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752节
因为击破土八路很容易,但他们身后还有战斗力很强的老八路。你出城扫荡土八路,结果面对的却经常是老八路。本就不多的驻军,那里经得住老八路加上大批的土八路,一起上来围攻?
所以到了眼下,山东各地的日军只能坐困愁城。有的县城,就连日本人原来不吃的高粱米,都已经混到吃不饱的地步。甚至威海地区有几个据点的驻军,因为被周边大批共产军围困。即无法得到补给,打又不过,又得不到支援,更无部队接应,结果活活被饿死在了据点里面。
而周边几个据点的驻军,居然没有人敢去收尸。实际上在其周边同样也混到,自己连门都出不去,自身也难保的友军也没有办法去收尸。根据军参谋长的上报,很多据点内的驻军,为了能够吃饱肚子,已经混到了拿武器和弹药去换粮食的地步。
下面的部队,甚至就连重机枪和掷弹筒,都敢卖给山东的共产军,以换取部分赖以为生的粮食,或是敌军不进攻的承诺。这种情况之下,别说集结兵力出动增援冀中战场。就连十二军自己的控制区,也处在了失控的边缘。
眼下山东地区的土八路,虽说没有河北和山西占据那么多的县城。主要还是占据着乡村,可现在已经发展到公开挎着枪,大摇大摆的进县城闲逛。而不要说当地的伪军,就是当地日本驻军,也压根就当做没有看到一样。
不是各地的日军不想管,而是实在不敢管。你抓了他们一个人,就等于捅了一个蚂蜂窝。接下来的日子,会让你生不如死。不仅周边的老八路,还有土八路会报复,就连本就困难的粮道,也会直接被切断,所有的日军只能饿肚子。
接到军参谋长的汇报,内山英太郎中将除了感慨,敌军的这个天罗地网战术,实在太过于厉害之外,就只能暗自感叹山东的局面,甚至是整个华北局面,眼下已经是物是人非。当年在支那战场威风八面的帝国陆军,却混到了如此的地步。就连搞点粮食,都还得用武器去换。
这种情况不用多,在两年前又有谁会相信现在的十二军,会沦落到担任守备的部队,居然活活饿死在据点里面,周边的友军甚至连收尸都不敢。大部分的兵力,被搞得连门都出不去。但长叹归长叹,内山英太郎中将,却是打死不敢在抽调自己所属部队。
因为一旦山东彻底的丢失,那么也就意味着华北方面军,与华中、华东的日军联系,彻底的中断。所以眼下作为十二军司令官的内山英太郎中将,反倒是无法将希望寄托到自己建制下的师团身上。只能将增兵的希望,放在大本营与派遣军身上。
第1923章 诱饵
只是相对于想方设法为华北方面军,筹集援军的大本营来说。此时已经抽光了所有的航空部、坦克、反坦克炮,百分之八十的重炮部队,以及几乎全部机动兵力的中国派遣军,即便是倾尽全力挤出一些兵力,勉强抽调了四个步兵大队之外,再也无力给冈村宁次与内山英太郎中将,抽调任何的援军。
除非放弃华中、华东更为富饶的占领区,否则眼下的中国派遣军,实在是已经无能为力了。为了能够救援目前处于崩溃的华北方面军,派遣军再三向大本营要求放弃山西,将第一军撤到河北参战。
尽管做出这个决定,派遣军也是绝不情愿。但战役打到这个态势,已经没有了多少底气的派遣军司令部,也不能不往最坏的方面考虑。一是冀中战场急需援军,这两个师团就算安全顺利抵达冀中,也未必可以扭转战局。
在战场如此不利的情况之下,如果多投入一些援军,自然把握还是更大一些。而且日军一贯的赌徒性格,不输光手中的本钱,他们也是轻易的不会低头的。在这种性格之下,在战场上自然是韩信用兵多多益善。
至于本钱会不会输光,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万一多投入一些兵力,没准还兴许能够挽回战局呢?反正第一军现在处境很不好,与其在山西战场粮弹两缺的就那么耗着,还不如调动到河北战场,加强河北战场的实力。
再一个,恐怕就是与整个华北战局有关系了。如果此次冀中会战失利,整个河北都丢了。原本已经三面受敌的第一军,将会成为一支孤悬在敌人后方的孤军,那岂不是成了日军送到中国军队嘴边的一块肉了?
与其冒着整个第一军,全部丢掉的风险,死要一个面子。还不如将其撤回到河北战场,增加在冀中方向投入的兵力。一旦第一军能够顺利的撤离山西,从晋东南出太行山,到时候河北战场的共产军,反倒是处在腹背受敌的态势。
到时候整个战局的发展,反倒是对日军有利。在几经权衡利弊之下,中国派遣军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山西,将整个第一军撤回河北战场。尽管这个决定很困难,但眼下的局面恶化速度之快,让畑俊六也不能不慎重考虑,第一军留驻山西还有无太多的意义。
在畑俊六大将与参谋长几经研究之下,最终还是在保证对太原和正太铁路控制,以牵制山西共军与重庆方面军队,向东推进的情况之下,选择了将第一军大部撤离山西。只是考虑到整个第一军,同样面临的艰难处境。南京的派遣军司令部,甚至还提出了一套计划。
同样也抽调不出太多援军的大本营,最终也低下了高昂的头颅,批准了派遣军的全部计划。命令驻山西的第一军各部,放弃整个山西除了太原至石门的正太铁路沿线之外,所有的控制区。
包括驻运城、晋南的各个师团在内,全军采取交替掩护,强行脱离山西战场共产军纠缠,全力撤向豫北以及冀南,待完成整补之后投入冀中战场。至于具体撤离办法,由华北方面军与第一军自行拟定。
在山西的所有侨民,则暂时集中到太原、阳泉。待此次会战结束之后,在陆续撤往其他方向。但大本营虽说同意了畑俊六的请求,可也明确提出要求,那就是山西绝对不能移交给共产军,更不能交给重庆的中央军。
接到大本营的密令,第一军司令官吉本贞一中将。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立即派出一名高级作战参谋,秘密与第二战区接触、谈判。第二战区要保证第一军安全撤出山西,第一军可以将目前除了太原之外,所有的控制区都移交给第二战区。
但其也警告二战区的那位山西王,在第一军完成收缩、撤离之后,山西境内除了晋南之外,其余的地区只允许他的晋绥军进驻,不允许重庆的中央军进驻。同时二战区必须要配合第一军行动,使其能够摆脱共产军无穷无尽的纠缠,全军完成收缩和转移。
并保证在第一军主力撤离山西之后,太原与正太路的不受到任何的攻击。以及保证正太铁路,在第一军主力撤离山西之后不受到攻击。如果第二战区允许中央军进驻,日本军队将视其违约,保留攻击的权利。
那位视军队如生命,虽说拿了大批的装备。但是为了保存自己已经所剩不多的实力,内心却依旧不想行动。眼下正为重庆,再三严厉要求自己反攻晋东南的要求,而头疼的那位山西王。对于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刚一开始的确欣喜若狂。
日军提出主动撤退,并将其在晋南、晋西南、晋北的控制区,移交还给自己的二战区。对于他来说不用损失实力,便能恢复原来的地盘,自然是天大的好事。虽说太原还要在其控制之中,但毕竟大部分地盘都已经回到自己手中。
这不仅仅让自己减轻了重庆方向的压力,最关键的是也可以恢复自己的地盘。而有了地盘他现在已经相当残破,全军虽说还有八个军的番号,但是实力已经不足十二万人的晋绥军,也就有了恢复实力的机会。至少兵员与经费的补充,再也不用看重庆方面的脸色行事。
自山西大部沦陷后,他曾经辉煌一时的晋绥军。就成了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失去了主要的地盘,仅剩下晋西南一隅的晋绥军。轻武器与弹药虽说依靠太原沦陷之前,抢运出来的一批机器和原料,暂时勉强还能自持一部分分。
但失去了主要地盘,以及曾经为国内第一大兵工厂的太原兵工厂。兵员与经费以及主要弹药补充,都只能依靠不是很靠谱的重庆。重庆虽说没有像没后台的杂牌军那样,卡的厉害。但也是时断时续,从来就没有满足过需求。
最关键的是人家爱给不给,不给也干瞪眼没招。几次大战之后损失惨重的晋绥军,始终无法恢复元气。原来国内数一数二的炮兵,也因为失去了充足的炮弹补给,大部分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一提起来兵员和装备的补充,这位山西王就一肚子火气。此次会战重庆答应的装备,只运到了一半多一点。其中答应的部分美械全无,都是意大利货。弹药补充的数量,只给了答应的三分之一,剩下的则是一拖再拖。至于新兵的补充,到现在也没有看到影子。
眼下第八战区的两个中央军精锐已经入晋,一个军已经进驻风陵渡黄河沿线对面。但却在进驻晋西南二战区的防区后,迟迟不采取任何的行动。重庆的这种做法,让这位老谋深算的前山西王很是提防。
中央军开进自己唯一的地盘晋西南,还摆出这么一个态势,这是作战来的,还是督战来的?眼下自己的晋绥军实力大损,再加上被重庆分化瓦解的厉害。要是中央军对自己下手,自己可是全无还手之力。
日军这个时候提出不战而退的建议,无疑很是趁他的心。如果日军撤离,将其原有的防区交给自己。那么自己也有借口,阻止中央军后续部队入晋。山西是第二战区的地盘,既然战役没有打起来。那么八战区的中央军,自然也就没有借口赖在二战区地盘上不走了。
但是让他在眼下山西战场,除了运城周边之外,已经打成一锅粥的情况之下。去派兵深入晋东南的长治,以及晋南还有晋北,去护送日军撤离,让原本想要趁着眼下山西战场态势,浑水摸鱼、坐收渔利的他,却是相当的不情愿与慎重。
眼下整个山西战场的态势是,日军在山西各个据点周边,以及各条铁路线两侧,正在与八路军激战。日军在山西战场的兵力,被已经换装的十八集团军部队分割的七零八落。这个时候去与日军配合作战,无疑是一个捅马蜂窝的举措。
不仅共军不会放过自己,也会给重庆找到一个解决自己的借口。重庆那位最高当局,他眼中的敌人,可不仅仅是日军和共军,还有自己这样的地方实力派。要是八战区入晋的中央军,以汉奸的名义收拾自己。眼下缺兵少将的晋绥军,可没有多少还手的余地。
最关键的是,在这个时候与共军发生冲突。就算装备最精良的东北共军,被缠在冀中战场而无法西调。单单山西境内,装备同样堪称精良的共军。过去在他们装备差、缺枪少弹的时候,自己的晋绥军就不是对手。现在人家已经换装,恐怕自己更不是对手。
要是自己和共军搞的两败俱伤,到时候翻脸就像翻书一样快的日本人违约,自己又能拿他们如何?自己到时候不仅实力受损,给方方面面将手彻底伸进山西仅剩地盘的机会。而且还落得一个搞摩擦,配合日军作战当汉奸的名声。
这位当铺少东家出身的山西王,一顿算盘珠子拨拉下来,觉得如果答应日军的条件,恐怕自己会得不偿失,所以他明确的拒绝了协助第一军撤离的要求。只是答应如果第一军撤离山西,他的二战区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浑水摸鱼。很明显,他并不想趟这个浑水。
不仅拒绝了第一军的要求,还以二战区司令长官的名义。命令八战区入晋的中央军,立即对运城之敌展开攻击。而自己则抽调了两个军,利用山西战场眼下已经打成了一锅粥的态势,不断的向南同蒲铁路试探。
但他又给自己的那两个心腹军长下令,一旦日军进行阻击,决不可轻易的与敌军作战,一切以保存晋绥军的元气为最重要的事情。同时尽可能的不要与山西共军发生冲突,决不可引火烧身。中央军要用,但是更要防。
他现在更想的是,该怎么样利用眼下山西战场的态势。包括中央军加入之后的局势,自己可以趁机渔翁得利。对于他来说,山西的日军、共军,外加入晋的中央军,谁最终取得胜利都不要紧。但这么大的战役打下来,其势必会来一个三败俱伤。自己正好可以借机恢复地盘,补充一定的实力。
第1924章 下一步战局发展的可能
在这位精明的山西王看来,从眼下整个战局发展来说,自己不跟风参合,站在一边冷眼旁观。在三方都比自己实力强的情况之下,无论谁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自己都可以坐收渔翁之利,无疑对自己都是最有利的。
就算日军能够打赢,对自己也没有什么损失。冀中战场无论谁胜谁败,至少短时间之内日军是无暇顾及山西战场。眼下的冀中战场,形势好像不是对日军很有利。日军在冀中战场的颓势,已经是相当的明显。
否则日军也不会如此想要抽调山西的第一军,出太行山加入河北战场。眼下大举入关的东北共军,那可绝对是一块硬骨头。从情报来看仅仅坦克的数量,就够他冈村宁次喝一壶的。
而眼下的共军对第一军主动发起的攻势,按照山西共军眼下的战斗力与装备来说。再加上参合进来的中央军,日军就算能够守住山西战场,到时候他们也会元气大伤。自己就算想要报复自己,也没有那个能力了。
同时以日军的战斗力来说,共军想要取得胜利,恐怕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同样也是要元气大伤。眼下的中国战场的日军,虽说已经开始出现颓势,但毕竟老底子和元气尚在。共军这个时候发起这么大的攻势,与日军打一个两败俱伤恐怕是一定的了。
面对两虎相争的局势,作壁上观虎斗才是自己最应该做的。等到两只老虎两败俱伤,自己在出面收拾残局,岂不是比现在去趟日本人的浑水要好的多。到时候自己就算搞点手脚,同样损失惨重,短时间之内也无力再发动大战的东北共军,对自己也是无可奈何。
至于入晋的中央军,只要自己小心一些不给他们以口实。想必重庆的那位最高当局,也是不敢将自己逼得太紧的。虽说小鬼子眼下已经日薄西山,实际上已经构不成什么太大的威胁。但他真正是的心腹大患,共军的势力可是越发强大了。
重炮、坦克、飞机,甚至比他的中央军还要强大。从战略、战术来看,人家还要高一层。那位委员长要是真的想在战后对付共军,至少在山西战场上还得靠自己。只要保住实力,那么什么都会有的。
这位山西王老谋深算,不愿意这个时候参合这场浑水之中去。他这一撂盘子,却是让吉本贞一头疼起来。要是眼下正与整个山西共军激战的第一军,能够顺当的撤下来,他何苦拉下脸去求中国的地方势力?
眼下的山西战场,虽说没有冀中战场那么难看,但是实际情况甚至还不如冀中战场。明显得到了东北共军支援的山西共产军,无论是装备还是训练,都已经与以往截然不同。其战斗力提升了,甚至不止几倍。
最关键的是去年晋北战役结束之后,整个山西战场第一军所面临的态势,远远不如河北战场。第一军除了同蒲铁路沿线之外,在晋东南与晋东北,以及晋西南已经无法立足。此次共产军上来就三面围攻的战术,让第一军是防不胜防。
眼下驻运城的三十七师团,已经被割断了与师团主力的联系,剩下的各部面临的局面也很不乐观。如果没有援军的支援,眼下的第一军别说收拢与撤退,甚至过半的部队也是自身难保。部分强行突围向太原集中的兵力,甚至已经被敌军全歼。
山西共军完成换装和整训之后,爆发出来的战斗力,让吉本贞一中将震惊的同时,也让第一军处境日益艰难。大本营的固执与死要面子,耽误了大量的时间,无疑将第一军推上了绝路。而那位山西王不上套,这无疑很是让吉本贞一失望。
没有大量的掩护部队,第一军想要脱离周边,装备和战斗力都已经翻了几番的共产军纠缠与围困,几乎是没有任何的可能。过去共产军是缺乏攻坚武器和通讯联络能力,现在装备已经大幅度上升的共产军,战术虽说还是原来的战术,但是今非昔比的训练和装备,几乎成了第一军的噩梦。
第一军无法摆脱山西战场共军的纠缠与围攻,让无论是中国派遣军司令部,还是日军大本营都相当的失望。而且他们利用山西搞出的一手鹬蚌相争,他们这个渔翁得利的企图,也随着那位前山西王没有上套而失败。
面对急需增援的冀中战场,冈村宁次一边督促援军加快速度,一方面也在不断的催促内山英太郎加快调整,至少抽调出眼下压力最小的二十二师团一部向西增援。在冈村宁次看来只要将河间正面的六十四师团,周围面对的危局解除。手中有了一个师团机动兵力的内山英太郎中将,面临的局面会好的多。
相对于已经有些慌了神的冈村宁次与内山英太郎二位,在河间前指的杨震对眼下战局的进展,对眼下的整个战局进度,却也是有些不是很满意。至少在他看来,某些方向的进展还是有些过于缓慢了。
尤其是整整四天的时间过去了,陈翰章虽说已经将保定北战场日军五个联队,撕扯的七零八落。采取了自东向西逐次解决的办法,但是却始终未能全歼这五个日军联队,让杨震尤为不满意。
尽管他也知道陈翰章手中的兵力,在短时间吃掉当面五个日军联队,还略微有些不足。但反击的速度逐步开始下降,却已经表现的很明显。陈翰章的主力与敌军咬在了一起,的确让日军无法顺利的脱离。但是他自己手头的兵力,也同样被全部的牵扯进去。在反击速度下降的情况之下,这无疑降低了西线应对意外情况的能力。
但对于是不是抽调一部分的预备队,加强给陈翰章,杨震现在却是多少显得有些犹豫。日军后续增援兵力,已经在路上。根据情报显示以及航空兵的侦察,陇海铁路与道清铁路线上的日军军列,就始终没有停止过。
抗联虽说不断对陇海线、道清线,以及津浦路南段发起空袭。但是因为南下的航空兵,主力大部分被牵制在冀中战场,投入的力量不足。以及日军航空兵的不断拦截,始终未能彻底的切断陇海铁路。
也就是说日军援军增援的通道,并未能够全部切断。新的日军增援兵力,随时有可能出现在战场之上。尽管自己已经调集了两个英制曼彻斯特轰炸机中队,从东北进驻北平南苑机场,配合两个a二零攻击机大队,对豫东地区实施大范围的监控与轰炸。
活动在豫皖苏边区的新四军四师一部,也在不断的派出部队,向北深入豫东地区活动。并抽调四师骑兵团,与冀鲁豫军区一部配合进入冀南地区侦察。但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以及还要接替三师北上之后,留下的空白防区。
始终无法按照中央的要求,北上进抵冀南与豫东。使得此次作战最重要的一环,始终未能填补上。眼下整个豫东与冀南的兵力,单靠一个冀鲁豫军区一部,兵力过于有些单薄,让杨震很是有些不放心。也正是因为如此,杨震并不想现在就动用预备队。
手中的预备队不足,很难保证足够的应变能力。而眼下抗联已经不可能从东北再抽调兵力入关,也就是说眼下的抗联在华北战场投入的兵力,已经是能够出动的极致了,再多恐怕就要影响东北战局。
思虑良久杨震敲了敲地图,拿起电话想要催促一下陈翰章。但是犹豫了好大一会之后,最终还是放下了手中的电话。拿起红蓝铅笔沿着地图上的陇海线,从开封到徐州陇海与津浦线交界处重重的画了一笔。
同时在二十二师团与六十四师团之间,也重重的画了一笔。眼下沧州战场与河间战场,已经完全分割开来。但在沧州战场正面的部队,能不能在日军援军抵达的情况之下,将二十二师团完全牵制在沧州一线,对于杨震来说眼下都还是一个未知数。
随着后续援军的抵达,日军不可能将所有的援军都放在西线。如果采取西退、东进的态势,很有可能东线会承受更大的压力。如果日军选择围魏救赵的战术,下一步他们的战略重点很有可能会是沧州。
也就是眼下很有可能已经在陇海线上的这个师团,会投入到西线。但是后续的援军,未必就会投入到西线。尤其是眼下正在浦口集结的日军一个师团,其攻击重点方向很有可能会是东线的沧州。
沧州与冀中主战场之间,有子牙河作为天然分割线,实际上处在独立于整个冀中战场的地位。如果日军将进攻的重点放在沧州,再加上目前已经在沧州的二十二师团,以及困守沧州的三十二师团残部,整个沧州战场将会成为整个战役的新节点。
所以杨震犹豫了良久,最终还是没有下决心给陈翰章增加兵力。但是杨震却从预备队之中,给陈翰章又抽调了一个一零五榴弹炮营。同时将航空兵支援的重点,还是放在了保定战场上。
杨震虽说没有催促陈翰章,但是却给杜开山下达了两道命令。一是命令他加快在吕公堡一线,对六十六旅团围歼,十二小时之内必须结束战斗。第二道命令很清楚,在吕公堡战斗结束之后,他的部队立即南下进抵沧州战场。下一步杜开山的重点,要放在沧州一线。
看到杨震放下手中的电话,已经从北平赶到的老总,沉思了一下之后道:“如果暂时先不动用预备队,我看是不是从眼下担任北平卫戍部队的晋察冀部队之中,再抽调一到两个旅加强给保定一线?”
“眼下北平已经属于我们的大后方,除了一部分部队留下配合北平市委接收北平,以及保障沿线铁路安全之外,眼下已经没有必要在留下太多的部队,我看完全可以抽调一到两个旅南下加入冀中战场。”
“还有我看眼下担任北平至张家口,北平至承德两条铁路线警戒的任务,还是移交给沿途各个军分区与县区武装为好。在北平周边日伪军全部肃清的情况之下,沿铁路线部署野战部队担任警戒,已经没有什么必要,地方武装完全可以承担起来。”
第1925章 尽可能挑软柿子
说到这里,老总顿了顿道:“自去年会战结束之后,考虑到形势的发展与变化。晋察冀军区从各个分区抽调一批精干的县区武装,加上冀察军区直属独立骑兵团,组建铁路公安部队,专门承担铁路线的防护。”
“我看眼下北平周边战场已经落幕,完全可以让这支铁路公安部队,接手铁路沿线的警戒工作,将原有担任护路的两个旅撤下来。再加上从北平抽调的一到两个旅,这样一来,我们可以从北平周边抽调三到五个旅,投入到冀中战场。”
“虽说总兵力不算太多,但五个旅万余人的兵力,对于缓解整个冀中战场,兵力使用上的压力,还是可以起到一定作用的。就算暂时不能用到主战场之上,但是也可以用到一些次要战场或是辅助战场上,以减轻抗联所承受的压力。”
“这几个旅都是晋察冀军区,在战役发起之前通过升级地方武装新组建的部队。除了部分骨干之外,大部分基本上还未经过大战锻炼。玉不琢不成器,这些部队也该摔打摔打了。不能总留在后方,看着兄弟部队在前面苦战。”
“任何一支部队的成长,都是一战一战打出来的。总是蹲在老窝里面,无论训练再长的时间,也是培养不出来真正战斗力的。只有经过血与火的考验,才能真正培养出一支作风过硬的部队。我看调他们南下,也历练一下为好。”
对于老总的话,杨震有些哭笑不得。他倒不是不相信兄弟部队,只是晋察冀军区与晋冀鲁豫军区那些真正的老部队,经过大战考验的主力。眼下都在山西战场,正与晋绥、太岳军区配合与第一军鏖战,牵制山西日军无法东出太行山,保障河北战场的侧翼。
从眼下山西日军部分被歼,残存兵力全部龟缩在各大主要城市的战局来看,山西战场还是相当成功的。但这种情况也就意味着除了部分部队之外,晋察冀与晋冀鲁豫军区主力中的大部分,自身也被牵制在山西战场。
老部队在山西战场与日军鏖战,这两大战略区剩下的都是新组建的,尚未经过考验的新部队。这几个旅就是晋察冀军区,在战前考虑到主力要倾巢出动,后方不能空虚而组建的二线部队。
除了老部队抽调的部分干部与骨干之外,绝大部分都是去年新编成的地方武装。装备虽说不错,但是缺少实战经验。将新部队投入实战锻炼一下他并不反对,可眼下冀中战场这种异常残酷的战斗,并不太适合磨练新部队。
如果将这几个还没有经过战斗考验的新编旅,全部投入到冀中作战,不仅是有些揠苗助长了。甚至在关键的时刻,这些缺乏实战经验的新部队。很可能会耽误事情。但老总既然已经说话了,自己不同意又不太好。
在仔细考虑了一下各方面的战局,杨震最终同意了老总的要求。不过在锻炼的方向之上,在慎重的考虑了一下之后,杨震决定将吕公堡一线,眼下已经不足一个大队的六十六旅团残部,移交给南下的晋察冀部队。
杨震选择将吕公堡一线战局,交给老总准备抽调的晋察冀南下部队,还是有一定考虑的。吕公堡眼下所剩的残敌,已经不足一个步兵大队。除了半个重机枪中队的三挺重机枪,以及一门迫击炮之外已经无重火力。
所以到了眼下,山东各地的日军只能坐困愁城。有的县城,就连日本人原来不吃的高粱米,都已经混到吃不饱的地步。甚至威海地区有几个据点的驻军,因为被周边大批共产军围困。即无法得到补给,打又不过,又得不到支援,更无部队接应,结果活活被饿死在了据点里面。
而周边几个据点的驻军,居然没有人敢去收尸。实际上在其周边同样也混到,自己连门都出不去,自身也难保的友军也没有办法去收尸。根据军参谋长的上报,很多据点内的驻军,为了能够吃饱肚子,已经混到了拿武器和弹药去换粮食的地步。
下面的部队,甚至就连重机枪和掷弹筒,都敢卖给山东的共产军,以换取部分赖以为生的粮食,或是敌军不进攻的承诺。这种情况之下,别说集结兵力出动增援冀中战场。就连十二军自己的控制区,也处在了失控的边缘。
眼下山东地区的土八路,虽说没有河北和山西占据那么多的县城。主要还是占据着乡村,可现在已经发展到公开挎着枪,大摇大摆的进县城闲逛。而不要说当地的伪军,就是当地日本驻军,也压根就当做没有看到一样。
不是各地的日军不想管,而是实在不敢管。你抓了他们一个人,就等于捅了一个蚂蜂窝。接下来的日子,会让你生不如死。不仅周边的老八路,还有土八路会报复,就连本就困难的粮道,也会直接被切断,所有的日军只能饿肚子。
接到军参谋长的汇报,内山英太郎中将除了感慨,敌军的这个天罗地网战术,实在太过于厉害之外,就只能暗自感叹山东的局面,甚至是整个华北局面,眼下已经是物是人非。当年在支那战场威风八面的帝国陆军,却混到了如此的地步。就连搞点粮食,都还得用武器去换。
这种情况不用多,在两年前又有谁会相信现在的十二军,会沦落到担任守备的部队,居然活活饿死在据点里面,周边的友军甚至连收尸都不敢。大部分的兵力,被搞得连门都出不去。但长叹归长叹,内山英太郎中将,却是打死不敢在抽调自己所属部队。
因为一旦山东彻底的丢失,那么也就意味着华北方面军,与华中、华东的日军联系,彻底的中断。所以眼下作为十二军司令官的内山英太郎中将,反倒是无法将希望寄托到自己建制下的师团身上。只能将增兵的希望,放在大本营与派遣军身上。
第1923章 诱饵
只是相对于想方设法为华北方面军,筹集援军的大本营来说。此时已经抽光了所有的航空部、坦克、反坦克炮,百分之八十的重炮部队,以及几乎全部机动兵力的中国派遣军,即便是倾尽全力挤出一些兵力,勉强抽调了四个步兵大队之外,再也无力给冈村宁次与内山英太郎中将,抽调任何的援军。
除非放弃华中、华东更为富饶的占领区,否则眼下的中国派遣军,实在是已经无能为力了。为了能够救援目前处于崩溃的华北方面军,派遣军再三向大本营要求放弃山西,将第一军撤到河北参战。
尽管做出这个决定,派遣军也是绝不情愿。但战役打到这个态势,已经没有了多少底气的派遣军司令部,也不能不往最坏的方面考虑。一是冀中战场急需援军,这两个师团就算安全顺利抵达冀中,也未必可以扭转战局。
在战场如此不利的情况之下,如果多投入一些援军,自然把握还是更大一些。而且日军一贯的赌徒性格,不输光手中的本钱,他们也是轻易的不会低头的。在这种性格之下,在战场上自然是韩信用兵多多益善。
至于本钱会不会输光,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万一多投入一些兵力,没准还兴许能够挽回战局呢?反正第一军现在处境很不好,与其在山西战场粮弹两缺的就那么耗着,还不如调动到河北战场,加强河北战场的实力。
再一个,恐怕就是与整个华北战局有关系了。如果此次冀中会战失利,整个河北都丢了。原本已经三面受敌的第一军,将会成为一支孤悬在敌人后方的孤军,那岂不是成了日军送到中国军队嘴边的一块肉了?
与其冒着整个第一军,全部丢掉的风险,死要一个面子。还不如将其撤回到河北战场,增加在冀中方向投入的兵力。一旦第一军能够顺利的撤离山西,从晋东南出太行山,到时候河北战场的共产军,反倒是处在腹背受敌的态势。
到时候整个战局的发展,反倒是对日军有利。在几经权衡利弊之下,中国派遣军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山西,将整个第一军撤回河北战场。尽管这个决定很困难,但眼下的局面恶化速度之快,让畑俊六也不能不慎重考虑,第一军留驻山西还有无太多的意义。
在畑俊六大将与参谋长几经研究之下,最终还是在保证对太原和正太铁路控制,以牵制山西共军与重庆方面军队,向东推进的情况之下,选择了将第一军大部撤离山西。只是考虑到整个第一军,同样面临的艰难处境。南京的派遣军司令部,甚至还提出了一套计划。
同样也抽调不出太多援军的大本营,最终也低下了高昂的头颅,批准了派遣军的全部计划。命令驻山西的第一军各部,放弃整个山西除了太原至石门的正太铁路沿线之外,所有的控制区。
包括驻运城、晋南的各个师团在内,全军采取交替掩护,强行脱离山西战场共产军纠缠,全力撤向豫北以及冀南,待完成整补之后投入冀中战场。至于具体撤离办法,由华北方面军与第一军自行拟定。
在山西的所有侨民,则暂时集中到太原、阳泉。待此次会战结束之后,在陆续撤往其他方向。但大本营虽说同意了畑俊六的请求,可也明确提出要求,那就是山西绝对不能移交给共产军,更不能交给重庆的中央军。
接到大本营的密令,第一军司令官吉本贞一中将。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立即派出一名高级作战参谋,秘密与第二战区接触、谈判。第二战区要保证第一军安全撤出山西,第一军可以将目前除了太原之外,所有的控制区都移交给第二战区。
但其也警告二战区的那位山西王,在第一军完成收缩、撤离之后,山西境内除了晋南之外,其余的地区只允许他的晋绥军进驻,不允许重庆的中央军进驻。同时二战区必须要配合第一军行动,使其能够摆脱共产军无穷无尽的纠缠,全军完成收缩和转移。
并保证在第一军主力撤离山西之后,太原与正太路的不受到任何的攻击。以及保证正太铁路,在第一军主力撤离山西之后不受到攻击。如果第二战区允许中央军进驻,日本军队将视其违约,保留攻击的权利。
那位视军队如生命,虽说拿了大批的装备。但是为了保存自己已经所剩不多的实力,内心却依旧不想行动。眼下正为重庆,再三严厉要求自己反攻晋东南的要求,而头疼的那位山西王。对于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刚一开始的确欣喜若狂。
日军提出主动撤退,并将其在晋南、晋西南、晋北的控制区,移交还给自己的二战区。对于他来说不用损失实力,便能恢复原来的地盘,自然是天大的好事。虽说太原还要在其控制之中,但毕竟大部分地盘都已经回到自己手中。
这不仅仅让自己减轻了重庆方向的压力,最关键的是也可以恢复自己的地盘。而有了地盘他现在已经相当残破,全军虽说还有八个军的番号,但是实力已经不足十二万人的晋绥军,也就有了恢复实力的机会。至少兵员与经费的补充,再也不用看重庆方面的脸色行事。
自山西大部沦陷后,他曾经辉煌一时的晋绥军。就成了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失去了主要的地盘,仅剩下晋西南一隅的晋绥军。轻武器与弹药虽说依靠太原沦陷之前,抢运出来的一批机器和原料,暂时勉强还能自持一部分分。
但失去了主要地盘,以及曾经为国内第一大兵工厂的太原兵工厂。兵员与经费以及主要弹药补充,都只能依靠不是很靠谱的重庆。重庆虽说没有像没后台的杂牌军那样,卡的厉害。但也是时断时续,从来就没有满足过需求。
最关键的是人家爱给不给,不给也干瞪眼没招。几次大战之后损失惨重的晋绥军,始终无法恢复元气。原来国内数一数二的炮兵,也因为失去了充足的炮弹补给,大部分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一提起来兵员和装备的补充,这位山西王就一肚子火气。此次会战重庆答应的装备,只运到了一半多一点。其中答应的部分美械全无,都是意大利货。弹药补充的数量,只给了答应的三分之一,剩下的则是一拖再拖。至于新兵的补充,到现在也没有看到影子。
眼下第八战区的两个中央军精锐已经入晋,一个军已经进驻风陵渡黄河沿线对面。但却在进驻晋西南二战区的防区后,迟迟不采取任何的行动。重庆的这种做法,让这位老谋深算的前山西王很是提防。
中央军开进自己唯一的地盘晋西南,还摆出这么一个态势,这是作战来的,还是督战来的?眼下自己的晋绥军实力大损,再加上被重庆分化瓦解的厉害。要是中央军对自己下手,自己可是全无还手之力。
日军这个时候提出不战而退的建议,无疑很是趁他的心。如果日军撤离,将其原有的防区交给自己。那么自己也有借口,阻止中央军后续部队入晋。山西是第二战区的地盘,既然战役没有打起来。那么八战区的中央军,自然也就没有借口赖在二战区地盘上不走了。
但是让他在眼下山西战场,除了运城周边之外,已经打成一锅粥的情况之下。去派兵深入晋东南的长治,以及晋南还有晋北,去护送日军撤离,让原本想要趁着眼下山西战场态势,浑水摸鱼、坐收渔利的他,却是相当的不情愿与慎重。
眼下整个山西战场的态势是,日军在山西各个据点周边,以及各条铁路线两侧,正在与八路军激战。日军在山西战场的兵力,被已经换装的十八集团军部队分割的七零八落。这个时候去与日军配合作战,无疑是一个捅马蜂窝的举措。
不仅共军不会放过自己,也会给重庆找到一个解决自己的借口。重庆那位最高当局,他眼中的敌人,可不仅仅是日军和共军,还有自己这样的地方实力派。要是八战区入晋的中央军,以汉奸的名义收拾自己。眼下缺兵少将的晋绥军,可没有多少还手的余地。
最关键的是,在这个时候与共军发生冲突。就算装备最精良的东北共军,被缠在冀中战场而无法西调。单单山西境内,装备同样堪称精良的共军。过去在他们装备差、缺枪少弹的时候,自己的晋绥军就不是对手。现在人家已经换装,恐怕自己更不是对手。
要是自己和共军搞的两败俱伤,到时候翻脸就像翻书一样快的日本人违约,自己又能拿他们如何?自己到时候不仅实力受损,给方方面面将手彻底伸进山西仅剩地盘的机会。而且还落得一个搞摩擦,配合日军作战当汉奸的名声。
这位当铺少东家出身的山西王,一顿算盘珠子拨拉下来,觉得如果答应日军的条件,恐怕自己会得不偿失,所以他明确的拒绝了协助第一军撤离的要求。只是答应如果第一军撤离山西,他的二战区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浑水摸鱼。很明显,他并不想趟这个浑水。
不仅拒绝了第一军的要求,还以二战区司令长官的名义。命令八战区入晋的中央军,立即对运城之敌展开攻击。而自己则抽调了两个军,利用山西战场眼下已经打成了一锅粥的态势,不断的向南同蒲铁路试探。
但他又给自己的那两个心腹军长下令,一旦日军进行阻击,决不可轻易的与敌军作战,一切以保存晋绥军的元气为最重要的事情。同时尽可能的不要与山西共军发生冲突,决不可引火烧身。中央军要用,但是更要防。
他现在更想的是,该怎么样利用眼下山西战场的态势。包括中央军加入之后的局势,自己可以趁机渔翁得利。对于他来说,山西的日军、共军,外加入晋的中央军,谁最终取得胜利都不要紧。但这么大的战役打下来,其势必会来一个三败俱伤。自己正好可以借机恢复地盘,补充一定的实力。
第1924章 下一步战局发展的可能
在这位精明的山西王看来,从眼下整个战局发展来说,自己不跟风参合,站在一边冷眼旁观。在三方都比自己实力强的情况之下,无论谁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自己都可以坐收渔翁之利,无疑对自己都是最有利的。
就算日军能够打赢,对自己也没有什么损失。冀中战场无论谁胜谁败,至少短时间之内日军是无暇顾及山西战场。眼下的冀中战场,形势好像不是对日军很有利。日军在冀中战场的颓势,已经是相当的明显。
否则日军也不会如此想要抽调山西的第一军,出太行山加入河北战场。眼下大举入关的东北共军,那可绝对是一块硬骨头。从情报来看仅仅坦克的数量,就够他冈村宁次喝一壶的。
而眼下的共军对第一军主动发起的攻势,按照山西共军眼下的战斗力与装备来说。再加上参合进来的中央军,日军就算能够守住山西战场,到时候他们也会元气大伤。自己就算想要报复自己,也没有那个能力了。
同时以日军的战斗力来说,共军想要取得胜利,恐怕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同样也是要元气大伤。眼下的中国战场的日军,虽说已经开始出现颓势,但毕竟老底子和元气尚在。共军这个时候发起这么大的攻势,与日军打一个两败俱伤恐怕是一定的了。
面对两虎相争的局势,作壁上观虎斗才是自己最应该做的。等到两只老虎两败俱伤,自己在出面收拾残局,岂不是比现在去趟日本人的浑水要好的多。到时候自己就算搞点手脚,同样损失惨重,短时间之内也无力再发动大战的东北共军,对自己也是无可奈何。
至于入晋的中央军,只要自己小心一些不给他们以口实。想必重庆的那位最高当局,也是不敢将自己逼得太紧的。虽说小鬼子眼下已经日薄西山,实际上已经构不成什么太大的威胁。但他真正是的心腹大患,共军的势力可是越发强大了。
重炮、坦克、飞机,甚至比他的中央军还要强大。从战略、战术来看,人家还要高一层。那位委员长要是真的想在战后对付共军,至少在山西战场上还得靠自己。只要保住实力,那么什么都会有的。
这位山西王老谋深算,不愿意这个时候参合这场浑水之中去。他这一撂盘子,却是让吉本贞一头疼起来。要是眼下正与整个山西共军激战的第一军,能够顺当的撤下来,他何苦拉下脸去求中国的地方势力?
眼下的山西战场,虽说没有冀中战场那么难看,但是实际情况甚至还不如冀中战场。明显得到了东北共军支援的山西共产军,无论是装备还是训练,都已经与以往截然不同。其战斗力提升了,甚至不止几倍。
最关键的是去年晋北战役结束之后,整个山西战场第一军所面临的态势,远远不如河北战场。第一军除了同蒲铁路沿线之外,在晋东南与晋东北,以及晋西南已经无法立足。此次共产军上来就三面围攻的战术,让第一军是防不胜防。
眼下驻运城的三十七师团,已经被割断了与师团主力的联系,剩下的各部面临的局面也很不乐观。如果没有援军的支援,眼下的第一军别说收拢与撤退,甚至过半的部队也是自身难保。部分强行突围向太原集中的兵力,甚至已经被敌军全歼。
山西共军完成换装和整训之后,爆发出来的战斗力,让吉本贞一中将震惊的同时,也让第一军处境日益艰难。大本营的固执与死要面子,耽误了大量的时间,无疑将第一军推上了绝路。而那位山西王不上套,这无疑很是让吉本贞一失望。
没有大量的掩护部队,第一军想要脱离周边,装备和战斗力都已经翻了几番的共产军纠缠与围困,几乎是没有任何的可能。过去共产军是缺乏攻坚武器和通讯联络能力,现在装备已经大幅度上升的共产军,战术虽说还是原来的战术,但是今非昔比的训练和装备,几乎成了第一军的噩梦。
第一军无法摆脱山西战场共军的纠缠与围攻,让无论是中国派遣军司令部,还是日军大本营都相当的失望。而且他们利用山西搞出的一手鹬蚌相争,他们这个渔翁得利的企图,也随着那位前山西王没有上套而失败。
面对急需增援的冀中战场,冈村宁次一边督促援军加快速度,一方面也在不断的催促内山英太郎加快调整,至少抽调出眼下压力最小的二十二师团一部向西增援。在冈村宁次看来只要将河间正面的六十四师团,周围面对的危局解除。手中有了一个师团机动兵力的内山英太郎中将,面临的局面会好的多。
相对于已经有些慌了神的冈村宁次与内山英太郎二位,在河间前指的杨震对眼下战局的进展,对眼下的整个战局进度,却也是有些不是很满意。至少在他看来,某些方向的进展还是有些过于缓慢了。
尤其是整整四天的时间过去了,陈翰章虽说已经将保定北战场日军五个联队,撕扯的七零八落。采取了自东向西逐次解决的办法,但是却始终未能全歼这五个日军联队,让杨震尤为不满意。
尽管他也知道陈翰章手中的兵力,在短时间吃掉当面五个日军联队,还略微有些不足。但反击的速度逐步开始下降,却已经表现的很明显。陈翰章的主力与敌军咬在了一起,的确让日军无法顺利的脱离。但是他自己手头的兵力,也同样被全部的牵扯进去。在反击速度下降的情况之下,这无疑降低了西线应对意外情况的能力。
但对于是不是抽调一部分的预备队,加强给陈翰章,杨震现在却是多少显得有些犹豫。日军后续增援兵力,已经在路上。根据情报显示以及航空兵的侦察,陇海铁路与道清铁路线上的日军军列,就始终没有停止过。
抗联虽说不断对陇海线、道清线,以及津浦路南段发起空袭。但是因为南下的航空兵,主力大部分被牵制在冀中战场,投入的力量不足。以及日军航空兵的不断拦截,始终未能彻底的切断陇海铁路。
也就是说日军援军增援的通道,并未能够全部切断。新的日军增援兵力,随时有可能出现在战场之上。尽管自己已经调集了两个英制曼彻斯特轰炸机中队,从东北进驻北平南苑机场,配合两个a二零攻击机大队,对豫东地区实施大范围的监控与轰炸。
活动在豫皖苏边区的新四军四师一部,也在不断的派出部队,向北深入豫东地区活动。并抽调四师骑兵团,与冀鲁豫军区一部配合进入冀南地区侦察。但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以及还要接替三师北上之后,留下的空白防区。
始终无法按照中央的要求,北上进抵冀南与豫东。使得此次作战最重要的一环,始终未能填补上。眼下整个豫东与冀南的兵力,单靠一个冀鲁豫军区一部,兵力过于有些单薄,让杨震很是有些不放心。也正是因为如此,杨震并不想现在就动用预备队。
手中的预备队不足,很难保证足够的应变能力。而眼下抗联已经不可能从东北再抽调兵力入关,也就是说眼下的抗联在华北战场投入的兵力,已经是能够出动的极致了,再多恐怕就要影响东北战局。
思虑良久杨震敲了敲地图,拿起电话想要催促一下陈翰章。但是犹豫了好大一会之后,最终还是放下了手中的电话。拿起红蓝铅笔沿着地图上的陇海线,从开封到徐州陇海与津浦线交界处重重的画了一笔。
同时在二十二师团与六十四师团之间,也重重的画了一笔。眼下沧州战场与河间战场,已经完全分割开来。但在沧州战场正面的部队,能不能在日军援军抵达的情况之下,将二十二师团完全牵制在沧州一线,对于杨震来说眼下都还是一个未知数。
随着后续援军的抵达,日军不可能将所有的援军都放在西线。如果采取西退、东进的态势,很有可能东线会承受更大的压力。如果日军选择围魏救赵的战术,下一步他们的战略重点很有可能会是沧州。
也就是眼下很有可能已经在陇海线上的这个师团,会投入到西线。但是后续的援军,未必就会投入到西线。尤其是眼下正在浦口集结的日军一个师团,其攻击重点方向很有可能会是东线的沧州。
沧州与冀中主战场之间,有子牙河作为天然分割线,实际上处在独立于整个冀中战场的地位。如果日军将进攻的重点放在沧州,再加上目前已经在沧州的二十二师团,以及困守沧州的三十二师团残部,整个沧州战场将会成为整个战役的新节点。
所以杨震犹豫了良久,最终还是没有下决心给陈翰章增加兵力。但是杨震却从预备队之中,给陈翰章又抽调了一个一零五榴弹炮营。同时将航空兵支援的重点,还是放在了保定战场上。
杨震虽说没有催促陈翰章,但是却给杜开山下达了两道命令。一是命令他加快在吕公堡一线,对六十六旅团围歼,十二小时之内必须结束战斗。第二道命令很清楚,在吕公堡战斗结束之后,他的部队立即南下进抵沧州战场。下一步杜开山的重点,要放在沧州一线。
看到杨震放下手中的电话,已经从北平赶到的老总,沉思了一下之后道:“如果暂时先不动用预备队,我看是不是从眼下担任北平卫戍部队的晋察冀部队之中,再抽调一到两个旅加强给保定一线?”
“眼下北平已经属于我们的大后方,除了一部分部队留下配合北平市委接收北平,以及保障沿线铁路安全之外,眼下已经没有必要在留下太多的部队,我看完全可以抽调一到两个旅南下加入冀中战场。”
“还有我看眼下担任北平至张家口,北平至承德两条铁路线警戒的任务,还是移交给沿途各个军分区与县区武装为好。在北平周边日伪军全部肃清的情况之下,沿铁路线部署野战部队担任警戒,已经没有什么必要,地方武装完全可以承担起来。”
第1925章 尽可能挑软柿子
说到这里,老总顿了顿道:“自去年会战结束之后,考虑到形势的发展与变化。晋察冀军区从各个分区抽调一批精干的县区武装,加上冀察军区直属独立骑兵团,组建铁路公安部队,专门承担铁路线的防护。”
“我看眼下北平周边战场已经落幕,完全可以让这支铁路公安部队,接手铁路沿线的警戒工作,将原有担任护路的两个旅撤下来。再加上从北平抽调的一到两个旅,这样一来,我们可以从北平周边抽调三到五个旅,投入到冀中战场。”
“虽说总兵力不算太多,但五个旅万余人的兵力,对于缓解整个冀中战场,兵力使用上的压力,还是可以起到一定作用的。就算暂时不能用到主战场之上,但是也可以用到一些次要战场或是辅助战场上,以减轻抗联所承受的压力。”
“这几个旅都是晋察冀军区,在战役发起之前通过升级地方武装新组建的部队。除了部分骨干之外,大部分基本上还未经过大战锻炼。玉不琢不成器,这些部队也该摔打摔打了。不能总留在后方,看着兄弟部队在前面苦战。”
“任何一支部队的成长,都是一战一战打出来的。总是蹲在老窝里面,无论训练再长的时间,也是培养不出来真正战斗力的。只有经过血与火的考验,才能真正培养出一支作风过硬的部队。我看调他们南下,也历练一下为好。”
对于老总的话,杨震有些哭笑不得。他倒不是不相信兄弟部队,只是晋察冀军区与晋冀鲁豫军区那些真正的老部队,经过大战考验的主力。眼下都在山西战场,正与晋绥、太岳军区配合与第一军鏖战,牵制山西日军无法东出太行山,保障河北战场的侧翼。
从眼下山西日军部分被歼,残存兵力全部龟缩在各大主要城市的战局来看,山西战场还是相当成功的。但这种情况也就意味着除了部分部队之外,晋察冀与晋冀鲁豫军区主力中的大部分,自身也被牵制在山西战场。
老部队在山西战场与日军鏖战,这两大战略区剩下的都是新组建的,尚未经过考验的新部队。这几个旅就是晋察冀军区,在战前考虑到主力要倾巢出动,后方不能空虚而组建的二线部队。
除了老部队抽调的部分干部与骨干之外,绝大部分都是去年新编成的地方武装。装备虽说不错,但是缺少实战经验。将新部队投入实战锻炼一下他并不反对,可眼下冀中战场这种异常残酷的战斗,并不太适合磨练新部队。
如果将这几个还没有经过战斗考验的新编旅,全部投入到冀中作战,不仅是有些揠苗助长了。甚至在关键的时刻,这些缺乏实战经验的新部队。很可能会耽误事情。但老总既然已经说话了,自己不同意又不太好。
在仔细考虑了一下各方面的战局,杨震最终同意了老总的要求。不过在锻炼的方向之上,在慎重的考虑了一下之后,杨震决定将吕公堡一线,眼下已经不足一个大队的六十六旅团残部,移交给南下的晋察冀部队。
杨震选择将吕公堡一线战局,交给老总准备抽调的晋察冀南下部队,还是有一定考虑的。吕公堡眼下所剩的残敌,已经不足一个步兵大队。除了半个重机枪中队的三挺重机枪,以及一门迫击炮之外已经无重火力。