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节
对于蒋氏的态度,刘大爷也表示支持,从家里几个孙女身上,他看到了读书和不读书的差距,他们家青青如今的气度,走出去活脱脱是大家闺秀的模样,几个孙女加起来,怕是也比不过青青一人。
刘大爷倒不觉得钟家姑娘能比得过他们家青青,但是读过几本上,至少要比他这几个儿媳妇好,要在家里面挑一个当家,他更倾向于未过门的三孙媳妇。
两口子意见一致,定亲礼里边,蒋氏便下了血本,咬牙买了只金簪子,不算很重,但是做工精巧,蒋氏觉得这样下聘才有面子。
金簪子拿回老家,顿时晃花了全家人的眼。他们这儿是鱼米之乡,在一些贫瘠山区的百姓眼里,江南就跟天堂一样,落水村在十里八乡也算富饶的村庄,遇到灾年也少有饿死人的现象,在这个时代确实很不错了。
饶是如此,刘家人也少见金子,刘家没发迹之前,一点银首饰都被蒋氏当宝贝似的藏着,想着留给子孙后代,后来托孙子孙女的福,家里有了银元宝,蒋氏还得了根她孙子送的金钗子。
那根金钗子,和蒋氏这次买的不同,那根钗子是金包银的,就外面一点点金,不算贵重之物,可蒋氏手里的这根簪子却是实心的,看着小巧,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刘延宁给的两锭银子,加起来也有几十两,大头都叫蒋氏花这上面了,几个媳妇看了她这手笔,真真是半响无语,复杂难言。
就算这是她未过门的儿媳妇,可安氏看到公婆这般重视,她心里也多少有些警醒,大嫂不在,她就是公婆最看重的儿媳,这两年是她当的家。可家里吃喝都是自家种的,不花钱,她当家能有几个铜板?安氏原先还想,家里的生意越做越大,张家铺子已经开了十几二十间,说还要继续开下去,他们家越来越忙活不开,今年农忙都顾不上,全是村长带着乡亲们来帮忙的,公婆商量着往后还要请长工,家里头就这几个男人,少不得要一个能看账能管人的,她虽然不识字,之前家里卖茶叶蛋她也是算过账的,没有更合适的,那就是她顶上了,这要是进来个新媳妇,就把婆婆手里的活接过去了,这让妯娌和乡亲怎么看她?
安氏心情复杂,王氏林氏只会比她更复杂,老三媳妇到底是四房的人,管家落到她们婆媳手上,二房三房吃什么?一时间,几人也顾不上刘青手里那点儿红利了,开始琢磨着怎么在侄/儿媳妇进门前,接过管家这个担子吧。
刘大爷还不知道几个儿媳妇心眼转了,稳妥起见,还是单独把三个儿子并两个大孙子叫进了房,也不为说别的,就拿了刘延宁写下的欠条给子孙看,然后说延宁要考科举,不能为这事分心,这钱是为了大根儿定亲借的,自当是家里头还,大家可有意见?
刘家子孙当然没意见,家里又不是拿不出这些钱,等下个月红利一分,少说都有几百两,还钱不在话下。
男人们达成协议后,就等着年中盘算了。
生意日渐稳定,张家大爷很少亲自来底下铺子查账,听说这一次他要来,本来只打算让儿子们去城里的刘大爷,想了想还是亲自去了。
少了刘大爷坐镇家里,刘家三兄弟谁也没走开,只让刘延林和刘延根帮刘大爷赶车,顺便跟着去城里涨涨见识。
三人满心欢喜的赶到城里,还没来得及回自家院子歇口气,张家大爷已经在铺子里等候了,在城门口派了个小厮守他们,刘大爷就直接带着两个孙子,先去见了张家大爷。
没成想张大爷亲自过来,分钱还是其次,给他说了件那么大的事,惊得刘大爷半响没回过神来:“知,知府老爷的孙子?”
“正是。”张家大爷对自家外甥赞不绝口,“不是在下自夸,我这外甥从小也是爱学之人,只因家里长辈溺爱,拖到去岁才下场科考,已晋身童生,在官学内苦读,正待来年的院试。”
张家大爷夸的这些,刘大爷根本没听进去几个字,他还处于知府老爷要和他家结亲的震惊中回不过神来,语无伦次的道:“这……这知府大老爷怎么会瞧中我们?”
刘大爷这辈子,最大的荣耀是他孙子去父母官府上喝过茶做过客,后来孙子成了举人,知县大人日理万机,还特意令其师爷来落水村喝杯酒,送上了礼物庆贺,那天夜里他久久睡不着,和老婆子说着话儿,还憧憬了某一天知县老爷都要来他们家做客的情形,那才叫光宗耀祖。
他们还没等到知县老爷,居然等来了知府大老爷的青睐?
刘大爷此刻简直难以置信,皇上什么的都是传说中的人物,他们平头百姓并不敢想,一个知县在他们眼里已经是只手遮天的人物了。知府,是刘大爷能想到的最大的大官了,知府要和他做亲家?
怎么像做梦一样呢!
胸口揣着几锭圆滚滚的金元宝,刘大爷心里一点都感觉都没有,梦游般的回到了刘家院子。
☆、第140章
院子是新买的, 比典租的更大更舒服, 有时生意忙起来, 刘二叔他们时常要进城, 偶尔在这边过夜, 李氏便单独收拾了间屋子出来,无论是刘大爷还是刘二叔, 他们进城都有屋子住,再不比租房那会儿,非得赶着当天来又当天回去。
今儿日头正好,李氏便将家里头的被子都晾在院中晒太阳, 已经晒了一上午,李氏准备翻一面继续晒, 听见外边传来响声, 一回头,就看到公公魂不守舍的站在门口。
李氏怔了一下,想了想日子也明白了,忙收起了手上的活计, 迎上前去招呼道:“爹, 先进屋吧, 怎么就您过来吗?”
刘大爷还没说话, 赶着牛车的刘延林和刘延根也上来了,乐呵呵的跟李氏打招呼,问牛车放哪儿。
李氏道:“院子晒着被子,也不方便, 牛就闩门口吧,反正是咱自己家,也不怕人偷了去。”
刘延宁是江州唯一一个未及弱冠的举人老爷,如今住在他们附近的邻居,哪个不认得他们家?即便要顺手牵羊,也不会顺到他们家门口来。
刘延林和刘延根也不见外,他们兄弟俩从年后起就常往城里跑了,因为刘大爷说了,都是要成家的小伙子,成天守着家里那一亩三分地可没大出息,便叫刘二叔几兄弟,进城送货啥的都带上他们,两兄弟可没少在城里住,反正是自家买的院子,没啥可生疏。
听到李氏的话,刘延林和刘延根一个绑绳,一个卸板车,这就忙活起来了,哥俩习惯了干农活,年纪不大手脚倒麻利,李氏想搭把手,愣是找不着地儿。
没一会儿,刘延根推着板车,刘延林扛着从家里带过来的米面吃食进了院子,站在院门口发呆的刘大爷这才如梦初醒,跟着一快进了院子,扫了周围一眼,便问李氏:“青青呢?”
李氏有些奇怪,但还是笑着道:“青青跟延宁都在江先生那儿,都不知道爹您今天过来,要不我现在去喊他们回来?”
刘大爷摇摇头,虽然这事和青青有关,但是喊她回来可用不着,还得跟延宁商量才行。可延宁这会儿在读书,也不好耽误他,刘大爷思忖道:“时辰还早,待会儿叫他们兄妹都回来用午饭吧。”
刘延宁和刘青在江府越来越不见外,没事中午也不回家了,就在江府吃了饭,晚上才会回家。
李氏看公公的样子,觉得可能有什么事,但也不敢多问,只笑道:“那爹和大林大根儿今晚上就在这边住吧?”
见刘大爷没有否定,李氏便回屋拿钱去了,突然多了几张嘴,她准备的菜便不大够,趁着还没到午时,街上想来还有卖肉卖鸡鸭的,她去买几个荤菜回来。
刘大爷三爷孙歇下来,各捧一只碗喝着水,一边歇口气,瞧着李氏匆匆拿了钱出来,刘大爷突然道:“延宁他娘,你要买什么,叫大林他们俩去,时辰不早了,你先做饭吧。”
刘延林和刘延根同时放下碗站起身,虽然都到了成家的年纪,本质上还是十来岁的少年,来了城里怎么会不期待去逛逛,即便是借着买菜的名头?哥俩十分积极,不等李氏表态,便主动询问需要买些什么。
“爹这就饿了吗?那我待会就去做饭。”李氏迟疑了一下,才把装着铜板的布袋给了刘延林,细细交代了要买的东西,想了想又道,“你们等一等,大伯母回屋里再添几个铜板,你们难得来一趟城里,去买点自个儿想买的……”
这两个月家里头过得紧巴巴,李氏手上却很松,原因无他,刘家上下都坚持再穷不能穷读书的孩子,如今李氏照看的除了自己一双儿女,王氏、林氏和安氏各自的小儿子也在城里求学,毕竟还没有到过去下去的那一步,便是为了自个儿子,他们也不会要李氏这里把吃穿用度省下来支援家中。
李氏手里有钱,自个儿女有出息,不从她这里要钱,闺女更是小金库满满的,她也用不着抠抠搜搜,大方的要给侄子们零花钱。
不等刘延林兄弟俩欢喜,刘大爷摆了摆手,催促道:“快去快回,今儿在这边住,想出去玩有的是时间。”
对于李氏的大方,刘大爷心里是满意的,家里那几个抓着几个钱就恨不得都装回自个儿腰包,哪能像老大家的这般,还愿意给侄子零花钱?刘大爷不是不知道,老大家的和其他几个都不一样,老大去的早,可延宁如今是立起来了,一个举人老爷,他如今就是不再读书了,在县衙里某个缺,养活一大家子都够使。
何况还没到这一步,用不着延宁出来养家,青青想的法子给家里赚了钱,她自个儿手上少说也要上百两私房,老大家的这辈子是不用愁了,无论是靠延宁还是靠青青,都少不了她的好日子。
但老大家的能做到这一步,也证明她没私心,不贪心,知足常乐,大房媳妇要是换成了王氏安氏她们,家里怕是没这么安宁了。
刘大爷心里对李氏是十分满意,面上却没带出来,就怕他态度好了反而让她得意忘形,他和老婆子都不在这边看着,一屋子全是晚辈,李氏要是张狂起来,连延宁都说不得一句不是,为了给李氏紧着弦,每次进城来的刘大爷都是一副严肃模样,就是要让李氏知道,她不在公婆跟前伺候已是不孝,不可以为自个儿当家作主了就能为所欲为。
李氏也习惯了儿女不在跟前时,公公婆婆就对自己严词厉色的模样,但她性格素来如此,反而能理解公婆的不放心,她毕竟是守寡之人,稍有不慎便容易惹来闲言闲语,叫公婆责骂倒是其次,她就怕儿女受她牵连,堕了名声,所以刚来城里的时候,即便是和闺女两人在家,她连院门都不敢打开,平日里也不肯出去串门走动。
还是后来延宁中举,大家都开始唤她“刘太太”,家里来往的客人也多了,一开始是邻里邻居,慢慢的延宁在在书院的同窗家眷也来了,大多数是有了功名的,秀才娘子,童生他娘之类的,后边连陈山长的夫人都请她去做过一回客,李氏又陆续和举人家的女眷有了来往。因为人际交往多了,李氏才渐渐放开了些,不过在公公面前,她还是陪着小心。
李氏总觉得公公今儿脸色不好,不应该啊,这个时日,公公进城必定是为了红利,忙活了大半年,分钱了,公公还能有啥不高兴的?也没听说铺子生意不好啊。
难不成是为了买人的事?
说起买下人,李氏也不愿意,她现在出门都被尊一声“刘太太”,却也没真把自己当人物,如果真要添人的话,她倒是想先给青青添一个,江姑娘出门都有丫鬟婆子拥簇着,那才是大家闺秀的气势,她当初见了就在想,他们家青青要是从小这么养着,怕是不比江姑娘差多少。
哪成想青青不要小丫鬟,反而要找个婆子平日里帮衬着她,还要找那种从大户人家出来的婆子。
李氏当时就不答应,可延宁也发话了,说她一个人不愿意出门,比起其他举人家眷,她委实低调了些,想是不愿意独自赴宴,倒不如买个婆子日后随她出门交际,若是能碰到懂些规矩的便更好了。
光是女儿开口,李氏就有点搞不定,儿女一起劝,她就更没辙了,自然事事听儿女之言,好在延宁也觉着要给青青找个小丫鬟,李氏这才安心了许多。
事情是前几个月就商量好的,只当时家中并不宽裕,没这个闲钱,也怕妯娌们有怨言,一时便没有提,李氏琢磨着,大概是最近哪次写信,延宁给公公提了此事,公公现在是来兴师问罪的?
这么一想,李氏坐不住了,送了两侄子出远门,回院子便忙解释道:“爹,我原是想给青青买个小丫鬟,您也知道她整日和江姑娘一块儿玩,那江姑娘丫鬟婆子成群,喝口水都有人伺候,咱们青青身边没个人跟着,面上多不好看……”
“小丫鬟肯定要买的,江姑娘身边有几个,给咱们青青也买几个!”刘大爷还在想着张家大爷同他说的事,听到李氏的话,难免豪气万丈,他们家青青保不齐就要嫁给知府老爷的孙子了,用多少个小丫鬟用不起?
李氏也没想到公公这么豪气,想着自家的家底,和江家还是差得远,没必要勉强撑着面子。再说现在当家的是公公,可赚的钱却是全家付出了辛劳,家里头忙前忙后,还要给青青养一班子小丫鬟,婆婆和妯娌她们答应吗?外边人又怎么看?
“……也用不着这么多。”李氏刚想劝一劝,就听见刘大爷道,“这都是小事,不打紧。”
这还是小事啊?李氏更加惴惴不安了,不知道让公公愁眉不展的究竟是什么大事。
“待会到了午时,你亲自去一趟江府,无论如何也要叫延宁回来一趟。”刘大爷小声交代道,“你只要跟他说,知府家的孙少爷有意和咱们家结亲,这会儿还在等回话。”
其实张家大爷没这么着急,他们都猜测刘姑娘的亲事需要江远辰点头了,自然预留了商量的时间,张家大爷忙完账本的事,下午便打算回张家,同刘大爷说的是书信联系,并没有催促之意。
只是刘大爷现在很忐忑,就像得知自己中了巨奖一般,心里很不踏实,怕夜长梦多,就想赶紧定下来。
是的,赶紧定下来。
刘大爷会诚惶诚恐,是因为做梦都没想过,自家会和知府老爷扯上关系,皇上远在天边,对刘大爷这种最远只去过省府的老百姓而言,知府老爷才是头顶上最大的天啊,青天大老爷主动要和他们家结亲,这得是多大的荣耀?
可以说刘大爷现在激动的心情,是孙子中举那会儿都比不上的,大概只要等孙子考上状元,当了官,才能和他此刻的激动相媲美。毕竟这门亲事要是真成了,孙女以后就是官宦人家的女眷,那就叫贵人。
他们全家人勒紧裤腰带,举家供延宁考科举是为了啥?还不就是图延宁通过科举,帮刘家改换门庭,希望刘家子孙后代不要再做泥腿子,就算不当官,也希望能够以耕读传家。
如今青青有这机遇,岂不是一步登天?
即便她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媳妇,刘大爷仍然觉得这是祖坟冒青烟才有的荣耀。
祖宗保佑,刘家子孙才有这等造化,刘大爷当然没想拒绝,做人要懂得惜福,倘若那知府家的孙少爷同张家大爷说的那般,是个上进懂事的好少年,而不是欺男霸女之辈,这便是青青的福分,拒绝老天爷的福气是要遭天打雷劈的。
刘大爷如今急着叫孙子回来,便是为了打听那孙少爷的人品,家里除了延宁,他们再没这等荣幸接触官老爷及其家眷。
至于江先生以前写过承诺,日后要帮青青择一门亲事,刘大爷感激在心,却也没这般贪心,他知道江先生写那份承诺书是为了安延宁的心,到底是为了延宁好,江先生本就没责任管青青的亲事,他们家也不能得了便宜还卖乖,假如真到了那地步,自家不上不下,为了青青的将来,他尚且能厚着脸皮求江先生搭把手,但现在他们自己就能帮青青定好亲事,就不应该烦劳江先生。
退一万步讲,就算江先生喜爱青青,是真心愿意为她张罗,到了京里,江先生真的就能给青青挑一门比知府孙少爷还好的亲事?江先生自己还有个闺女,没比青青小几岁,真有好的人选,想来也是紧着自家闺女,这是人之常情。
刘大爷心里有了倾向,却没想他这句话把李氏惊得半响回不过神来。
“知……知府老爷?”
“正是。”有着李氏衬托,刘大爷这会儿显得淡定许多,还能给她解释,“知府老爷的第三个孙儿,嫡孙,不是什么小妾生的,是张大善人正经的外孙子。”
李氏脑子都钝了:“怎么又跟张大善人有关系了?”
“怎么没关系了?”刘大爷笑眯了眼睛,“那张家大爷都说了,他见了青青这模样性子,喜爱得紧,平日里没少在张大善人跟前夸青青。那张大善人你也知道,最最心善的大好人,对咱们家青青上了心,就想定给他最喜欢的外孙,难得的是知府老爷也不在乎门第。”
这是张家大爷对刘大爷的说辞,毕竟张老爷子和孙大人都没见过刘青,平白无故就想结亲,也不能直接说他们是看上了刘延宁和江远辰,并不是为了刘青本人,自然要找个缘故。
刘大爷对这个理由却是深信不疑,除了延宁,他最得意的后辈就是青青了,还曾遗憾为何她不是男孙,不然刘家要出两个举人老爷了。
张家大爷为人热情,偶尔上门都不会忘了准备刘青兄妹的礼物,他说自己对刘青喜爱有加,刘大爷不怀疑,而同样是当了祖父的人,他也能理解张老爷子的心情,他要是见了哪家姑娘实在出众,也会想配给自家孙子的。
可惜刘大爷见到的好姑娘不多,都比不上他孙女,那江姑娘倒是好的,年龄又配不上,而且江家的门第他们家攀不上,就不做打算了。
于是到如今,刘大爷还没有合心意的长孙媳妇,就不好想这些了。
回到孙女的婚事上,刘大爷听着张家大爷的意思,他的亲妹子,就嫁给了知府老爷的嫡次子,如今随丈夫在外地任职,是正经的官太太,这就说明知府老爷开明,不太在意门第。
他们刘家自然比不上张家之富,可延宁如今是举人,往后还要考进士,士农工商,知府老爷都能和商户人家结亲,没道理瞧不上他们家,尤其是张家大爷还提到知府老爷在鹿鸣宴上见过延宁,原就爱其才华,所以他父亲一提这门亲事,知府老爷便拍掌道好,十分之乐意。
刘大爷这么一听,最后的疑虑也打消了,心想只要这位孙少爷是个良配,那便是桩天大的好事呐!
李氏同刘大爷早先时一般,刘大爷说了一车的话,满心欢喜,她都没听进去,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她女儿要嫁进知府老爷家了!
刘大爷观其神情,也只能暂时收了满肚子话,叫李氏先去做饭,心里想着等大孙子回来再好好说道说道。
实在是这事非同一般,若不是知道李氏藏得住事,要是和家里那几个一样,事情还没定下来之前,刘大爷都不想在李氏面前透露。
不管成与不成,刘大爷都只打算和长孙商议,家里头包括老婆子在内,他都不会透露一个字儿,倒是老二几兄弟日渐沉稳,和他们说一说倒无妨。这也是刘大爷支开刘延林和刘延根的原因。
李氏便梦游般的回了灶房,好在她做了几十年的饭,即便是魂不守舍,也不影响厨艺发挥,待她做好了午饭,刘大爷便让刘延林陪着李氏一块去喊刘延宁。
能商量大事的是刘延宁,但主角是刘青,不管是李氏和刘大爷,这会儿都为刘青感到自豪,迫切的想要看一看她,所以李氏也叫了刘青。
江家宅子大得很,规矩也大,下人一边把李氏和刘延林请到花厅喝茶,一边唤了人去请刘青兄妹,刘青和她哥一样,听到她娘亲自过来喊他们,就知道估计有正事,不然叫大林哥几个来就行了,他们也不是第一次来江府。
听见小丫鬟的转告,刘青二话不说告别了小伙伴,出了后院,一路上还顺便期待了下,这次她又能分多少钱。穿越了以后刘青才发现,不管古代现代,没钱万万不能这句话到哪儿都通用,所以就算她现在有了自己的小金库,也不会嫌钱多。
刘青在半道上碰见了她哥,她哥和江景行一起,对方应该是特意送他哥出来。
这对好基友还真是如胶似漆啊,就这么点路还要在一起交谈论心,刘青有时候都怀疑江男神疑似“暗恋”她,到底是不是因为她是他好基友唯一的亲妹妹?
刘大爷倒不觉得钟家姑娘能比得过他们家青青,但是读过几本上,至少要比他这几个儿媳妇好,要在家里面挑一个当家,他更倾向于未过门的三孙媳妇。
两口子意见一致,定亲礼里边,蒋氏便下了血本,咬牙买了只金簪子,不算很重,但是做工精巧,蒋氏觉得这样下聘才有面子。
金簪子拿回老家,顿时晃花了全家人的眼。他们这儿是鱼米之乡,在一些贫瘠山区的百姓眼里,江南就跟天堂一样,落水村在十里八乡也算富饶的村庄,遇到灾年也少有饿死人的现象,在这个时代确实很不错了。
饶是如此,刘家人也少见金子,刘家没发迹之前,一点银首饰都被蒋氏当宝贝似的藏着,想着留给子孙后代,后来托孙子孙女的福,家里有了银元宝,蒋氏还得了根她孙子送的金钗子。
那根金钗子,和蒋氏这次买的不同,那根钗子是金包银的,就外面一点点金,不算贵重之物,可蒋氏手里的这根簪子却是实心的,看着小巧,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刘延宁给的两锭银子,加起来也有几十两,大头都叫蒋氏花这上面了,几个媳妇看了她这手笔,真真是半响无语,复杂难言。
就算这是她未过门的儿媳妇,可安氏看到公婆这般重视,她心里也多少有些警醒,大嫂不在,她就是公婆最看重的儿媳,这两年是她当的家。可家里吃喝都是自家种的,不花钱,她当家能有几个铜板?安氏原先还想,家里的生意越做越大,张家铺子已经开了十几二十间,说还要继续开下去,他们家越来越忙活不开,今年农忙都顾不上,全是村长带着乡亲们来帮忙的,公婆商量着往后还要请长工,家里头就这几个男人,少不得要一个能看账能管人的,她虽然不识字,之前家里卖茶叶蛋她也是算过账的,没有更合适的,那就是她顶上了,这要是进来个新媳妇,就把婆婆手里的活接过去了,这让妯娌和乡亲怎么看她?
安氏心情复杂,王氏林氏只会比她更复杂,老三媳妇到底是四房的人,管家落到她们婆媳手上,二房三房吃什么?一时间,几人也顾不上刘青手里那点儿红利了,开始琢磨着怎么在侄/儿媳妇进门前,接过管家这个担子吧。
刘大爷还不知道几个儿媳妇心眼转了,稳妥起见,还是单独把三个儿子并两个大孙子叫进了房,也不为说别的,就拿了刘延宁写下的欠条给子孙看,然后说延宁要考科举,不能为这事分心,这钱是为了大根儿定亲借的,自当是家里头还,大家可有意见?
刘家子孙当然没意见,家里又不是拿不出这些钱,等下个月红利一分,少说都有几百两,还钱不在话下。
男人们达成协议后,就等着年中盘算了。
生意日渐稳定,张家大爷很少亲自来底下铺子查账,听说这一次他要来,本来只打算让儿子们去城里的刘大爷,想了想还是亲自去了。
少了刘大爷坐镇家里,刘家三兄弟谁也没走开,只让刘延林和刘延根帮刘大爷赶车,顺便跟着去城里涨涨见识。
三人满心欢喜的赶到城里,还没来得及回自家院子歇口气,张家大爷已经在铺子里等候了,在城门口派了个小厮守他们,刘大爷就直接带着两个孙子,先去见了张家大爷。
没成想张大爷亲自过来,分钱还是其次,给他说了件那么大的事,惊得刘大爷半响没回过神来:“知,知府老爷的孙子?”
“正是。”张家大爷对自家外甥赞不绝口,“不是在下自夸,我这外甥从小也是爱学之人,只因家里长辈溺爱,拖到去岁才下场科考,已晋身童生,在官学内苦读,正待来年的院试。”
张家大爷夸的这些,刘大爷根本没听进去几个字,他还处于知府老爷要和他家结亲的震惊中回不过神来,语无伦次的道:“这……这知府大老爷怎么会瞧中我们?”
刘大爷这辈子,最大的荣耀是他孙子去父母官府上喝过茶做过客,后来孙子成了举人,知县大人日理万机,还特意令其师爷来落水村喝杯酒,送上了礼物庆贺,那天夜里他久久睡不着,和老婆子说着话儿,还憧憬了某一天知县老爷都要来他们家做客的情形,那才叫光宗耀祖。
他们还没等到知县老爷,居然等来了知府大老爷的青睐?
刘大爷此刻简直难以置信,皇上什么的都是传说中的人物,他们平头百姓并不敢想,一个知县在他们眼里已经是只手遮天的人物了。知府,是刘大爷能想到的最大的大官了,知府要和他做亲家?
怎么像做梦一样呢!
胸口揣着几锭圆滚滚的金元宝,刘大爷心里一点都感觉都没有,梦游般的回到了刘家院子。
☆、第140章
院子是新买的, 比典租的更大更舒服, 有时生意忙起来, 刘二叔他们时常要进城, 偶尔在这边过夜, 李氏便单独收拾了间屋子出来,无论是刘大爷还是刘二叔, 他们进城都有屋子住,再不比租房那会儿,非得赶着当天来又当天回去。
今儿日头正好,李氏便将家里头的被子都晾在院中晒太阳, 已经晒了一上午,李氏准备翻一面继续晒, 听见外边传来响声, 一回头,就看到公公魂不守舍的站在门口。
李氏怔了一下,想了想日子也明白了,忙收起了手上的活计, 迎上前去招呼道:“爹, 先进屋吧, 怎么就您过来吗?”
刘大爷还没说话, 赶着牛车的刘延林和刘延根也上来了,乐呵呵的跟李氏打招呼,问牛车放哪儿。
李氏道:“院子晒着被子,也不方便, 牛就闩门口吧,反正是咱自己家,也不怕人偷了去。”
刘延宁是江州唯一一个未及弱冠的举人老爷,如今住在他们附近的邻居,哪个不认得他们家?即便要顺手牵羊,也不会顺到他们家门口来。
刘延林和刘延根也不见外,他们兄弟俩从年后起就常往城里跑了,因为刘大爷说了,都是要成家的小伙子,成天守着家里那一亩三分地可没大出息,便叫刘二叔几兄弟,进城送货啥的都带上他们,两兄弟可没少在城里住,反正是自家买的院子,没啥可生疏。
听到李氏的话,刘延林和刘延根一个绑绳,一个卸板车,这就忙活起来了,哥俩习惯了干农活,年纪不大手脚倒麻利,李氏想搭把手,愣是找不着地儿。
没一会儿,刘延根推着板车,刘延林扛着从家里带过来的米面吃食进了院子,站在院门口发呆的刘大爷这才如梦初醒,跟着一快进了院子,扫了周围一眼,便问李氏:“青青呢?”
李氏有些奇怪,但还是笑着道:“青青跟延宁都在江先生那儿,都不知道爹您今天过来,要不我现在去喊他们回来?”
刘大爷摇摇头,虽然这事和青青有关,但是喊她回来可用不着,还得跟延宁商量才行。可延宁这会儿在读书,也不好耽误他,刘大爷思忖道:“时辰还早,待会儿叫他们兄妹都回来用午饭吧。”
刘延宁和刘青在江府越来越不见外,没事中午也不回家了,就在江府吃了饭,晚上才会回家。
李氏看公公的样子,觉得可能有什么事,但也不敢多问,只笑道:“那爹和大林大根儿今晚上就在这边住吧?”
见刘大爷没有否定,李氏便回屋拿钱去了,突然多了几张嘴,她准备的菜便不大够,趁着还没到午时,街上想来还有卖肉卖鸡鸭的,她去买几个荤菜回来。
刘大爷三爷孙歇下来,各捧一只碗喝着水,一边歇口气,瞧着李氏匆匆拿了钱出来,刘大爷突然道:“延宁他娘,你要买什么,叫大林他们俩去,时辰不早了,你先做饭吧。”
刘延林和刘延根同时放下碗站起身,虽然都到了成家的年纪,本质上还是十来岁的少年,来了城里怎么会不期待去逛逛,即便是借着买菜的名头?哥俩十分积极,不等李氏表态,便主动询问需要买些什么。
“爹这就饿了吗?那我待会就去做饭。”李氏迟疑了一下,才把装着铜板的布袋给了刘延林,细细交代了要买的东西,想了想又道,“你们等一等,大伯母回屋里再添几个铜板,你们难得来一趟城里,去买点自个儿想买的……”
这两个月家里头过得紧巴巴,李氏手上却很松,原因无他,刘家上下都坚持再穷不能穷读书的孩子,如今李氏照看的除了自己一双儿女,王氏、林氏和安氏各自的小儿子也在城里求学,毕竟还没有到过去下去的那一步,便是为了自个儿子,他们也不会要李氏这里把吃穿用度省下来支援家中。
李氏手里有钱,自个儿女有出息,不从她这里要钱,闺女更是小金库满满的,她也用不着抠抠搜搜,大方的要给侄子们零花钱。
不等刘延林兄弟俩欢喜,刘大爷摆了摆手,催促道:“快去快回,今儿在这边住,想出去玩有的是时间。”
对于李氏的大方,刘大爷心里是满意的,家里那几个抓着几个钱就恨不得都装回自个儿腰包,哪能像老大家的这般,还愿意给侄子零花钱?刘大爷不是不知道,老大家的和其他几个都不一样,老大去的早,可延宁如今是立起来了,一个举人老爷,他如今就是不再读书了,在县衙里某个缺,养活一大家子都够使。
何况还没到这一步,用不着延宁出来养家,青青想的法子给家里赚了钱,她自个儿手上少说也要上百两私房,老大家的这辈子是不用愁了,无论是靠延宁还是靠青青,都少不了她的好日子。
但老大家的能做到这一步,也证明她没私心,不贪心,知足常乐,大房媳妇要是换成了王氏安氏她们,家里怕是没这么安宁了。
刘大爷心里对李氏是十分满意,面上却没带出来,就怕他态度好了反而让她得意忘形,他和老婆子都不在这边看着,一屋子全是晚辈,李氏要是张狂起来,连延宁都说不得一句不是,为了给李氏紧着弦,每次进城来的刘大爷都是一副严肃模样,就是要让李氏知道,她不在公婆跟前伺候已是不孝,不可以为自个儿当家作主了就能为所欲为。
李氏也习惯了儿女不在跟前时,公公婆婆就对自己严词厉色的模样,但她性格素来如此,反而能理解公婆的不放心,她毕竟是守寡之人,稍有不慎便容易惹来闲言闲语,叫公婆责骂倒是其次,她就怕儿女受她牵连,堕了名声,所以刚来城里的时候,即便是和闺女两人在家,她连院门都不敢打开,平日里也不肯出去串门走动。
还是后来延宁中举,大家都开始唤她“刘太太”,家里来往的客人也多了,一开始是邻里邻居,慢慢的延宁在在书院的同窗家眷也来了,大多数是有了功名的,秀才娘子,童生他娘之类的,后边连陈山长的夫人都请她去做过一回客,李氏又陆续和举人家的女眷有了来往。因为人际交往多了,李氏才渐渐放开了些,不过在公公面前,她还是陪着小心。
李氏总觉得公公今儿脸色不好,不应该啊,这个时日,公公进城必定是为了红利,忙活了大半年,分钱了,公公还能有啥不高兴的?也没听说铺子生意不好啊。
难不成是为了买人的事?
说起买下人,李氏也不愿意,她现在出门都被尊一声“刘太太”,却也没真把自己当人物,如果真要添人的话,她倒是想先给青青添一个,江姑娘出门都有丫鬟婆子拥簇着,那才是大家闺秀的气势,她当初见了就在想,他们家青青要是从小这么养着,怕是不比江姑娘差多少。
哪成想青青不要小丫鬟,反而要找个婆子平日里帮衬着她,还要找那种从大户人家出来的婆子。
李氏当时就不答应,可延宁也发话了,说她一个人不愿意出门,比起其他举人家眷,她委实低调了些,想是不愿意独自赴宴,倒不如买个婆子日后随她出门交际,若是能碰到懂些规矩的便更好了。
光是女儿开口,李氏就有点搞不定,儿女一起劝,她就更没辙了,自然事事听儿女之言,好在延宁也觉着要给青青找个小丫鬟,李氏这才安心了许多。
事情是前几个月就商量好的,只当时家中并不宽裕,没这个闲钱,也怕妯娌们有怨言,一时便没有提,李氏琢磨着,大概是最近哪次写信,延宁给公公提了此事,公公现在是来兴师问罪的?
这么一想,李氏坐不住了,送了两侄子出远门,回院子便忙解释道:“爹,我原是想给青青买个小丫鬟,您也知道她整日和江姑娘一块儿玩,那江姑娘丫鬟婆子成群,喝口水都有人伺候,咱们青青身边没个人跟着,面上多不好看……”
“小丫鬟肯定要买的,江姑娘身边有几个,给咱们青青也买几个!”刘大爷还在想着张家大爷同他说的事,听到李氏的话,难免豪气万丈,他们家青青保不齐就要嫁给知府老爷的孙子了,用多少个小丫鬟用不起?
李氏也没想到公公这么豪气,想着自家的家底,和江家还是差得远,没必要勉强撑着面子。再说现在当家的是公公,可赚的钱却是全家付出了辛劳,家里头忙前忙后,还要给青青养一班子小丫鬟,婆婆和妯娌她们答应吗?外边人又怎么看?
“……也用不着这么多。”李氏刚想劝一劝,就听见刘大爷道,“这都是小事,不打紧。”
这还是小事啊?李氏更加惴惴不安了,不知道让公公愁眉不展的究竟是什么大事。
“待会到了午时,你亲自去一趟江府,无论如何也要叫延宁回来一趟。”刘大爷小声交代道,“你只要跟他说,知府家的孙少爷有意和咱们家结亲,这会儿还在等回话。”
其实张家大爷没这么着急,他们都猜测刘姑娘的亲事需要江远辰点头了,自然预留了商量的时间,张家大爷忙完账本的事,下午便打算回张家,同刘大爷说的是书信联系,并没有催促之意。
只是刘大爷现在很忐忑,就像得知自己中了巨奖一般,心里很不踏实,怕夜长梦多,就想赶紧定下来。
是的,赶紧定下来。
刘大爷会诚惶诚恐,是因为做梦都没想过,自家会和知府老爷扯上关系,皇上远在天边,对刘大爷这种最远只去过省府的老百姓而言,知府老爷才是头顶上最大的天啊,青天大老爷主动要和他们家结亲,这得是多大的荣耀?
可以说刘大爷现在激动的心情,是孙子中举那会儿都比不上的,大概只要等孙子考上状元,当了官,才能和他此刻的激动相媲美。毕竟这门亲事要是真成了,孙女以后就是官宦人家的女眷,那就叫贵人。
他们全家人勒紧裤腰带,举家供延宁考科举是为了啥?还不就是图延宁通过科举,帮刘家改换门庭,希望刘家子孙后代不要再做泥腿子,就算不当官,也希望能够以耕读传家。
如今青青有这机遇,岂不是一步登天?
即便她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媳妇,刘大爷仍然觉得这是祖坟冒青烟才有的荣耀。
祖宗保佑,刘家子孙才有这等造化,刘大爷当然没想拒绝,做人要懂得惜福,倘若那知府家的孙少爷同张家大爷说的那般,是个上进懂事的好少年,而不是欺男霸女之辈,这便是青青的福分,拒绝老天爷的福气是要遭天打雷劈的。
刘大爷如今急着叫孙子回来,便是为了打听那孙少爷的人品,家里除了延宁,他们再没这等荣幸接触官老爷及其家眷。
至于江先生以前写过承诺,日后要帮青青择一门亲事,刘大爷感激在心,却也没这般贪心,他知道江先生写那份承诺书是为了安延宁的心,到底是为了延宁好,江先生本就没责任管青青的亲事,他们家也不能得了便宜还卖乖,假如真到了那地步,自家不上不下,为了青青的将来,他尚且能厚着脸皮求江先生搭把手,但现在他们自己就能帮青青定好亲事,就不应该烦劳江先生。
退一万步讲,就算江先生喜爱青青,是真心愿意为她张罗,到了京里,江先生真的就能给青青挑一门比知府孙少爷还好的亲事?江先生自己还有个闺女,没比青青小几岁,真有好的人选,想来也是紧着自家闺女,这是人之常情。
刘大爷心里有了倾向,却没想他这句话把李氏惊得半响回不过神来。
“知……知府老爷?”
“正是。”有着李氏衬托,刘大爷这会儿显得淡定许多,还能给她解释,“知府老爷的第三个孙儿,嫡孙,不是什么小妾生的,是张大善人正经的外孙子。”
李氏脑子都钝了:“怎么又跟张大善人有关系了?”
“怎么没关系了?”刘大爷笑眯了眼睛,“那张家大爷都说了,他见了青青这模样性子,喜爱得紧,平日里没少在张大善人跟前夸青青。那张大善人你也知道,最最心善的大好人,对咱们家青青上了心,就想定给他最喜欢的外孙,难得的是知府老爷也不在乎门第。”
这是张家大爷对刘大爷的说辞,毕竟张老爷子和孙大人都没见过刘青,平白无故就想结亲,也不能直接说他们是看上了刘延宁和江远辰,并不是为了刘青本人,自然要找个缘故。
刘大爷对这个理由却是深信不疑,除了延宁,他最得意的后辈就是青青了,还曾遗憾为何她不是男孙,不然刘家要出两个举人老爷了。
张家大爷为人热情,偶尔上门都不会忘了准备刘青兄妹的礼物,他说自己对刘青喜爱有加,刘大爷不怀疑,而同样是当了祖父的人,他也能理解张老爷子的心情,他要是见了哪家姑娘实在出众,也会想配给自家孙子的。
可惜刘大爷见到的好姑娘不多,都比不上他孙女,那江姑娘倒是好的,年龄又配不上,而且江家的门第他们家攀不上,就不做打算了。
于是到如今,刘大爷还没有合心意的长孙媳妇,就不好想这些了。
回到孙女的婚事上,刘大爷听着张家大爷的意思,他的亲妹子,就嫁给了知府老爷的嫡次子,如今随丈夫在外地任职,是正经的官太太,这就说明知府老爷开明,不太在意门第。
他们刘家自然比不上张家之富,可延宁如今是举人,往后还要考进士,士农工商,知府老爷都能和商户人家结亲,没道理瞧不上他们家,尤其是张家大爷还提到知府老爷在鹿鸣宴上见过延宁,原就爱其才华,所以他父亲一提这门亲事,知府老爷便拍掌道好,十分之乐意。
刘大爷这么一听,最后的疑虑也打消了,心想只要这位孙少爷是个良配,那便是桩天大的好事呐!
李氏同刘大爷早先时一般,刘大爷说了一车的话,满心欢喜,她都没听进去,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她女儿要嫁进知府老爷家了!
刘大爷观其神情,也只能暂时收了满肚子话,叫李氏先去做饭,心里想着等大孙子回来再好好说道说道。
实在是这事非同一般,若不是知道李氏藏得住事,要是和家里那几个一样,事情还没定下来之前,刘大爷都不想在李氏面前透露。
不管成与不成,刘大爷都只打算和长孙商议,家里头包括老婆子在内,他都不会透露一个字儿,倒是老二几兄弟日渐沉稳,和他们说一说倒无妨。这也是刘大爷支开刘延林和刘延根的原因。
李氏便梦游般的回了灶房,好在她做了几十年的饭,即便是魂不守舍,也不影响厨艺发挥,待她做好了午饭,刘大爷便让刘延林陪着李氏一块去喊刘延宁。
能商量大事的是刘延宁,但主角是刘青,不管是李氏和刘大爷,这会儿都为刘青感到自豪,迫切的想要看一看她,所以李氏也叫了刘青。
江家宅子大得很,规矩也大,下人一边把李氏和刘延林请到花厅喝茶,一边唤了人去请刘青兄妹,刘青和她哥一样,听到她娘亲自过来喊他们,就知道估计有正事,不然叫大林哥几个来就行了,他们也不是第一次来江府。
听见小丫鬟的转告,刘青二话不说告别了小伙伴,出了后院,一路上还顺便期待了下,这次她又能分多少钱。穿越了以后刘青才发现,不管古代现代,没钱万万不能这句话到哪儿都通用,所以就算她现在有了自己的小金库,也不会嫌钱多。
刘青在半道上碰见了她哥,她哥和江景行一起,对方应该是特意送他哥出来。
这对好基友还真是如胶似漆啊,就这么点路还要在一起交谈论心,刘青有时候都怀疑江男神疑似“暗恋”她,到底是不是因为她是他好基友唯一的亲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