”不说梳妆台,就这面铜镜也值不少银子,普通人家根本买不起。
“是小少爷送您的,您就收下吧!”这可是皇宫出品,当然贵重了。
季华送了自己太多东西了,苏小落决定把农业技术方面的经验整理成册子,如果季华感兴趣的话就送给他。
整理东西的时候,苏小落发现很多布料,大部分都是绸缎的,在乡下穿这种料子的衣服不方便,都被她挑出来锁在柜子里。选了几匹棉布的料子,找马嫂帮自己做几身衣服。
还有奶奶,爹爹,福生的,苏小落送给两个丫鬟,两个婆子几匹布料,让她们拿回去做衣服穿。
“姑娘,这些衣料您留着吧!我们是下人,穿什么都行!没必要经常做新衣服。”马嫂代表几个人婉拒苏小落的好意,前几天新皇登基的时候她们刚跟着做了新衣服,这才过了多久啊!主人又赏下布料,她们不能因为主人和善就得寸进尺不是。
“那就先收起来吧!马嫂,姜嫂,家里这边你们多用点心,我奶奶年纪大,福生又太小,我有点顾不上他们。”
“姑娘放心,我们一定照顾好老太太和福生少爷。”马嫂说。
苏家就是平常百姓,什么小姐,少爷的,跟他们说了好多次,总算不叫自己小姐了,又开始喊福生少爷,真拿这些人没办法。
半个月后,苏家后院的稻苗快两寸高了,种在地里的野生大豆也拱土了,苏小落又开始招工,她家稻田要插秧了。
苏长耕和村民种的豆子虽然长的大一些,但是颜色不好,而且七高八低的。
反观苏小落种出的野生大豆,胖乎乎的,颜色翠绿,一个个露着小脑袋长得差不多高。
“小落,你的豆子是怎么种的啊!怎么那么新鲜呢!它们长大以后真的能结出豆荚吗?”有邻居好奇打听。
“因为我换了豆种的原因啊!它们长起来以后,不仅会结豆荚,豆荚的数量肯定比普通大豆多出不止一倍呢!”苏小落信心满满说道。
“小落,吹牛谁不会啊!你说的这些现在都是没影的事,要到秋天才能见分晓!”钱宝珍这段时间老实多了,苏小落搬走,她也没人可欺负了。
春种的时候苏长耕要求他们娘仨下地,张杏叶费了很大力气帮闺女争取到留在家里做饭的差事。
钱宝珍从来没自己独立做过一顿饭,不是米里水添多了,就是把锅熬干了。别说苏长耕生气,就连钱宝根都经常数落她。
好不容易熬到地种完了,她以为自己在家里捂了这么多天,脸色肯定比苏小落好看,打算出来炫耀一番。
遇到苏小落她才知道,想像越美好,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脸被打的越疼。
她就想不明白了,一个以前比自己瘦小,脸色蜡黄的人,怎么会在短短一个月时间跟变了个人似的。
五官还是原本的样子,在白皙细腻肤色呼应下,被那双闪闪发亮眼睛的衬托着,整个人显得不一样了。
感觉到自己和苏小落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钱宝珍心慌且烦躁,不顾龙凤胎哥哥劝告,再次针对起苏小落。
每次看到苏小落,她都控制不住自己的心和嘴巴,想把她压制住的念头就会不由自主冒出来,按都按不住。
“我是不是吹牛,到秋天就知道了,我在这要警告某些心术不正的人,最好别到我家田里搞破坏,这些稻谷和大豆是我给别人种的,那个人是咱们绝对招惹不起的,千万别引火烧身,到时候害了自己,坑了家里人。”苏小落看着钱宝珍说。
“你这么说什么意思?是信不过柳林村百姓吗?你们听她说的话,多气人啊!”钱宝珍试图挑拨离间。
“你耳朵有毛病吗?我都说了是某些心术不正的人了,和柳林村百姓有什么关系。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是好的,刚才的话是说给极个别一直看我不顺眼的人听的,希望她好自为之!”
钱宝珍习惯性挽起袖子就要冲上前去,小叮当拦在苏小落前面:“钱宝珍,你确定能打得过我和小咕咚吗?我们家姑娘也许还会顾忌几分亲戚情分,我和小咕咚却不会,不信你尽管试试。”
苏小落“呵呵”笑了两声,带着丫鬟走了,她不想和钱宝珍待在一起,感觉空气都要凝固了。那个钱宝珍总是主动凑过来自找没趣,像只讨人厌的苍蝇一样,烦死个人!
在外面转了一圈回到家,发现隔壁新盖的房子里多了一些人,苏小落心说子胥的同伴来的够快的,房子刚盖好就要上门了。
“苏姑娘,明天我要去县城,买些菜和水果回来招待贵客,我给您带一份,然后让您家厨娘帮我们准备一日三餐可以吗?”他们一群男人哪会做饭啊!总不能再弄个厨娘来吧,住哪啊?
“子胥大哥,带饭绝对没问题,你也不用给我们捎任何东西,我家里小菜什么的都下了了,够家里人吃了。
就怕贵客吃不习惯,你只要买够招待客人的就行了!”苏小落心里犯嘀咕,难道隔壁还要来当官的不成,两家之间连道篱笆都没有,好像不太方便啊!
回家找到爹爹,把自己的想法说了,没想到苏长安倒是挺开明:“小落有这样顾忌就好,爹相信你的人品,也信得过子胥的同伴。那院来客人你尽量少出门,只要心里坦荡遇到陌生男子也不用怕。”
有这样一个爹真好!苏小落点头应下:“明天就要插秧了,我会在外面待一整天的,让小叮当她们给我送午饭,我中午就不回来了,晚上回家吃了饭也该睡觉了,我一定不会给家里招惹是非的。”
他还给苏家带了一些生活用品,给苏小落带了一个式样新颖的梳妆台,上面的铜镜更加清晰。
“子胥大哥这份礼物太贵重了,我不能收。”不说梳妆台,就这面铜镜也值不少银子,普通人家根本买不起。
“是小少爷送您的,您就收下吧!”这可是皇宫出品,当然贵重了。
季华送了自己太多东西了,苏小落决定把农业技术方面的经验整理成册子,如果季华感兴趣的话就送给他。
整理东西的时候,苏小落发现很多布料,大部分都是绸缎的,在乡下穿这种料子的衣服不方便,都被她挑出来锁在柜子里。选了几匹棉布的料子,找马嫂帮自己做几身衣服。
还有奶奶,爹爹,福生的,苏小落送给两个丫鬟,两个婆子几匹布料,让她们拿回去做衣服穿。
“姑娘,这些衣料您留着吧!我们是下人,穿什么都行!没必要经常做新衣服。”马嫂代表几个人婉拒苏小落的好意,前几天新皇登基的时候她们刚跟着做了新衣服,这才过了多久啊!主人又赏下布料,她们不能因为主人和善就得寸进尺不是。
“那就先收起来吧!马嫂,姜嫂,家里这边你们多用点心,我奶奶年纪大,福生又太小,我有点顾不上他们。”
“姑娘放心,我们一定照顾好老太太和福生少爷。”马嫂说。
苏家就是平常百姓,什么小姐,少爷的,跟他们说了好多次,总算不叫自己小姐了,又开始喊福生少爷,真拿这些人没办法。
半个月后,苏家后院的稻苗快两寸高了,种在地里的野生大豆也拱土了,苏小落又开始招工,她家稻田要插秧了。
苏长耕和村民种的豆子虽然长的大一些,但是颜色不好,而且七高八低的。
反观苏小落种出的野生大豆,胖乎乎的,颜色翠绿,一个个露着小脑袋长得差不多高。
“小落,你的豆子是怎么种的啊!怎么那么新鲜呢!它们长大以后真的能结出豆荚吗?”有邻居好奇打听。
“因为我换了豆种的原因啊!它们长起来以后,不仅会结豆荚,豆荚的数量肯定比普通大豆多出不止一倍呢!”苏小落信心满满说道。
“小落,吹牛谁不会啊!你说的这些现在都是没影的事,要到秋天才能见分晓!”钱宝珍这段时间老实多了,苏小落搬走,她也没人可欺负了。
春种的时候苏长耕要求他们娘仨下地,张杏叶费了很大力气帮闺女争取到留在家里做饭的差事。
钱宝珍从来没自己独立做过一顿饭,不是米里水添多了,就是把锅熬干了。别说苏长耕生气,就连钱宝根都经常数落她。
好不容易熬到地种完了,她以为自己在家里捂了这么多天,脸色肯定比苏小落好看,打算出来炫耀一番。
遇到苏小落她才知道,想像越美好,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脸被打的越疼。
她就想不明白了,一个以前比自己瘦小,脸色蜡黄的人,怎么会在短短一个月时间跟变了个人似的。
五官还是原本的样子,在白皙细腻肤色呼应下,被那双闪闪发亮眼睛的衬托着,整个人显得不一样了。
感觉到自己和苏小落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钱宝珍心慌且烦躁,不顾龙凤胎哥哥劝告,再次针对起苏小落。
每次看到苏小落,她都控制不住自己的心和嘴巴,想把她压制住的念头就会不由自主冒出来,按都按不住。
“我是不是吹牛,到秋天就知道了,我在这要警告某些心术不正的人,最好别到我家田里搞破坏,这些稻谷和大豆是我给别人种的,那个人是咱们绝对招惹不起的,千万别引火烧身,到时候害了自己,坑了家里人。”苏小落看着钱宝珍说。
“你这么说什么意思?是信不过柳林村百姓吗?你们听她说的话,多气人啊!”钱宝珍试图挑拨离间。
“你耳朵有毛病吗?我都说了是某些心术不正的人了,和柳林村百姓有什么关系。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是好的,刚才的话是说给极个别一直看我不顺眼的人听的,希望她好自为之!”
钱宝珍习惯性挽起袖子就要冲上前去,小叮当拦在苏小落前面:“钱宝珍,你确定能打得过我和小咕咚吗?我们家姑娘也许还会顾忌几分亲戚情分,我和小咕咚却不会,不信你尽管试试。”
苏小落“呵呵”笑了两声,带着丫鬟走了,她不想和钱宝珍待在一起,感觉空气都要凝固了。那个钱宝珍总是主动凑过来自找没趣,像只讨人厌的苍蝇一样,烦死个人!
在外面转了一圈回到家,发现隔壁新盖的房子里多了一些人,苏小落心说子胥的同伴来的够快的,房子刚盖好就要上门了。
“苏姑娘,明天我要去县城,买些菜和水果回来招待贵客,我给您带一份,然后让您家厨娘帮我们准备一日三餐可以吗?”他们一群男人哪会做饭啊!总不能再弄个厨娘来吧,住哪啊?
“子胥大哥,带饭绝对没问题,你也不用给我们捎任何东西,我家里小菜什么的都下了了,够家里人吃了。
就怕贵客吃不习惯,你只要买够招待客人的就行了!”苏小落心里犯嘀咕,难道隔壁还要来当官的不成,两家之间连道篱笆都没有,好像不太方便啊!
回家找到爹爹,把自己的想法说了,没想到苏长安倒是挺开明:“小落有这样顾忌就好,爹相信你的人品,也信得过子胥的同伴。那院来客人你尽量少出门,只要心里坦荡遇到陌生男子也不用怕。”
有这样一个爹真好!苏小落点头应下:“明天就要插秧了,我会在外面待一整天的,让小叮当她们给我送午饭,我中午就不回来了,晚上回家吃了饭也该睡觉了,我一定不会给家里招惹是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