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644节
随着一道略显低沉的声音传出,较事虎躯一震,“吱呀”推开房门,再上前几步,对黑暗中的御座叩首呼道:
“参见陛下,万岁万万岁。”
上头的人没有说话,只是隐藏在烛火昏暗的西暖阁中,较事眼珠一转,继续说道:
“较事府奉旨密查,有吏部尚书周嘉谟在内的十二人前不久与江南一带卫所往来密切,书信不绝。”
“这是名单,请陛下过目!”
言罢,较事垂首,膝行上前,将较事府整理好的名单托至御案前,朱由校伸手取来,微瞟一眼,咬牙切齿:
“周嘉谟,科举案朕放他一马,本是想看他是否有所悔改,没想到现在却变本加厉了。”
“赵秉忠?他怎么会牵连其中?”
在朱由校的印象里,赵秉忠作为魏忠贤的干儿子,在当年斗东林时出了大力,虽然一定也有私心,可要说他与东林勾结,反对卫所改制,这一时之间,实在很难令人接受。
“陛下,据较事府所查,魏党有多人牵连此事,是因礼部尚书崔呈秀与户部尚书赵秉忠入军机房之争,以致魏党内乱,为东林党人抓住把柄。”
“原是如此…”朱由校眯起眼睛,仔细端详着这十二个人的名字,淡淡道:“你下去吧,查到什么,再回来报朕知道。”
“陛下放心,较事府一定全力查探!”
较事点头说完,躬身后退,直至退出西暖阁外,关上大门,才是面目恭谨的抬头离开。
朱由校将名单扔到御案上,冷笑:
“为了一个军机房的名位,魏党居然内乱了,互相倾轧,你争我夺,连赵秉忠和崔呈秀这两个魏忠贤的干儿子都斗起来。”
“被东林党抓住机会,这倒也难免。”
......
三日后,刑部大堂。
刑部尚书李养正看着阶下昂首挺胸,昨天还贵为吏部天官的周嘉谟,忽然想起了科举大案前他来找自己的凄惨样子。
科举大案前,他与周嘉谟同为东林党人,也是那次大案后朝堂上幸存为数不多的东林文臣。
几年过去,李养正已经彻底洗心革面,与从前的东林群贤们老死不相往来,可周嘉谟却依然我行我素。
明面上看,周嘉谟这些年是老实许多,可能连他都瞒过去了,可就从陛下的旨意来看,这货肯定是没明面上看起来这样老实。
现在周嘉谟被看押到刑部,李养正的心情很复杂。
他知道,当今陛下憋了十天没说一句,然后忽然放了这样一个大招,周嘉谟是肯定活不成了。
既然说皇帝会下旨直接抓人,八成手里也就握着周嘉谟与此事有关的铁证。
李养正想到这里,面色严肃起来,一拍惊堂木:
“堂下仆何人?”
“堂下臣乃当今吏部尚书!”周嘉谟大声回道,随后冷笑:“部堂大人,昨天还见过,今日就忘了?”
李养正慌忙起身,连声道:
“本官何时与你见过,你可莫要信口雌黄,本官问你,福建总兵俞资皂之死,是否与你有所关联?”
周嘉谟仍旧冷笑,一言不发。
刑部的人在审案上,除非明旨,否则对朝廷官员几乎从不动刑,其原因,自然是因为不敢。
刑部也属官场,各司主事,各房巡捕,也都是有家有室的人,自然知道这些官员每人身后势力都盘根错节,轻易不会结仇。
就算动刑,也只是意思意思,不会下死手,为的就是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谁也不知道,今天被送进来的人,明天会不会被放出去。、
要是真的在大狱里与对方结仇,莫说他们这些小鱼小虾,就算是刑部尚书李养正,也够喝一壶的。
这也是为什么如今天启一朝凡兴大狱,必倚重厂卫的原因。
只有厂卫才会不遗余力地去“得罪”这些人,他们都是为皇帝办事,只要皇权不倒,他们就不会怎么样。
李养正一时间没了话说,毕竟他也是真的有所顾忌。
对昨天还是吏部尚书的周嘉谟动刑?
且不说他日后会不会官复原职,若是死在刑部,只怕日后自己也得吃不了兜着走。
虽然和东林已经脱离关系,但李养正还保持着所谓的“洁身自好”,自己干自己的事儿,与阉党也几乎从不往来。
在某种程度上,他还是比较在乎自己的名声。
就因为这一点,周嘉谟心里知道,自己吃定了这个刑部尚书,只要咬住不松口,刑部就拿自己没办法。
的确,刑部是没办法,朱由校也猜到了,所以根本没打算让刑部去办成什么事儿。
随着“哐啷”一声,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千户田尔耕带着一批红衣锦衣卫闯了进来。
田尔耕推开上前阻拦的刑部差役,直接出示了北镇抚司的千户腰牌,随后朝坐在高位的李养正抱拳道:
“李部堂,叨扰了!”
“吏部尚书周嘉谟私通两广总督何士晋,谋害福建总兵,罪该问斩,不必审了!”
“由我们北镇抚司带走,直接拉到棋牌街!”
李养正连忙起身,看似是一脸震惊,惊吓得说不出话来,实则心中却是大大的松了口气。
锦衣卫能接手此事,自然是最好的结局。
锦衣卫不同于刑部,甚至和东厂也有天大的区别,锦衣卫出动,只能说明一件事,这是圣旨。
既然是圣旨,自然没有丝毫回旋的余地。
第八百八十四章:家国难两全
“砰!”
锦衣卫千户杨寰一脚踹开周府的大门,抽出明晃晃的绣春刀,“捉拿周嘉谟全家,一个也不要放过!”
语落,上百名北镇抚司的校尉鱼贯而入,在周府外的街道上,还有几十名锦衣卫严阵以待。
几名百户将手握在刀柄上,静静等待着命令。
很快,周府内一片的鸡飞狗跳。
锦衣卫冲进去,逢人就抓,见桌就掀,不论男女老少,都是一并拿下,偶尔遇见抵抗的,也都是毫不犹豫痛下杀手。
随着太阳逐渐升起,北京城慢慢的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农户们去往城外分得的田地耕种,小商小贩们继续回到摊位上吆喝叫卖,街上的行人也愈发多了起来。
几日之间,北镇抚司居然出了这么大的阵仗。
知道抓的是谁,所有人都是觉得不可置信,昨天还去刑部坐班的吏部尚书周嘉谟,堂堂的天官老爷,今天就被抄家了。
锦衣卫在周府中进进出出,很快锁拿了包括周嘉谟妻赵氏,子周复言在内的一家三十六口上街。
随后,在街上等待多时的几十名锦衣卫进入周府,搬出了一个个大箱子,一拨是抓人,一拨是抄家,看似杂乱哄闹,实则分工明确,有井有条。
这个时候,一个家仆忽然从周府跑出来。
“我不想死,不想死啊!”
话音刚落,一名锦衣卫百户追出来,举起佩刀,对准正夺路狂奔的那个家仆扔了出去。
百户的佩刀狠狠刺进家仆的后身,惯性还带着他向前飞扑到数步之外,方才在周围百姓惊恐的目光中咽气。
百户追上去,在众人眼中抽出满是鲜血的佩刀,若无其事的擦了擦,转身喝道:
“北镇抚司奉旨办案,闲杂人等回避!”
说完,周围人群顿时哄然散去。
不多时,棋牌街外已经是人山人海,锦衣卫都指挥使许显纯一身最为华丽的飞鱼服,站在往日用于处决罪犯的高台之上。
见周府的人已经从街的另一侧被押过来,暗自松了口气,随后大声宣道:
“吏部尚书周嘉谟,勾结两广总督何士晋,谋害福建总兵俞资皂,今铁证如山,抄家灭门!”
“斩!”
这一次,行刑的不再是刽子手,而是清一色身着大红鱼鳞服的北镇抚司锦衣卫。
他们手中握着佩刀,闻言立时挥下,砍掉成片的脑袋。
数十颗脑袋一同落地,鲜血狂飙,血腥味散开,闻见的人无不是蹙眉不展,捂住口鼻,满脸的又惊又怕。
周嘉谟被最后一个推上高台,许显纯来到他的身边,冷笑道:“知道本使为什么最后一个才斩你吗?”
“因为我想要你看着自己的家人先死。”言罢,许显纯看着一脸愤怒正要说什么的周嘉谟,却是直接起身,大声道:
“我来行刑!”
他抽出折射出寒光的绣春刀,朝周嘉谟的后脖颈比对一下,随后挥起,再猛然间落下。
“噗嗤”一声,世界清净了。
不过这还没完,缇骑早在昨夜就已经出京,直奔南京城郊的江南大营,去找江南大营总督黄得功宣旨。
......
年方二十余岁,出身勇卫,已贵为一方总督,这话说的就是因作战骁勇而在明军中有“黄闯子”之称的江南大营总督黄得功。
天启七年,黄得功二十六岁,而今天正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日子。
礼服厚重,他的红裳,她的霞帔,他的军靴,她的红鞋,他的降纱,她的凤冠。
新婚燕尔,衣物罗叠两侧,锦绣成堆。
年轻男女褪去白日穿着的华服,各自穿着最为轻薄的素服,有些拘谨地坐在床上。
往日里杀伐果断的黄得功,此刻却是一个十足的腼腆男孩儿,坐在这里,动也不是,不动则更不是。
女孩儿两只纤手紧紧握在一起,互相揉捏,红霞由脸上直延伸到了脖颈深处,不时又轻咬红唇。
不多时,黄得功挨上前一蹭。
女孩儿呼吸骤时急促,脑海里的两个小人,经过极为短暂但却不亚于一场大战的激烈争论,最终还是向前靠了靠。
“参见陛下,万岁万万岁。”
上头的人没有说话,只是隐藏在烛火昏暗的西暖阁中,较事眼珠一转,继续说道:
“较事府奉旨密查,有吏部尚书周嘉谟在内的十二人前不久与江南一带卫所往来密切,书信不绝。”
“这是名单,请陛下过目!”
言罢,较事垂首,膝行上前,将较事府整理好的名单托至御案前,朱由校伸手取来,微瞟一眼,咬牙切齿:
“周嘉谟,科举案朕放他一马,本是想看他是否有所悔改,没想到现在却变本加厉了。”
“赵秉忠?他怎么会牵连其中?”
在朱由校的印象里,赵秉忠作为魏忠贤的干儿子,在当年斗东林时出了大力,虽然一定也有私心,可要说他与东林勾结,反对卫所改制,这一时之间,实在很难令人接受。
“陛下,据较事府所查,魏党有多人牵连此事,是因礼部尚书崔呈秀与户部尚书赵秉忠入军机房之争,以致魏党内乱,为东林党人抓住把柄。”
“原是如此…”朱由校眯起眼睛,仔细端详着这十二个人的名字,淡淡道:“你下去吧,查到什么,再回来报朕知道。”
“陛下放心,较事府一定全力查探!”
较事点头说完,躬身后退,直至退出西暖阁外,关上大门,才是面目恭谨的抬头离开。
朱由校将名单扔到御案上,冷笑:
“为了一个军机房的名位,魏党居然内乱了,互相倾轧,你争我夺,连赵秉忠和崔呈秀这两个魏忠贤的干儿子都斗起来。”
“被东林党抓住机会,这倒也难免。”
......
三日后,刑部大堂。
刑部尚书李养正看着阶下昂首挺胸,昨天还贵为吏部天官的周嘉谟,忽然想起了科举大案前他来找自己的凄惨样子。
科举大案前,他与周嘉谟同为东林党人,也是那次大案后朝堂上幸存为数不多的东林文臣。
几年过去,李养正已经彻底洗心革面,与从前的东林群贤们老死不相往来,可周嘉谟却依然我行我素。
明面上看,周嘉谟这些年是老实许多,可能连他都瞒过去了,可就从陛下的旨意来看,这货肯定是没明面上看起来这样老实。
现在周嘉谟被看押到刑部,李养正的心情很复杂。
他知道,当今陛下憋了十天没说一句,然后忽然放了这样一个大招,周嘉谟是肯定活不成了。
既然说皇帝会下旨直接抓人,八成手里也就握着周嘉谟与此事有关的铁证。
李养正想到这里,面色严肃起来,一拍惊堂木:
“堂下仆何人?”
“堂下臣乃当今吏部尚书!”周嘉谟大声回道,随后冷笑:“部堂大人,昨天还见过,今日就忘了?”
李养正慌忙起身,连声道:
“本官何时与你见过,你可莫要信口雌黄,本官问你,福建总兵俞资皂之死,是否与你有所关联?”
周嘉谟仍旧冷笑,一言不发。
刑部的人在审案上,除非明旨,否则对朝廷官员几乎从不动刑,其原因,自然是因为不敢。
刑部也属官场,各司主事,各房巡捕,也都是有家有室的人,自然知道这些官员每人身后势力都盘根错节,轻易不会结仇。
就算动刑,也只是意思意思,不会下死手,为的就是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谁也不知道,今天被送进来的人,明天会不会被放出去。、
要是真的在大狱里与对方结仇,莫说他们这些小鱼小虾,就算是刑部尚书李养正,也够喝一壶的。
这也是为什么如今天启一朝凡兴大狱,必倚重厂卫的原因。
只有厂卫才会不遗余力地去“得罪”这些人,他们都是为皇帝办事,只要皇权不倒,他们就不会怎么样。
李养正一时间没了话说,毕竟他也是真的有所顾忌。
对昨天还是吏部尚书的周嘉谟动刑?
且不说他日后会不会官复原职,若是死在刑部,只怕日后自己也得吃不了兜着走。
虽然和东林已经脱离关系,但李养正还保持着所谓的“洁身自好”,自己干自己的事儿,与阉党也几乎从不往来。
在某种程度上,他还是比较在乎自己的名声。
就因为这一点,周嘉谟心里知道,自己吃定了这个刑部尚书,只要咬住不松口,刑部就拿自己没办法。
的确,刑部是没办法,朱由校也猜到了,所以根本没打算让刑部去办成什么事儿。
随着“哐啷”一声,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千户田尔耕带着一批红衣锦衣卫闯了进来。
田尔耕推开上前阻拦的刑部差役,直接出示了北镇抚司的千户腰牌,随后朝坐在高位的李养正抱拳道:
“李部堂,叨扰了!”
“吏部尚书周嘉谟私通两广总督何士晋,谋害福建总兵,罪该问斩,不必审了!”
“由我们北镇抚司带走,直接拉到棋牌街!”
李养正连忙起身,看似是一脸震惊,惊吓得说不出话来,实则心中却是大大的松了口气。
锦衣卫能接手此事,自然是最好的结局。
锦衣卫不同于刑部,甚至和东厂也有天大的区别,锦衣卫出动,只能说明一件事,这是圣旨。
既然是圣旨,自然没有丝毫回旋的余地。
第八百八十四章:家国难两全
“砰!”
锦衣卫千户杨寰一脚踹开周府的大门,抽出明晃晃的绣春刀,“捉拿周嘉谟全家,一个也不要放过!”
语落,上百名北镇抚司的校尉鱼贯而入,在周府外的街道上,还有几十名锦衣卫严阵以待。
几名百户将手握在刀柄上,静静等待着命令。
很快,周府内一片的鸡飞狗跳。
锦衣卫冲进去,逢人就抓,见桌就掀,不论男女老少,都是一并拿下,偶尔遇见抵抗的,也都是毫不犹豫痛下杀手。
随着太阳逐渐升起,北京城慢慢的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农户们去往城外分得的田地耕种,小商小贩们继续回到摊位上吆喝叫卖,街上的行人也愈发多了起来。
几日之间,北镇抚司居然出了这么大的阵仗。
知道抓的是谁,所有人都是觉得不可置信,昨天还去刑部坐班的吏部尚书周嘉谟,堂堂的天官老爷,今天就被抄家了。
锦衣卫在周府中进进出出,很快锁拿了包括周嘉谟妻赵氏,子周复言在内的一家三十六口上街。
随后,在街上等待多时的几十名锦衣卫进入周府,搬出了一个个大箱子,一拨是抓人,一拨是抄家,看似杂乱哄闹,实则分工明确,有井有条。
这个时候,一个家仆忽然从周府跑出来。
“我不想死,不想死啊!”
话音刚落,一名锦衣卫百户追出来,举起佩刀,对准正夺路狂奔的那个家仆扔了出去。
百户的佩刀狠狠刺进家仆的后身,惯性还带着他向前飞扑到数步之外,方才在周围百姓惊恐的目光中咽气。
百户追上去,在众人眼中抽出满是鲜血的佩刀,若无其事的擦了擦,转身喝道:
“北镇抚司奉旨办案,闲杂人等回避!”
说完,周围人群顿时哄然散去。
不多时,棋牌街外已经是人山人海,锦衣卫都指挥使许显纯一身最为华丽的飞鱼服,站在往日用于处决罪犯的高台之上。
见周府的人已经从街的另一侧被押过来,暗自松了口气,随后大声宣道:
“吏部尚书周嘉谟,勾结两广总督何士晋,谋害福建总兵俞资皂,今铁证如山,抄家灭门!”
“斩!”
这一次,行刑的不再是刽子手,而是清一色身着大红鱼鳞服的北镇抚司锦衣卫。
他们手中握着佩刀,闻言立时挥下,砍掉成片的脑袋。
数十颗脑袋一同落地,鲜血狂飙,血腥味散开,闻见的人无不是蹙眉不展,捂住口鼻,满脸的又惊又怕。
周嘉谟被最后一个推上高台,许显纯来到他的身边,冷笑道:“知道本使为什么最后一个才斩你吗?”
“因为我想要你看着自己的家人先死。”言罢,许显纯看着一脸愤怒正要说什么的周嘉谟,却是直接起身,大声道:
“我来行刑!”
他抽出折射出寒光的绣春刀,朝周嘉谟的后脖颈比对一下,随后挥起,再猛然间落下。
“噗嗤”一声,世界清净了。
不过这还没完,缇骑早在昨夜就已经出京,直奔南京城郊的江南大营,去找江南大营总督黄得功宣旨。
......
年方二十余岁,出身勇卫,已贵为一方总督,这话说的就是因作战骁勇而在明军中有“黄闯子”之称的江南大营总督黄得功。
天启七年,黄得功二十六岁,而今天正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日子。
礼服厚重,他的红裳,她的霞帔,他的军靴,她的红鞋,他的降纱,她的凤冠。
新婚燕尔,衣物罗叠两侧,锦绣成堆。
年轻男女褪去白日穿着的华服,各自穿着最为轻薄的素服,有些拘谨地坐在床上。
往日里杀伐果断的黄得功,此刻却是一个十足的腼腆男孩儿,坐在这里,动也不是,不动则更不是。
女孩儿两只纤手紧紧握在一起,互相揉捏,红霞由脸上直延伸到了脖颈深处,不时又轻咬红唇。
不多时,黄得功挨上前一蹭。
女孩儿呼吸骤时急促,脑海里的两个小人,经过极为短暂但却不亚于一场大战的激烈争论,最终还是向前靠了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